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大熱的人工智能的專業你瞭解嗎?

什麼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即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門包含計算機、控制論、信息論、神經生理學、心理學、語言學等綜合學科。人工智能是從計算機應用系統角度出發,研究如何製造出人造的智能機器或智能系統,來模擬人類智能活動的能力,以及延生人類智能科學。

AI需要非常廣泛的知識面和訓練,學AI的學生要做好思想準備的是,你們不僅需要CS的雄厚的基礎知識,還需要了解一些認知心理學、語言學、哲學和工程學的知識才能在未來的發展更順利。除此之外,還需要掌握一些技能和工具,例如統計學、神經科學、控制、優化和運籌學。

人工智能屬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性學科,它與計算機科學、信息學、數學、神經生理學、認知科學、心理學等眾多學科有極強的關聯性。目前,人工智能在計算機領域內得到了廣泛的重視,並在機器人,經濟政治決策,控制系統,仿真系統等方面得到應用。

人工智能專業學什麼

目前人工智能專業的學習內容有: 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導論(搜索法等)、圖像識別、生物演化論、自然語言處理、語義網、博弈論等。 需要的前置課程主要有,信號處理,線性代數,微積分,還有編程(最好有數據結構基礎)

從上面的專業課程內容來看,需要掌握的人工智能相關的知識內容還是很多的,不過前置的課程在大學本科期間都有學習過,如信號處理,線性代數,微積分這些,如果你在學校期間,這部分的內容學習的不錯,那麼恭喜你了,你的基礎不錯。可以專心學習後面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相關的內容了。

我們先數數人工智能專業都有哪些。

國科大成立的人工智能學院以研究生為起點,下設模式識別、圖像處理、自然語言處理、機器人學、現代控制理論、人工智能原理6大專業。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以本科生為起點,下設“智能科學與技術”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擬建)”兩大專業。

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也以本科生為起點,擬設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智能系統與應用等專業方向。而天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側重腦認知、智能語音處理、自然語言處理等方向,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側重特種機器人、智慧醫學工程、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方向。

所以說,想學人工智能不一定要進人工智能學院,許多學校都有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可以選擇。

此外,大家可以看到,在這份名單裡,頻繁出現的一級學科是“智能科學與技術”,這是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電子學會、中國通信學會等20個學會與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42所高校,共同論證設置的人工智能方向一級學科。目前,經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設立“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的高校已達36個。

就業前景可觀,文理科皆有機會

來自不同渠道的統計中,有的稱中國人工智能技術人才缺口超過百萬級、有的稱缺口超過500萬。而2018年,中國高校每年畢業的AI技術人才僅有1萬多本科生以及1千多碩士博士,無論按照哪種口徑,缺口都顯得尤為巨大。

AI技術人才的搶手使得隨處可見高薪搶人的消息,並且這種情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改變。GMIC北京2018大會發布的《AI人才競爭力報告》顯示,AI平均年薪約33萬,穩超互聯網行業IT工程技術類年薪的平均水平。並且隨著AI技術的進步,AI相關的應用型人才以及非技術類人才的需求將會以更大規模的爆發。人工智能會在未來15到25年不斷成長、改變世界,它的整個產業鏈也會從CV(計算機視覺)走進NLP(自然語言處理),走向新的領域。

如果有志於在理工科發展,一定不要錯過學習AI相關技術;如果更喜歡文科或藝術,也一定要保持對AI應用的關注,積極尋找在AI領域公司非技術崗位中發揮自己專業特長的機會、或者更好的利用AI為自己的專業發展助力。

當前大熱的人工智能的專業你瞭解嗎?


報考指南

適合發展人工智能高考生:人工智能是一個全新的學科,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選擇該專業必須擁有思維開闊、不斷創新的能力,同時也要具備良好的數據分析能力、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知識整合能力。如果你偏科嚴重,只信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並且對文科沒有興趣,也不想在大學發展這方面技能,那你也可能不適合選擇人工智能專業。

有意填報這類志願的學子和家長在選擇學校時要綜合考量一下三個因素:

師資力量。

AI是一門具有高度綜合性和交叉性的學科,在國內缺乏完整的學科教學體系和統一的教材、標準。按業內通用方法主要可分成幾個分支:模式識別、機器學習、數據挖掘、智能算法。所以儘量要選擇幾個分支都發展較為成熟的學校。且在國際化、產業端的高端人才搶奪態勢下,有能力從事人工智能研究的教師資源並不容易快速到位。眾多高校近一兩年新設AI類專業,可能只是把電子信息類和自動化類重新排列組合。此外,目前市場需要的人才是碩士起步,所以選擇本科院校時還要選擇進一步深造條件不錯的院校。所以在擇校時應優先選擇有人工智能技術研究歷史的高校,比如南京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在課程設計、任課教師和教學質量方面比較有保障,

2.升學潛力。

2019年新設立的這一批人工智能四年制本科專業大多是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而設立的,但目前國內很多AI公司的核心崗位學歷依然要求碩士起步,本科畢業後繼續深造往往是大部分學生的畢業選擇。因此,就讀那些聯盟型或教育資源豐富地區的高校,自然能在考研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以教育部直屬高校為主體的九校聯盟(C9)、卓越大學聯盟、北京高科大學聯盟中的院校,這些聯盟型高校相互之間的交流活動很多;雙一流、985、211等對體系內院校的認可度也更高。

3.地域區位。

產業基礎深厚、AI企業密集的地區能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與就業選擇。中國產業信息網的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100強企業企業總部位於北京的企業最多,達到49家;其次是上海,企業有22家;第三是深圳,企業為11家。其後依次是廣州、廈門、杭州、南京、蘇州、武漢、青島、重慶、成都。大學的選擇不僅決定了今後四年在哪裡學習,也對事業的起點,人脈的積累有影響,所以如果要填報AI類專業,大學所在地的經濟活力也是要考量的一大因素。

專家提示:

不少高校紛紛增設了相關專業,AI已經成為新增本科專業目錄裡的主要專業之一,據最新消息全國已經有35所高校獲得學科建設資格,包括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大等,而且還有一些相關的專業,如機器人工程,以及類似智能科學與技術、智能製造工程等專業更是不計其數。

但是在一窩蜂地建設AI及相關學科背後,師資力量良莠不齊、真實課程與與AI關聯度或者相去甚遠,哪些專業才真的有含金量,需要大家好好甄別。有些坑千萬要提前繞道。

當前大熱的人工智能的專業你瞭解嗎?


未來人工智能會影響哪些行業?

所有機械重複的、程式化的工作都有危機,就象紡織機把手搖紡車送進博物館、小小計算器淘汰算盤髙手一樣。金融行業更有動力採用新技術――人工成本太髙了。

各個行業當然還會發展,但是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是會受很大影響的。

實際上,我的觀點是,目前大學課程遠遠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學裡讀什麼專業,以後不一定會從事對口的職業,甚至不少職業都會消失。

“機器換人”,各行各業大洗牌

高考之後,當所有金榜題名的考生,站在教育制度的頂端笑看他人時,可能人工智能正在食物鏈的頂端虎視眈眈。近年來,人工智能的出現已經給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改變。

首先,一部分行業和工作已經面臨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危機。

目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已經能夠替代一些簡單、重複性、操作性的工種,這些工種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工廠生產線工人,還包括很多銀行、財會、安防、客服等領域。

在這種情況下,高中生在選擇志願時,應該儘可能的避開這些能夠被取代的專業,去選擇一些注重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人情練達、同情心、創意和審美的專業,這些專業更加能夠凸顯人類自身的價值,被人工智能和機器取代的可能性比較小。

其次,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工作的同時,也相應催生了一些新的工作。

按照現有趨勢,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減少人類工作時間,進而給健康體育產業、休閒娛樂產業等領域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此外,科技和網絡的進步,讓未來辦公形式逐漸向家庭化、網絡化方向發展,這也會給網絡社交、網頁設計等領域帶來更多就業空間;而隨著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發展,相關技術的研發設計領域的崗位也會相應增加。

因此,在人工智能和“機器換人”的衝擊之下,高中生選擇專業志願,一方面要避開會被輕易取代的專業,轉向注重人類價值,或者技能短期內無法被取代的專業;另一方面要將目光轉向人工智能帶來利好或即將催生的相關專業,未來才能給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

智能時代,人才培養大勢所趨

面對帶來破壞的龍捲風,最好的辦法就是到風暴中心去。因此,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衝擊,除了避讓和提前預測之外,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參與到人工智能領域中去!

今年4月,教育部下發了《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提出了三大類18項重點任務,其中就將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列入了計劃之中。計劃要求到2020年,要基本完成人工智能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和學科體系的優化佈局;到2030年,高校要成為引領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核心力量和人才高地。

這一計劃給面臨專業選擇的高中生釋放了兩個有利訊息,一個是目前國家在人工智能人才上十分缺乏,人才培養大勢所趨;還有一個則是國家已經對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給予了政策利好,表達了高度的重視與支持。

在政策引導下,一些大學已經設立了人工智能學院,比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和南京大學等。據瞭解,這些“人工智能班”和“人工智能學院”都採用“小而精”的試驗開班方式,其目的在於積累人才培養經驗,為未來批量人才培養打下基礎。

因此,從今年開始,不管是政策推動還是高校的落地試驗,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都已經提上了計劃表,這對於今年的高考生來說將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照此來看,今年數量有限的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可能會是志願填報的“新熱門”。

析全球企業(平均收入超過200億美元)決策者的觀點和行動後發現,人工智能幾乎能被應用到企業所有部門。

影響最大的是IT部門

機器人專業≠人工智能

那些沒有批准設立人工智能專業的院校,開始想方設法蹭熱度,比如推出不少是似而非的擦邊球專業。比如機器人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等,讓人眼花繚亂,不知底細的真以為就是人工智能。

以機器人工程為例,我們看看這與人工智能差距有多大。

人工智能分支學科裡有一個機器學習,所有很多童鞋把機器人有關的都以為和人工智能一回事,加上不少學校開設了機器人工程專業,2019年還有上百所高校開設了機器人工程,一時更讓家長和學生容易誤判。

機器人專業雖然與AI專業有一定關聯,但在學科體系上,這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你們認為的"機器人專業",可能是把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集合產品智能機器人混為一談了。

現實中的機器人專業在本科階段,與人工智能想去甚遠。其主要集中在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上,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機械設計基礎、自動控制原理等工程類課程是核心課程。說得更直白一些,這個更偏機械硬件基礎知識的學習。

而人工智能屬於計算機科學的分支,主要任務是開發計算機程序來完成需要人類智能的任務,偏向於以機器算法為主的軟件行業。大家想象的智能機器人,是AI算法和傳感器、機械編程等協同作業實現對機器人的操控。

在人工智能熱度居高不下的情形下,沒有AI資源的高校想跟風從而招到更多生源,開始動了"歪心思",就是把本身的機械學、工程學等為由頭推出機器人專業,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很不負責,大家一定要避雷。

當前大熱的人工智能的專業你瞭解嗎?


人工智能專業獲批名單

當前大熱的人工智能的專業你瞭解嗎?



NO 1: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內在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鎮。除了嚴整的教學培養體系之外,本科同學有濃厚的科研氛圍,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就有學有餘力的同學開始進入實驗室或相關科研機構(如MSRA),跟隨導師從事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績也是不容小覷的:每年都有十餘位本科同學在國際頂級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當然,清華計算機系智能實驗室距離國際頂尖AI研究機構(如MIT CSAIL)還有一定距離。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裡會是我國有著AI夢的同學們絕佳的圓夢起點。

NO 2: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由北京大學數學系、計算機系、電子學系等10個系(所)於1985年成立,主要從事機器感知、智能機器人、智能信息處理和機器學習等交叉學科的研究和教學。專業涉及機器人技術,以新一代網絡計算為基礎的智能系統,微機電系統(MEMS),與國民經濟、工業生產及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智能技術與系統,新一代的人-機系統技術等。

NO 3: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在人工智能方面有著肥沃的土壤,其計算機學院下設的人工智能研究所是中國設立最早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之一。早在上世紀80年代,浙江大學就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所,首任所長就是國內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被人尊稱為“中國人工智能研究開拓者”的何志均,之後兩任所長潘雲鶴和吳朝暉都算得上是他的得意門生,他們也先後擔任了浙江大學的校長。從1981年至今,浙大人工智能研究所見證和參與了人工智能的一系列變化。到現在,人工智能進入大數據階段,浙大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已經建立了相當大的優勢。

NO 4: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已有數年的積累,計算機系俞凱教授團隊的智能語音技術取得了多個國際評測冠軍,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團隊在產業化上也實現了很大的突破,他所創立的蘇州思必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經被蘇州市確認為人工智能領軍企業,作為蘇州工業園區內的標杆,將在3-5年達到百億市值,並作為千億市值企業後備軍。同時,交大在智能媒體、圖像分析、腦機交互、機器人、人工智能芯片等領域還有一批一流團隊及成果,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

NO 5: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研究起步於1958年,建立了計算技術、計算數學、數理邏輯等專業開始培養計算機相關領域專門人才,1978年在上述三個專業基礎上成立了計算機科學系,1993年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在建系前和建系初期就曾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上個世紀60年代調試成功了當時國家高等教育部所屬高校第一臺計算機,實現了我國第一個高級語言編譯程序;70年代分別主持了國產DJS-210中型計算機和XT-1操作系統等軟件系統的研製;80年代研發了國內第一個分佈式系統ZCZ,培養出中國大陸第一位計算機軟件博士。建系以來,南京大學的計算機學科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在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一直位居國內先進行列。

NO 6: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圖像與智能實驗室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人工智能,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信息安全等基於生物視覺的感知和認知結合的學習模型及其在腦型機器人上的應用,應用領域包括工業視覺、智能機器人、智能安防、生物醫學影像識別。該校研發的視覺系統已經應用於國內外多家著名企業和創業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畢業生去向包括(1)赴IBM研究院、谷歌、華為、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就職;(2)前往哈佛、卡內基梅隆、普林斯頓、華盛頓、哥倫比亞等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和做博士後研究。

NO 7:哈爾濱工業大學

在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哈工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位列全國第4名,是國家重點一級學科,並進入ESI全球前1%的研究機構行列。計算機類專業隸屬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隊伍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Daniel P. Siewiorek領銜,包括了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者潘正祥、賈小華等國家和深圳市認定的高層次人才,承擔並完成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國家863項目等各類課題100餘項,擁有國家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等100餘項。

NO 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自建所伊始,就在工業自動化、智能設備控制、模式識別、智能信息處理等領域享譽國內外,號稱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黃埔軍校,其培養的學生業已遍及全球頂尖的高校、學術研究機構和IT巨頭。

NO9: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信息存儲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服務計算技術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數據存儲系統與技術教育部工程中心、網絡存儲技術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集群與網格計算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數據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下一代互聯網接入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華中科技大學IBM技術中心、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武漢)。另外,該學科是中國教育科研計算機網華中中心結點單位,是中國教育科研網格主結點、中國國家網格(武漢)結點單位,是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的重要組成單位之一。

NO 10:東南大學

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起源於1960年建立的“解算裝置及技術”專業,曾自主研製我國第一臺數字積分機,填補了國內空白,併成功地應用於國防現代化和工業自動化領域,取得了開創性成果。近10年來,承擔了各類科研項目共20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國家863、國家科技攻關、教育部和江蘇省等重要科研項目140多項,獲得國際工業領先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8項、部省級獎20多項,在國內外著名的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600多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檢索850多篇次。在ESI學科排名中,學院水平已進入全球前1%。

除了以上的大學和學院外,還有不少大學已經專門開設了數據科學專業、智能科學專業、機器人專業,或者在原來的自動化、通信、機械等專業:

1、首選可以是計算機方向,例如“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軟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目前情況來看,最對口從事AI方向的是“計算機科學”(以下簡稱“CS”)。比如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計算機視覺Computer Vision,自然語言處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數據挖掘Data Mining等AI應用領域,在CS的本科高年級和研究生階段都有對應的課程和研究方向。

2、對理論和學術研究有興趣,專業推薦選擇“應用數學”。機器學習本質上是微分方程、概率論、矩陣分析等等數學領域的應用。

因此,人工智能方向的從業人員需要有紮實的數學基礎。微分方程、線性代數、數理統計、信息論等,這些都是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基礎。

3、“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基本上是介於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和電子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專業之間的。

本科階段的學習內容比較基礎,真正的有關智能的研究是在研究生階段。但是本科如果能有比較好的基礎,比如在數學、英語、編程能力、簡單的智能算法的仿真與應用等,這對以後的學習與發展都是很有幫助的。

現在的自動化、通信、機械 等專業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往智能靠攏,無論是什麼專業都可以在課外學習相關的知識。

而根據烏鎮智庫、網易科技此前推出的《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中顯示,人工智能領域全球大學排名是:麻省理工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多倫多大學、耶魯大學、愛丁堡大學、康奈爾大學。另外美國巨頭如微軟、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也紛紛建立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