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建设需防一哄而上

近段时间以来,沿海各地纷纷出台海洋牧场建设规划、意见或方案等,海洋牧场建设明显提速,热度可观。

海洋牧场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出现的新鲜事物。我国水产行业标准《海洋牧场分类》(SC/T 9111-2017)将其定义为: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而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则相对通俗、形象,更好理解一些,认为海洋牧场是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按照建设手段、方式和功能的核心特色,业界一般将海洋牧场划分为游钓型海洋牧场、投礁型海洋牧场、底播型海洋牧场、装备型海洋牧场、田园型海洋牧场5种类型。也许今后随着海洋牧场相关理论的发展和认识的加深,还有新的类型、业态出现。与简单、粗放的海边围塘养殖或近海筏式、网箱养殖等传统海水养殖方式相比,海洋牧场更注重生境的营造、水产品的科学喂养管理,其科技的成分更浓、对从业者的要求更高,从这个角度来说,海洋牧场也可以说是海水养殖升级换代、提质增效和海洋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它也被视为我国海洋渔业新一轮产业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我国渔业资源过度捕捞、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捕捞难以为继,同时传统海水养殖经过多年发展,又面临着水质污染、病害严重、水产品品质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沿海地方政府和专家学者大力推动、示范引导,海洋牧场在我国沿海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部分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山东、辽宁、海南等地,海洋牧场更是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农业农村部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233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86个;投放鱼礁超过6094万空立方米,据专家测算,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9亿元;通过贝藻类增殖养殖,年可固碳19.4万吨、消氮1.7万吨、减磷1690吨,生态效益超过600亿元。

海洋牧场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增加了海洋碳汇,为人们提供了稳定可控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海洋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的压力,使海洋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和养护。同时,随着海洋牧场与海洋旅游、休闲等活动的结合,一些新的业态正在出现,为人们亲近大海、休闲娱乐提供了新的形式和场所,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鉴于海洋牧场在海洋渔业产业升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良好发展前景,相关管理部门、沿海地方政府对其青眼有加,纷纷出台规划、方案、政策、措施,支持其建设和发展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在海洋牧场建设一片形势大好、欣欣向荣中,我们也应该看到有关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调研中,个别地区在海洋牧场建设中已经出现了圈占海域,一哄而上;科技投入不足、重头不重尾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这其中最应引起有关各方重视的是一哄而上圈占海域的问题。事实上,类似的问题,在我国传统海水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教训深刻。一些地区、企业或养殖从业者为了自身经济效益、追求养殖产量,或不顾相关管理规定、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属性,随意圈占海域非法开展养殖活动;或虽然取得了养殖海域使用权证,却不顾海域的资源环境状况和海域的生产承载力,过量投饵、过量养殖,最终不仅影响了航道交通,还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给整个行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以至于为了维护正常的海域使用秩序和环境,许多地方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其进行整治清理和拆除,组织开展退养还滩、还海活动。

鉴于此,在发展海洋牧场的过程中,建议各有关方面应高度重视对海洋牧场的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和运营引导等工作,避免再走弯路。

管理部门要从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角度做好顶层设计、空间规划布局,为现代化、环境友好型、高质高效的海洋牧场建设发展预留空间。在单个项目的海域使用上,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集约节约,同时又要在海域审批后的用途管理和监测督察上下功夫,既确保海洋牧场的有序健康发展,又避免圈占海域和不合理使用及过度利用。

海洋科研单位,特别是为海洋管理作支撑的科研单位,要在海域海湾的生产力评估、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评估研究、海洋水动力环境研究等方面创新思路和方法,形成成果并转化应用,以科技支撑海洋牧场的建设,确保海洋牧场的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

监测质检等部门,要加强对海水水质和水产品品质的监测质检,为海洋牧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新闻宣传单位,要利用多种宣传平台和创新宣传手段,使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政策和措施、发展规划和理念、海洋牧场的建设标准规范等为广大民众所熟悉和理解,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牧场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更加入脑入心。

而作为生产企业或海洋牧场建设管理方,更不能置身事外,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自觉抵制圈占海域行为,自觉规范合理地使用海域,维护海域环境的绿色健康,增加科技投入,按照有关规范标准加强对海洋牧场的建设管理,使海洋牧场真正发挥出在海洋渔业产业升级换代中的作用。(林 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