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3教育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帶來的教育啟示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治癒人心的電影,從高達9.3的豆瓣評分就可以看出它的優越口碑。影片主要講述了馬修老師來到"池塘底學校"任教,發現這裡的校長一直用蠻橫、專制的態度對待學生後,決定用心關愛這群學生並改變這些孩子命運的故事。馬修老師感受到了孩子們需要關愛,並發現他喜歡音樂,其中有些人還頗有音樂天賦,於是帶領他們組建了一支合唱隊。

豆瓣評分9.3教育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帶來的教育啟示

這部講述了愛與師生關係的電影讓我們感動之餘,也能得到許多教育啟示,從而在生活中促進教師與學生雙方的共同成長。

豆瓣評分9.3教育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帶來的教育啟示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活動獲得成功的必要保證。

教育學中將師生關係的類型分為了三種:專制型師生關係、放任性師生關係和民主型師生關係。其中最理想的師生關係類型便是民主型師生關係。在《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中,馬修老師和學校校長則分別與學生形成了民主型師生關係和專制型師生關係。

專制型師生關係是以命令、權威、服從、疏遠為其心態和行為特徵的。簡單來說,在專制型的師生關係中,教師不理解學生,常採取強硬、蠻橫、專斷的方式管理學生;而學生也不瞭解老師,師生缺乏交流,從而產生對抗情緒。

影片中校長與學生間的關係一直是處於緊張狀態的,可以說有校長的地方就會出現高聲的謾罵或者強硬的責打:學生犯錯誤時從不問緣由,也不問清事情經過就對學生做出懲罰;覺得蒙丹是個壞孩子便一口咬定就是他偷走了錢。

豆瓣評分9.3教育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帶來的教育啟示

孩子們調皮是事實,校長不問緣由的責罰也是事實,這種情況的持續只會讓雙方的關係愈加惡劣,讓學生形成表面服從、內心抗拒的狀態,從而更高頻率的做出與校長期望相違背的事情。學生的逆反、調皮與這種師生關係和教師管理方式大有關係。

相反,馬修老師的到來讓校長眼裡"無惡不作"的孩子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們一改對抗校長的態度,減少了搗亂的次數,也逐漸聽從馬修老師的教導。顯然,馬修老師與學生們建立的便是民主型師生關係。

民主型師生關係是以開放、平等、互助為師生的主要心態和行為特徵的。教師關心學生的身心發展,學生理解喜愛老師,從而形成師生間積極的交流和互動。

當得知學生弄傷神父的眼睛時,馬修老師並沒有像校長一樣不問緣地採取強硬的懲罰措施,而是讓學生去照顧被他弄傷的受害者。馬修也沒有因為校長對這些孩子的評價而放棄他們,他依然用心愛著孩子們。在發現他們有音樂天賦之後組建了合唱隊,真心的希望他們可以得到好的發展。而這些,孩子們其實都是能感受到的,他們自然會尊敬、喜愛馬修老師。

豆瓣評分9.3教育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帶來的教育啟示

與校長不同,馬修老師教會了學生什麼是責任,做錯了事情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且讓孩子們知道有人真的用心愛著他們。而校長的專斷只是提高了學生繼續搗亂、反抗的頻率而已。

豆瓣評分9.3教育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帶來的教育啟示

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發展的潛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是每個教師都該做的事情。

對學生抱有適當的期望是格外重要的。心理學上對於教師的期望行為有一個著名的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該效應由羅森塔爾等人對教師的期望進行研究而得出,又稱"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認為,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傳送給學生,學生會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因而該效應又稱"期望效應"。

通俗來講,該效應表明教師對學生應抱有合理的、積極的期望,從而使學生根據教師的期望向好的方面變化發展。相反,如果教師對學生一直傳達消極的概念和行為態度,則學生也會朝著教師所認為的不好的方向發展。

豆瓣評分9.3教育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帶來的教育啟示

這一點在校長和馬修老師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在"池塘底學校"的孩子們一直都處於校長專制對待的陰影下,每一個人都被無形中貼上了"搗蛋鬼"、"有問題"、"不正常"等等消極甚至充滿惡意的評價的標籤。校長堅定地認為這些學生缺乏教育,尤其缺少懲罰,而他的行為正是在無意中讓學生一遍遍地在心裡刻上自己就該調皮、自己就是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印記,這也正是促使學生們做出頑劣行為的隱形催化劑。久而久之,他們就真的成為了校長口中有著惡劣行為的少年們了。

而馬修老師顯然沒有受到校長對這些孩子們的評價的影響,他從心底裡覺得這些孩子們只是缺少關心和正確的教育方式。影片中也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他從未對任何一個孩子進行過充滿惡意的評價和不問緣由的懲罰,他看到的都是學生們身上的閃光點,他會讓每一個學生都體現出他們應有的價值:他發現了皮埃爾的音樂天賦,而且發現他是一個單親、缺少愛的孩子,於是在培養他唱歌特長的同時給予他應得的關愛;組建合唱隊的時候,小貝比諾不會唱歌,馬修也沒有否認他的價值,而是讓他暫時作為合唱隊的助理......

種種暖心的事蹟,讓學生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馬修老師對他們的關愛。也正是馬修老師讓他們知道,他們也是有價值、有長處、值得被愛的好孩子。

馬修老師用合理的、積極的期望與行動融化了學生們心中在校長消極的態度下形成的寒冰,讓學生們得到了真正的身心上的發展。

豆瓣評分9.3教育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帶來的教育啟示

讚美和鼓勵是充滿力量的,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得到應有的讚揚。縱使學生可能會犯錯誤,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優點和長處。作為教師,用愛和積極的期望與行動促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才是正確的選擇。


豆瓣評分9.3教育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帶來的教育啟示

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我們一直說馬修老師的教學理念是正確的,那麼他的教學理念究竟來自於哪個學習理論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影片的背景。

影片的時代背景是1949年的法國鄉村。既然安排馬修老師這個來改變當時教育理念的角色,那麼自然也會對應當時所興起的教育理念。而在20世紀50-60年代,美國興起了一種心理學思潮——

人本主義心理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為馬斯洛和羅傑斯,人本主義的學習觀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教育改革。其注重的是過程而不僅僅是教育的結果,注重的是"知"和"情"的協調發展,而不僅僅是"知"的發展。

學生中心的理論也是人本主義學習觀的一部分,它倡導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而不僅僅是教師單方向的知識灌輸。

與校長相比,馬修老師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他不是一味地完成校長要求他進行的教學任務,他會細心地觀察孩子們的興趣和特長,並且關心他們身心方面的健康,照顧到學生們的情緒。

豆瓣評分9.3教育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帶來的教育啟示

他會在組建合唱隊時讓每一個人都有適合他們的位置,在學生受罰不能見來探望的家人時替他打掩護,會保護年齡尚小的學生不讓他被人欺負......

這樣的馬修老師亦師亦友,用真心換來了孩子們的尊重。只有真正用心希望學生們得到好的發展、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才能做到促進學生髮展,使其得到更好的成長。

結語

這部影片用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將其對學生的影響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馬修老師離開的時候,孩子們用紙飛機表達了對馬修的愛與不捨。馬修在學校的這段日子讓孩子們臉上重新有了笑容,甚至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通過馬修老師的態度和行為,我們可以清楚的感知到用心愛學生的力量是多麼的偉大。而我們所說的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對學生進行"知"與"情"的教育與培養皆建立在對學生的愛的基礎上。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認為,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最優越的職業。

作為教師,不應該辜負如此高的評價。用自己的愛和修養去促進學生的發展,關心學生學習、生活的各方面,做到充分了解學生,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使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