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礦坑積水成潭,“醜魚”在此鬧翻天,個頭不大性情猛

最近幾年,人類對生態的保護越來越重視,很多地區不惜投入巨資治理。在農村地區,除了保證人們的正常生活用水外,還得防止水庫汙染和富營養化,因此很多水域禁止養魚。

在雲南省曲靖市的一處廢棄礦場,常年累月積水成潭後,水體裡出現一種類似趴地虎的魚類,個頭不大二三兩重。

廢棄礦坑積水成潭,“醜魚”在此鬧翻天,個頭不大性情猛

趴地虎是我國最常見的本土魚種,在鄉下河溝、水庫經常能見到,也是一種底層魚類。每個地方的趴地虎的個頭大小、體型略有差異,有人說趴地虎能長到半斤以上?

喜歡釣魚的朋友都知道,其實半斤以上的並不是趴地虎,而是一種培育魚種,又名雲斑沙塘鱧,兩種弄混淆了。

廢棄礦坑積水成潭,“醜魚”在此鬧翻天,個頭不大性情猛

和本土的趴地虎魚相比,樣子雖然很像,但這是兩種不同的魚種,趴地虎屬於一種小雜魚,水庫湖泊中較多。很多釣魚人非常討厭這種魚類,這種小魚數量多吃鉤猛,常常讓人誤以為是大魚,鬧窩嚴重很煩人。

除了趴地虎、沙塘鱧,還有一種體型很大的筍殼魚,這魚能長到三四斤重。

廢棄礦坑積水成潭,“醜魚”在此鬧翻天,個頭不大性情猛

據當地釣友說:“個頭不大十多釐米長,天氣熱的時候會浮在水面上換氣,用蚯蚓、紅蟲一次能釣好多條...”

很多人認為本土的沙塘鱧最好,生長週期短,體型不大肉質鮮,在水質好的地方,這魚營養價值很豐富,雲南、廣西、福建等地,養殖沙塘鱧的人很多。

廢棄礦坑積水成潭,“醜魚”在此鬧翻天,個頭不大性情猛

廢棄礦坑出現沙塘鱧確實有些不可思議,據稱裡面水深三四米,常有釣魚人在裡面釣鯽魚,有人猜測這些魚是附近居民放進去的。

在這裡沒有電魚人的光顧,沒有肆無忌憚的捕撈,給了沙塘鱧巨大的生存空間,因此才會大量繁殖數量如此驚人。

廢棄礦坑積水成潭,“醜魚”在此鬧翻天,個頭不大性情猛

沙塘鱧是本土物種還是外來物種,這個很難判斷,可以肯定的說,這是一種習性兇猛的魚類,經常擠壓本土魚的生存空間。

在廢棄礦坑裡,它們的出現給了人們驚喜,同時也給垂釣增添樂趣,可這物種出現在湖泊、水庫還是具有一定破壞力的。

不知道眾位釣魚家鄉有這種魚嗎?肉質如何好不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