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放牛班的春天》看正面管教對於學校教育的啟示

老電影蘊含的教育理念

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昂克小的時候與他的音樂啟蒙老師馬修在“池塘底教學院”的故事。

從《放牛班的春天》看正面管教對於學校教育的啟示

故事的情節很簡單,在這個“池塘底教學院”,大部分學生都是問題兒童,在這裡,校長只顧自己的前途,不顧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心理狀態,對他們進行殘暴的懲罰式教育。

而新來的代課老師馬修,原本是一個並不知名的音樂家,性格沉靜,溫和幽默,面對幾十個問題兒童,他選擇用自己的教育方法去引導他們。

無意間,他發現孩子們喜歡唱歌,於是,他重新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最終,他通過這種溫和而堅定的教育方式改變了許多的學生,甚至啟蒙出了一位後來的世界級指揮家,也就是皮埃爾·莫昂克。

從《放牛班的春天》看正面管教對於學校教育的啟示

這個故事最打動人的,就在於馬修老師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春風化雨式教育方式。現在,這種教育方式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也就是現在說的“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被廣泛傳播是因為1981年美國的簡·尼爾森博士出版的一本書,

但這一理念的最初創始人,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

從《放牛班的春天》看正面管教對於學校教育的啟示

阿德勒

值得一提的是,阿德勒是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的學生,而德雷克斯是又阿德勒的學生。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簡·尼爾森開始接觸到阿德勒的教育理念,隨後結合自己的認識,把阿德勒的教育理念發展成了正面管教理念,並在1981年寫出了《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即堅持和善堅定的教育方式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地管教學生的方法,使學生在和善的氣氛中培育健全的人格、學習技能。

簡尼爾森博士認為,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是:

  • 是否和善與堅定並行?
  • 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 是否長期有效?
  • 是否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

這一科學理念和教育智慧在老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處處顯現,值得教育者思考、學習、應用。

在影片中,校長最擅長的教育方式就是“關禁閉”、體罰學生,甚至對問題兒童直接大打出手。

而馬修老師則相反,他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想法,瞭解每一個孩子背後的成長家庭和環境。

當知道莫翰奇是因為單親家庭的緣故造成了性格孤僻、有偷竊等不良行為時,他告訴莫翰奇的母親,要經常來看他,在發現了莫翰奇的音樂潛力之後,也積極培養他的才能,

甚至在上面來參觀他們的合唱團時,給莫翰奇提供了一個獨唱的機會,正是這個機會讓他順利拿到了里昂音樂學院的獎學金。

從《放牛班的春天》看正面管教對於學校教育的啟示

不得不說,馬修的教育手段在這部影片中完勝。當他的教育方式和校長髮生了激烈的衝突,校長將他開除的時候,這些曾經的問題兒童居然都寫信表達他們的不捨和感激。

與傳統管教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正面管教不會羞辱孩子、貶低孩子,它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為一體,作為管教的基石,然後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

學校應如何借鑑和應用正面管教的教育方式?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自己的尊嚴感。”

——所謂的尊嚴感,就是要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想法和體驗,尊重他們成長的規律。

01 尊重學生,建立雙向平等互動的關係

要尊重孩子們的自然發育特性。

教育心理學認為,情感、認知和身體發育的本能需求驅使著學生們探索周圍的世界。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身體發育不同,情感的需求不同,認知水平也不相同,如果不能夠從他們本身的特點出發,就無法掌握教育的底層規律,也就沒有辦法培養出合格的學生。

影片中馬修老師就是這樣,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採取了不同的對待的方法。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對待那個每個星期六都等待爸爸歸來的貝比諾。

從《放牛班的春天》看正面管教對於學校教育的啟示

他主動去了解孩子們的原生家庭,瞭解孩子們行為背後的原因,為學生營造寬容、平和的氛圍,讓學生們自由釋放。

馬修老師的引導方法正如簡·尼爾森所指———問學生該怎麼做而非告訴學生怎麼做。就這樣,每個學生都在班集體中體驗了“被尊重”的感覺。

要尊重孩子們的個體發育特性。教育是一個雙向的行為,不過這種行為的主體並非老師,而是學生。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特徵,具有多樣性的表現。《正面管教》一書中指出,

“當教師相信完美學生的神話時,教師會對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造成壓制。瞭解學生的性情和個性差異,可以幫助教師對應信息、理解學生,從而正面施教。”

每一個孩子不良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需要解開的“密碼”,只有識別不當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夠了解行為發生的信念是什麼,而不至於簡單粗暴地去認定某一個學生就是存在問題。

02 開啟合作,與學生建立緊密的夥伴關係

首先是要正確看待學生的不良行為,而不是抓住不良行為就要給學生定性。

正面管教理念認為,當教育者把 85%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關注學生 15%的消極方面時,消極方面就會膨脹,積極方面就會消失,教育者看到什麼就得到什麼。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校長和其他教師往往都只盯著學生們的不足,盯著他們的不良行為,於是這種“不良行為”就被放大,甚至有的學生被貼上了“惡魔”的標籤。

教育學理論認為,老師不能夠將目光只是盯在學生的不良行為上,指責只會讓學生的內心充滿挫敗感,對自己的認可度也會降低。

影片中拉齊校長的教育方式就是這樣。而馬修老師卻在學生們的行為中尋找優點,發掘他們的長處,並且鼓勵和安慰他們。

其次,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合作,還建立在一種平等的關係之上。

馬修老師成立合唱團的時候,為每一個學生都安排了自己合適的位置。

從《放牛班的春天》看正面管教對於學校教育的啟示

最小的貝比諾不會唱歌,於是被安排了一個“團長助理”的職務;一個學生五音不全,馬修也沒有放棄和鄙視他,而是給他安排了“樂譜架”的職務。並且他也和學生沒有兩樣,一起練習,一起吃飯,一起出遊。

看起來很有趣,但實際上表現出了馬修老師對於學生一視同仁的教育理念。

每個學生的成長都需要被平等對待,需要尊重,渴望得到同伴和教師的認可,渴望有所歸屬,渴望成為群體合作當中不可分割的一員。

因此,在教育中,老師們完全可以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學生建立一種合作的關係,從而讓師生之間關係更加緊密,實施正面引導。

從《放牛班的春天》看正面管教對於學校教育的啟示

03 承擔責任,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

學生的天賦,需要老師的引導、促進。因此,教師的專業技能、個性特長也在施教過程發揮著重要作用。

《放牛班的春天》中,馬修老師是在音樂方面小有所成的音樂家,但因為不得志,所以來到了這裡教書。他運用自己幾十年來積累的音樂素養,為學生提供了共同進步、發展個性特長的機會。

影片中,教師投入地彈琴伴奏,學生們專注地訓練,這種場面不禁感動了觀眾,更感動了他們自己。最後馬修離開的時候,漫天飛舞的紙飛機就是最好的證明。

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老師的專業技能是促成孩子們進步的重要部分。

另外,幫助孩子們實現自我價值,還要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阿德勒在提出正面管教理論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貢獻就是,他認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責任是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也許你會說,培養社會責任感這個話題太大了,其實並不大,讓學生從教室裡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開始就可以了。

還記得《放牛班的春天》一開始,一個搗蛋的學生將一個老師的眼睛弄傷了,馬修的處理方式,並不是所謂的關禁閉,而是讓這個學生去照顧這位老師,直到他痊癒,這就是承擔社會責任的培養方式。

從《放牛班的春天》看正面管教對於學校教育的啟示

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年輕人不學習,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一員,那學習有什麼用呢?

因此,正面教育最終的落腳點,還是要增強孩子們的歸屬感,教給孩子們人生技能,並且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以更好地在這個社會立足。

結 語

《放牛班的春天》之所以是一部溫和有愛、充滿愛意的電影,是因為馬修老師的溫和而堅定的管教方式。這種正面管教的方式,有力地印證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

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應當倡導對孩子的尊重和愛,倡導平等的對話關係,培養他們的生活技能和社會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有尊嚴、能獨立、人格健全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