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見量產版 奇點汽車的股東慌了

三年不見量產版 奇點汽車的股東慌了

​近日據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的公告顯示,深圳博雍智動未來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博雍智動”)計劃轉讓智車優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智車優行”)6.3753%股權,但轉讓底價並未透露。

三年不見量產版 奇點汽車的股東慌了

智車優行乃是造車新勢力奇點汽車的運營主體,而博雍智動在智車優行當中的持股比例達到6.38%,是其第五大股東。對於此次股東轉讓股權的動作,奇點汽車方面回應稱,“公司迄今為止從來沒有以任何形式接到股東轉讓股份的請求,也未通過官方渠道獲悉股東轉讓股份的任何信息,無法對此文的真實性作出回應。”

此前,有報道稱,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Itochu Corp.)已向奇點汽車投資近1億美元,將所持股比例提高至7%左右,並計劃在滿足一定條件下繼續增持股份。當事方都已確認這筆投資,但對奇點來說,除了資金的需求外,更渴望或更迫切的是量產的提速。顯然,股東們已經對奇點的未來產生了擔憂,即使拿到了小部分融資,也是杯水車薪。

iS6量產版成為黃粱一夢

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智車優行是造車新勢力奇點汽車的運營主體。從佔股比例看,智車優行最大股東為創始人、董事長瀋海寅,持股比例25.73%,其次是天津智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韜蘊(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金通新能源汽車一期基金合夥企業,分別位列第二至第四大股東;深圳博雍智動為第五大股東,持股6.38%。

三年不見量產版 奇點汽車的股東慌了

2014年成立至今,奇點汽車已完成8輪融資,融資總額已超過170億元。背後的投資方包括奇虎360、聯想之星、韜蘊資本、博雍基金等。股權轉讓相關公告顯示,奇點汽車計劃登陸科創板,已與券商開展相關接洽。

從融資的“戰績”來看,奇點汽車應該能將量產車計劃順利執行下去。然而現實情況卻是旗下第一款純電動運動型多用途車iS6的量產計劃,在兩年間多次被推遲,至今未能兌現。今年4月,瀋海寅還曾對媒體表示,奇點汽車在與數家券商商討公司登陸科創板事宜。然而,科創板正式開板後,奇點汽車卻又停滯了此前的動作。

有媒體報道奇點汽車相關負責人在回覆記者的郵件中表示:“至少在1年前,iS6車型在產品方面就已經具備量產及交付條件,但是,公司必須吸取新造車勢力出現的經驗教訓,尤其是外界有聲音質疑的時候,公司高層曾經有過長時間異常糾結的討論。”

三年不見量產版 奇點汽車的股東慌了

早在2018年1月,奇點汽車在北京市嘉銘中心的汽車體驗廳對外開放。彼時,奇點汽車宣稱,一年內要開設200家汽車體驗廳,奇點iS6將在年底實現量產。不過,2018年10月,瀋海寅宣佈,奇點iS6推遲上市,預計在2019年春節前後,汽車體驗廳的開設計劃也虎頭蛇尾。

直至今日,其量產計劃仍未確定。多次量產跳票後,其投資方安徽國資委坐不住了。今年年中,有消息稱安徽國資委已向奇點汽車派駐董事、監事及財務人員,意在督促其快速推進量產。面對股東們的步步緊逼,此前瀋海寅已對媒體表示,“量產工作一直在推進中,預計iS6將在年底前量產。”

產能還是個大問號

去年3月底,瀋海寅宣佈與蘇州市、相城區以及高鐵新城全面開展合作,未來5年投資150億元打造奇點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奇點汽車蘇州生產基地,併合作成立100億元的智能電動汽車產業投資基金。

三年不見量產版 奇點汽車的股東慌了

根據規劃,奇點汽車全球研發中心佔地100畝,建成後將以自動駕駛系統研發、自動駕駛安全技術研發、整車研發、造型設計、智能系統電子電氣研發等為主要方向,未來5年容納2000至3000名高科技研發人才。而蘇州生產基地佔地1000畝,總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蘇州一期生產基地佔地600畝,年產能5萬輛,二期生產基地400畝,預計年產能總體可達到20萬輛。今年5月20日,奇點汽車全球智能系統研發中心在蘇州高鐵新城揭牌。

然而通過走訪奇點汽車研發中心有限公司看到,幾間辦公室中,僅有樓層中間的一間有工作人員,其他辦公室是閒置狀態,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在蘇州未建設生產基地。

從2018年第三季度延遲到今年初再到今年年底,iS6交付的一再跳票,正慢慢摧毀著瀋海寅所鑄就的信用圍城,以至於甚至有聲音質疑,新造車企生產銷售汽車不是目的,背後似乎在造融資的大局。

三年不見量產版 奇點汽車的股東慌了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底,奇點汽車更因欠薪風波深陷輿論風口浪尖。事件源於有內部員工爆料稱,奇點汽車陷入資金困難,員工工資連續三個月未曾發放。消息一出不少觀點認為,奇點此前融資的70億元已被燒光,資金鍊出現問題。在此關鍵時刻,幸得安徽省銅陵經開區出手,以“全面推進奇點汽車項目建設力爭取得實效”力挺,而奇點亦作出將總部南遷落戶銅陵的承諾,至此,此次欠薪風波所帶來的“資金危機”才暫告一段落。

量產只是問題的起點

在尚未實現交付的“奇點們”還在為量產煩惱時,已實現批量交付的頭部新造車企業逐漸浮現出來的危機,正不斷給其他造車新勢力們敲響了警鐘,前有蔚來因動力電池問題而召回4803輛ES8,後有小鵬汽車的互聯網快速迭代思維引來車主集體維權,遭遇自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

內患之下還有外憂,伴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傳統車企入局、特斯拉國產化的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愈發加劇,這將更加考驗著奇點汽車的產品實力、盈利能力等。

三年不見量產版 奇點汽車的股東慌了

所以即使今年上海車展期間,奇點汽車公佈了與豐田汽車合作的消息,後者同意向奇點出售電動技術,以求獲得雙積分的優先購買權,外界對奇點的質疑也沒有停過。畢竟奇點在首款車型IS6還沒量產的情況下,買了豐田“過時”且不是獨家的電動微型車技術,又能給自身帶來什麼優勢?又有多少勝算?充其量又是一個博人眼球的噱頭罷了。

汽車行業沒有捷徑可走。無論什麼新技術都是在汽車這個基礎上的,汽車造不好,得不到市場的認可。奇點汽車想要做汽車界的“小米”,前提還是得打造出一輛消費者喜歡的產品才是王道。至於奇點汽車產品能否經受住消費者和市場的考驗,還得等到首款量產車 iS6上市交付才知。

從奇點汽車目前展現出的實力來看,似乎缺乏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