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這3條教育智慧,做不焦慮的教育者——評《放牛班的春天》

老師們、家長們在遇到問題孩子的時候,應該如何應對?是用體罰的方法使熊孩子們就範,還是放任自流,坐視不管,似乎這兩種方法都難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教育問題。當教育者們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看一些教育題材的電影可能會得到一些啟發。《放牛般的春天》就是這樣一部蘊含著深邃教育智慧的好影片。


學習這3條教育智慧,做不焦慮的教育者——評《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娃的春天》是一部法國電影,述說的是一個關於愛與音樂的故事。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悟到其中深邃的教育智慧。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法國的池塘畔輔育院,這是一所接受問題兒童的學校,這所學校的大多數學生在品行方面或者在智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該校的校長把這些問題學生當做囚犯,經常對這些學生進行嚴厲懲罰。校長的高壓政策並不能讓孩子們馴服,反而使孩子們對老師毫無敬意,經常搞一些惡作劇,讓老師們難堪,並從中取樂。

音樂老師馬修的到來,使這所學校的氛圍有所改變。馬修老師以包容的態度尊重每個孩子,關注每個孩子,和孩子們平等對話,孩子們對老師的態度也逐漸發生改變。在組織合唱團的過程中,馬修老師和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孩子們也在合唱團活動中重新發現自己,找到了自信。可以說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溫情電影,其中所蘊含的教育智慧,更是值得教育者們仔細品味。


學習這3條教育智慧,做不焦慮的教育者——評《放牛班的春天》


那麼這部電影有哪些教育智慧呢?

一、 用包容的態度接納孩子們的缺點、過錯,給犯錯的孩子改正的機會

對於犯錯誤的孩子,馬修老師沒有采取懲罰的辦法,而是包容與接納,給這些孩子以改過的機會。學生蓋賀克把墨水瓶放在大門上,砸傷了麥神父的眼睛,馬修老師沒有把這件事報告給校長,他讓蓋賀克照顧神父,在照顧神父的過程中,蓋賀克受到神父的表揚,內心受到感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二、 善於發現孩子們的優勢,給孩子們以展示才華的機會

起初,孩子們對馬修老師搞惡作劇,馬修老師不但不與孩子們計較,反而把孩子們的惡作劇行為轉化為引導他們走上自我發現之旅的契機。有些孩子高唱“光頭光腦,這裡不是你做王。”,羞辱馬修老師。馬修老師沒有怒不可遏地懲罰學生,而是從孩子們的“創作”中看到了閃光點。於是,他帶領孩子們創作歌曲,組建合唱團。可以說,合唱團是孩子們展示音樂才華的舞臺,這個舞臺使孩子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的眼神越來越清澈了,他們的臉上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燦爛笑容。

三、 尊重每個孩子,充分肯定每個孩子的價值

影片中馬修老師蹲下來和孩子們說話的情景,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這個情景中,我們可以看到馬修老師對孩子們的尊重。對於有音樂天賦的孩子,馬修老師引導他們走上成才之路;缺乏音樂天賦的孩子也能在馬修老師的幫助下,在合唱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且得到馬修老師的充分肯定和認可。


學習這3條教育智慧,做不焦慮的教育者——評《放牛班的春天》


馬修老師是一位不得志的音樂家,一位普通的音樂教師,但他又是一位擁有大愛,擁有大智慧的教育者。他用慈父般的愛影響身邊的孩子們,正是這種愛,讓孩子們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信,獲得了心靈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