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堪大任的脆皮殺手?關於戰列巡洋艦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我們這些該死的船今天有點毛病。"——大衛.貝蒂,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戰巡隊指揮官

戰列巡洋艦,一個聽起來就很帥的名字,可是不知何時開始每當在網絡上吃瓜群眾們提到戰巡的時候便對其防護詬病不已,畢竟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戰巡隊有三艘戰巡殉爆(放煙花)後來又有胡德被俾斯麥一發入魂,那麼英國人為什麼會傻乎乎的去跟人家對射?戰巡的防護真的如此不堪嗎?

難堪大任的脆皮殺手?關於戰列巡洋艦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在與俾斯麥號交戰時被一發入魂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一個問題,戰列巡洋艦到底是什麼?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拿出了塵封多年的英漢詞典,上面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A large fast ship used in past, faster and lighter than battleship.舊式作戰用,比戰列艦快而輕。唔……聽起來就像是一種介於戰列艦和巡洋艦之間的戰艦。

隨後我又去百度百科查一查,上面有一段話引起了我的注意:設計戰列巡洋艦的主導思想其可以輕而易舉地獵殺巡洋艦的,因為其主炮使它在進入巡洋艦的射程內之前就已經可以對敵艦發起進攻。而它的高航速使它既可以追殺普通巡洋艦,也可以逃避它的剋星戰列艦,或在海戰中襲擊對方已經被損壞的戰列艦。因此,戰列巡洋艦最經典的設計法則就是"faster than the strongest, stronger than the fastest"——比最強的(指戰列艦)要快,比最快的(指巡洋艦)要強。聽起來很有道理的樣子哎~然而上面寫的都是錯的!!!

難堪大任的脆皮殺手?關於戰列巡洋艦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聲望號戰列巡洋艦

在1905年1月英國海軍部應費舍爾之請召集的戰艦設計會議上,費舍爾是這麼說的:The armoured cruisers are not comparable with anything existing; they are, in reality, fast battleships. 這些新式的裝甲巡洋艦(即戰巡)事實上就是高速戰列艦。但受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在擁有與戰列艦同樣強大的火力的前提下,想要擁有高航速,就不得不在防護水平上做出一定的犧牲,那麼在犧牲之後戰巡的防護水平究竟怎麼樣呢?

我們將日德蘭海戰中大艦隊的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防護水平進行對比,從表中可以看出,在垂直防護方面,大多數戰列艦都有著比戰列巡洋艦厚實的多的裝甲保護,而戰巡方面最新服役的"虎"、"瑪麗女王"和"獅"級有著9英寸(229mm)的主裝甲帶,而艦齡相對較長的戰巡則只有6英寸(152mm)厚的主裝甲帶,那麼這些較薄的裝甲在面對炮擊時有著怎樣的表現呢?

難堪大任的脆皮殺手?關於戰列巡洋艦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戰列艦

難堪大任的脆皮殺手?關於戰列巡洋艦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戰列巡洋艦

1906年,無敵級戰列巡洋艦(Invincible Class)開始建造。而一年前地球另一端的對馬海戰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戰例。我們以俄軍倖存下來的"鷹"號戰列艦作為研究對象,如下圖所示她有著125mm~194mm的裝甲帶保護。儘管日軍在戰前開始為艦隊提供性能更好的,裝填黑火藥的穿甲彈,但是他們仍然難以擊穿對面的裝甲,俄軍倖存者發現炮彈總是在擊中目標後立即爆炸,在戰鬥中"鷹"號的裝甲帶、炮塔和指揮塔曾多次被各種口徑的炮彈擊中,但最多是被爆炸衝擊力震碎或是裝甲結合部損壞,鮮有擊穿的情況。而日軍所造成的傷害多是通過打擊艦體無防護區所造成的。綜上所述,在交戰距離相對來說較近的對馬海戰中6英寸級別的裝甲尚能提供很好的保護,而對於戰術指令中交戰距離更遠的英軍來說也足夠應付了。

難堪大任的脆皮殺手?關於戰列巡洋艦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鷹號裝甲佈置

難堪大任的脆皮殺手?關於戰列巡洋艦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鷹號中彈示意圖

那麼在日德蘭海戰中戰巡的裝甲又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主力艦的中彈記錄中,裝甲帶的中彈次數相對來說較少。在整場海戰中,9英寸(229mm)裝甲共被命中四次。

  • 其中"虎"號(HMS tiger)中彈兩次,一枚命中輪機艙後部的9英寸裝甲,造成裝甲板內陷,未擊穿;另一枚命中X炮塔的9英寸炮座裝甲與上甲板1英寸裝甲的結合處,炮彈擊穿了薄弱的上甲板,使X炮塔在7分鐘內無法運作。
難堪大任的脆皮殺手?關於戰列巡洋艦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虎號戰列巡洋艦裝甲分佈圖

  • "皇家公主"號(HMS Princess Royal)的X炮塔的9英寸炮座裝甲在1.2萬米的距離上被一枚305mm口徑炮彈擊中,炮彈未能擊穿,在反彈後擊穿1英寸甲板。
  • "獅"號(HMS Lion)Q炮塔的9英寸裝甲與3.25英寸裝甲的結合處在1.5萬米的距離上被一枚305mm炮彈擊中,這次命中造成了嚴重的損傷,若不是及時關閉藥庫,毫無疑問該艦將會發生毀滅性的殉爆。
難堪大任的脆皮殺手?關於戰列巡洋艦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獅級戰列巡洋艦裝甲分佈圖

此外在日德蘭海戰中7-8英寸的裝甲被命中三次,其中一枚305mm炮彈完成擊穿,另外兩枚280mm炮彈未能擊穿。"皇家公主"號的6英寸裝甲被兩枚305mm炮彈擊穿,在距離彈著點處較遠的舷內爆炸。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沒有一艘艦船的沉沒能歸咎於側裝甲帶被擊穿。綜上所述,戰巡較薄的裝甲已經很好的抵禦了德制炮彈的攻擊,而且實戰中顯示即使裝甲因中彈出現破孔也足以將爆炸的大部分效果擋住。

難堪大任的脆皮殺手?關於戰列巡洋艦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虎號戰列巡洋艦

那麼英國戰巡損失慘重的原因到底在哪裡呢?沉沒的三艘戰巡"不倦"(HMS Indefatigable)、"無敵"(HMS Invincible) 和"瑪麗女王"號(HMS Queen Mary)由於倖存者過少因此沒有詳細的記錄,但是我們可以知道這三艘戰艦都是在被命中炮塔之後才殉爆的。不過有一艘戰巡在被命中炮塔後逃過一劫,那就是上文中列舉出來的"獅"號的中彈記錄,下面我們來對這次中彈進行詳細的分析。

難堪大任的脆皮殺手?關於戰列巡洋艦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不倦號戰列巡洋艦裝甲分佈圖

"獅"號的Q炮塔在下午16時被"呂佐夫"號在1.5萬米距離上發射的一枚305mm炮彈命中,炮彈以與水平面約成20度的夾角恰好擊中炮塔9英寸與3.25英寸裝甲的結合部,擊穿後在左炮上方爆炸,造成炮室內人員大量傷亡。另外爆炸還導致炮室起火,雖然消防人員認為他們從上方將其撲滅了,但是實際上燜燒現象仍未排除。在中彈約2、3分鐘後"獅"號的首席炮手亞歷山大.格蘭特士官長(Alexander Grant)來到Q炮塔彈藥庫,艦長下令關閉藥庫庫門,向藥庫內注水。16時28分,當格蘭特來到主甲板上通往輸彈艙的艙口附近時,他目擊了一團烈焰突然從艙口竄出,直接吞沒了艙口附近的幾名消防人員,根據該艦艦長查特菲爾德的回憶,彈藥庫內的70餘人幾乎在瞬間被殺死。據事後調查顯示,應該是炮室內燜燒的火苗向下蔓延引燃了發射藥,幸運的是燃燒引發的壓力得以從Q炮塔頂部裝甲缺失處及處於開啟狀態的輸彈艙艙口釋放,因此未能造成更加猛烈的爆炸。假如"獅"號的藥庫未能及時關閉,毫無疑問該艦將發生毀滅性的殉爆。

難堪大任的脆皮殺手?關於戰列巡洋艦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獅號中彈圖示

難堪大任的脆皮殺手?關於戰列巡洋艦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炮塔結構圖示

在戰後的調查中發現,炮塔頂部防禦過於薄弱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是從表中可以看出相比於同一時期的戰列艦其實也並沒有太大的差距。重要的是為了追求射速,戰巡隊在藥庫和火炮之間存放了過量的發射藥,這些發射藥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並且藥庫艙門長期處於開啟狀態,這才是殉爆的罪魁禍首。

難堪大任的脆皮殺手?關於戰列巡洋艦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獅號Q炮塔的慘狀

其實戰列巡洋艦本質上就是高速戰列艦,只不過受限於技術原因在航速和裝甲上進行了取捨,雖然其裝甲較同時期的戰列艦來說要薄,但是也足以應付大部分的威脅。日德蘭英國戰巡損失慘重的根本原因則是較弱的炮塔防護和不安全的操作,然而同時期的戰列艦在炮塔防護和水平防護方面也沒有好到哪去。但航速帶來的戰略價值,絕對是不可忽略的,隨著造船技術的進步和各國海軍對於航速的重視,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最終殊途同歸。

難堪大任的脆皮殺手?關於戰列巡洋艦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伯勒羅豐級戰列艦的炮塔頂部裝甲也只有3英寸

難堪大任的脆皮殺手?關於戰列巡洋艦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參考資料
《The Grand Fleet :Warship Design and Development 1906-1922》 D.K.Brown
《The British Battleships 1906-1946》 Norman Friedman
《巨人的對決 日德蘭海戰中的主力艦》 張宇翔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