那个存款不过万、一言不合就辞职的年轻人,现在已失业3个月


那个存款不过万、一言不合就辞职的年轻人,现在已失业3个月


最近,小e看到两则很有意思的新闻:一个怀疑自己因为学历低吃亏,怒而辞职;一个应届毕业投简历,因为学历屡屡被拒。

学历真的很重要吗?裸辞又值得提倡吗?

职场焦虑,更多应从自己找原因。

01


今年7月,重庆一位25岁的小伙辞职,如今已经10月底,他仍旧未找到合适工作。

让这位小伙萌发辞职念头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毕业于某职高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找了一个对口的工作,如果说初期由于技术不熟练,工资比同事低千把块尚能接受的话,工作了一年多小伙的工资仍然比同事更低,他觉得自己是吃了学历的亏。

再加上频繁加班,用他话来说就是“钱少事多”。真正的导火索是6月底的一件事,由于工作失误,小伙被主管狠批一顿,并且决定扣他工资。一直感到被针对的他,第二天就递上了辞呈。

辞职后他高调地发了朋友圈:“大不了就不干了,这次终于实现了。”朋友纷纷给他点赞,夸他有胆量有魄力。

那个存款不过万、一言不合就辞职的年轻人,现在已失业3个月


小伙辞职前期过得无忧无虑,晚上随意看剧打游戏,睡到下午自然醒,起床慢腾腾点外卖……

然而仅仅过了两周,经济问题就拉响警报。25岁的他存款仅仅6000元,每月房租虽不高仅仅600元,但还要还车贷加车位费,共计1300元,还有各种日常开销……

一个月后他开始找工作,但没有一个合适:不是薪水低就是声明要996,或者要去其他城市分公司……

慢慢地,他只能向父母伸手要生活费:“我感觉比工作时的焦虑还让人痛苦,太后悔了。”

02


不久前,有一件事也引起热议。

某二本学校应届生一直在往某地产公司递简历,然而屡次被拒,HR在微博吐槽了一句:“一个XX学院的破二本学生,5000元工资居然还嫌弃…你当你谁啊?”

那个存款不过万、一言不合就辞职的年轻人,现在已失业3个月


这两则新闻都有一个共通之处:主人公都并非出身名校,实际工资都低于理想工资。

然而结局殊途同归:一个裸辞近况尴尬,一个拿不到心仪的offer。

姑且让我们认同重庆小伙的猜测,他因为大专学历吃了亏、得不到主管器重。那么在毕业生这里,就是明晃晃的学历歧视。

学历是硬伤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但是在大多数雇主看来,即便他们宣称自己“开阔开明”,但还是习惯性地筛选掉非985、211那一些人。

03

当你工作不顺利时,“破罐子破摔”永远不是解决之道。

小e有一些朋友,名校毕业,如今却领着很低的薪水;也有一些朋友就读于专科学校,后来通过专升本考试,毕业后进入公司拼命挣业绩,早已达成月薪过万的目标。

归根结底,一个职场人士与他的雇主之间是一种利益交换关系:你能创造多大的价值,那就是你的价值,再间接对等于你的薪水。

那个存款不过万、一言不合就辞职的年轻人,现在已失业3个月


诚然学历、工作经验等问题先天就能淘汰一部分人,但是假如重庆小伙能创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假如屡屡被拒的毕业生能有一份更漂亮的简历……结果多少会有一些不同,不是吗?

有关职场种种焦虑,症结说到底在于自己。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

其一,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我不是985、211我就该比别人差、比别人工资低。”

其二,我们必须利用时间做好职业规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优势。

一份好的工作,不仅是提供你满意的薪水,更重要是铺垫你的人生下半场,这需要你有眼力,更需要你有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