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周建平:心与杨利伟一起飞向太空!

周建平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 关键时刻大显身手!

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周建平:心与杨利伟一起飞向太空!

中等身材,博学温和,一派学者风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周建平,今年47岁,是一位力学博士,“神舟”飞船每一次在发射场出现异常情况时,他的力学知识都派上了大用场,让他在关键时刻大显身手。

-精确计算确保“神舟”四号飞船发射

“神舟”四号飞船发射前,一场骤降的大雪使发射场气温降至零下28℃。此时火箭能否发射,谁的心中都没底。周建平利用大量数据计算后,得出结论:采取保温措施并推迟塔架打开时间,可以实施发射。结果,“神舟”四号飞船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周建平:心与杨利伟一起飞向太空!

-11年前结缘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作为国防科大年轻的教授,周建平参加了载人飞船工程的方案论证,历时半年,最终形成了《载人飞船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报告》,为党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一段特殊经历,让他与载人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9年,发射场系统急需周建平这样的总体技术人才,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后,颇为犹豫,因为当时他已是所从事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投入一个新领域,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所长。最终,周建平来到了大漠戈壁,并很快在载人航天发射场上大显身手。

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周建平:心与杨利伟一起飞向太空!

-仅发射预案就经过11次反复讨论修改

载人航天发射场是一个集机、电、液、气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系统,有数千台(套)设备,任何一台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了确保首次载人发射成功,周建平早就动手重点抓了地面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所有参试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修检测,对一切影响航天员安全和产品安全的危险源逐项清理,共查找出39个危险源,一一采取了有效措施。对关键系统和重点设备,如吊车、加注系统、供配电、紧急撤离和逃逸救生系统、USB设备等,进行了多次检测和状态复核。

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周建平:心与杨利伟一起飞向太空!

此外,发射场还制定了各类技术方案预案100余份,仅发射预案就经过11次反复讨论修改,测控系统进行了数十次联试联调。“神舟”五号发射前,发射场组织工程各大系统参加了四次人、船、箭、地联合测试,载人飞船全过程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和失误。

-年初就开始分析气象资料为发射选择“良辰吉日”

“发射并不是按一下电钮那么简单”,周建平说,发射场的气象条件也直接影响载人航天任务能否按计划顺利实施。为了给首次载人发射选择“良辰吉日”,中心气象工作人员从年初开始对发射月份气象资料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10月8日上午,飞船加注后要转往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与火箭相接,气象预报9点左右发射场有小风,10点后起大风。当飞船刚刚转进测试厂房时,发射场果然狂风骤起,若是再晚一步,恐怕就会给飞船带来隐患。

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周建平:心与杨利伟一起飞向太空!
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周建平:心与杨利伟一起飞向太空!

自1999年至今,周建平参加了五次“神舟”飞船的发射任务。当中国首位航天员启程飞向太空的那一刻,周建平的心仿佛也附在了飞船上飞上了太空。看到航天员安然无恙返回到祖国的怀抱,压在他心头多日的一块石头方才落地。

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周建平:心与杨利伟一起飞向太空!
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周建平:心与杨利伟一起飞向太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