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江第一橋究竟是武漢長江大橋還是南京長江大橋?

James戴


萬里長江第一橋一一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到底是不是蘇聯援建的?

因為本人是地地道道的武漢人,並且一直居住在鐵道部大橋工程局附近,小時候時常去橋工俱樂部看電影,高中時有好幾位橋工子弟同學,這些同學的原籍都是東北籍和河南籍,是在建大橋時,遷來武漢的。在大橋局周圍,有一大片橋工宿舍,還有一所鐵中和兩所鐵小。在龜山南麓,還有一個蓮花湖公園,可供建橋工人遊玩休憩。

小時候時常爬龜山,看大橋,看火車,爬橋頭堡裡的樓梯,乘電梯,看橋頭堡大廳裡的雕塑,那雕塑是中國工人和蘇聯人一起勞動的情狀。還時常聽人說:大橋是蘇聯人幫助建的。所以,自小堅信不疑,以為大橋是蘇聯人建的。

然而,近年來,接觸到大量的建橋歷史資料和圖紙,發現並不是人們傳說的一回事。

毛澤東當初赴莫斯科與斯大林談判,談判的目的,用毛澤東自己的話說:搞一個既好看又好吃的東西。什麼好看呢?就是籤一箇中蘇友好條約,讓美國人和西歐人看。什麼好吃呢?因為當時中國很窮,蔣介石不僅搬空了中央銀行裡的黃金銀元,還炸燬了大量工廠。中國的工業,可謂一窮二白,白手起家不容易,希望得到蘇聯老大哥的幫助。

斯大林還是很給面子的,中蘇友好條約簽了,還簽了一個貸款3億美元,援助中國建設156個工業項目的協議。然而,偉人就是偉人,毛澤東知道事情絕不會一帆風順。毛澤東又說: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我們絕不依靠外援,我們要自力更生。果不其然,斯大林搞了小動作。在156個項目中,包括有造戰鬥機,造坦克的軍工廠,斯大林當時答應幫中國造最先進的飛機,坦克,暗地裡卻讓手下人,把文件上的最先進改成先進。

3億美元的貸款,按協議年息1%,10年連本帶息還清。貸款是不是全額到位了呢?156個項目是不是全部落實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斯大林1953年去世,繼任者赫魯曉夫大搞沙文主義,把中國當僕人看待,要在中國駐軍,想把中國變成蘇聯的附庸國。毛澤東的中國哪裡受得了這種窩囊氣,於是結義兄弟漸行漸遠,終於兵刃相見。

援華156個項目,大部分在東北,主要是拖拉機廠、汽車廠、紡織廠、煉油廠、發電廠等等。武漢地區也算重點地區,有7個項目:武漢鋼鐵廠、武漢重型機床廠、武漢鍋爐廠、武昌造船廠、肉類聯合加工廠、青山熱電廠、大冶有色金屬。

另外,武漢長江大橋擬在援華項目之內,但沒有明確,實際上不在援華項目之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1957年印製的《武漢長江大橋》資料冊中,沒有一句話提及蘇聯。反而,有非常明確的以下文字:

1950年,政務院責成鐵道部勘探設計建造武漢長江大橋。經三年地質勘探和設計,根據地質條件,提出了八個選址方案,上報國務院(此時政務院改名國務院),並請蘇聯專家委員會審查,蘇聯專家委員會建議使用第五方案……

第五方案的好處是橋兩頭分別是龜山和蛇山,可以縮短引橋的長度,壞處是斜跨在長江上,增加了正橋的長度。使得大橋在漢陽一側,向下遊挪了150多米。地質條件也不是最好,需要跨越兩個地層和三個斷裂帶。

可以想象得到,因為簽訂了中蘇友好條約,民間熱情很高。當時大中小學生紛紛寫信給蘇聯學生,以加強中蘇友誼,武漢還在漢口建造了中蘇友好宮,經常在友好宮裡搞活動,演節目。兒歌裡也時常唸叨蘇聯:蘇聯老大姐,吃飯吃一哋。蘇聯老大哥,吃飯吃一鍋。蘇聯老太婆,吃飯吃一缽……武漢人民不乏對蘇聯多有溢美之辭,甚至還有武漢女人嫁給白俄羅斯人。

然而,仔細想想,蘇聯人的建橋技術,實際上並不比中國人高明。1937年,中國橋樑設計師茅以升在杭州錢塘江上建了一座長1453米的大橋,見圖1。蘇聯境內有大於長江的江河麼?沒有。俄羅斯最有名的橋是聖彼得堡大橋,只有250米長,寬27.7米,而且,建橋的時間長達百年。這不是很搞笑麼?見圖2。俄羅斯人1916年造的最長的橋,是阿穆爾河上的哈巴羅夫斯克大橋,因為河兩岸是沼澤地,全長3890米,而且只是鐵路橋,2009年重新建造,改成公鐵兩用橋,見圖3。這就意味中國橋樑設計建造,用不著蘇聯專家。據我所知,在武鋼、武船、武重等地,有專門為蘇聯專家居住而建造的別墅。在中鐵大橋局這邊,沒有蘇聯專家居住的事情。在漢陽龜山南邊的鳳凰山上,有八棟小別墅樓,卻是中國橋樑高級工程師們住的地方,我高中的一位女化學老師的公爹,就是大橋局的馬副總。她一直住在別墅樓裡,直到馬副總去世,才搬出來。因為別墅樓容積率太低,全部拆了,建了鳳凰華庭樓盤。

武漢長江大橋到底有哪些人設計建造的呢?可以查證的是大橋“六人組“,他們的名字叫周璞、唐寰澄、趙煜、華有恆、丁饒、李家鹹。周璞老人以前時常在江邊散步,經常指著橋墩對兒子週一橋說:那是我設計的。唐寰澄是橋頭堡以及鑄鐵透雕欄杆等工藝美術的沒計者。趙煜是施工方案設計者。華友恆和李家鹹是鋼樑設計者。丁饒是橋墩基礎管柱鑽孔法施工設計者。

有沒有蘇聯專家參與施工建造呢?確實有。有一個叫西林的蘇聯專家,在橋墩基礎的管柱鑽孔法施工中,由於工人要水下施工,有施工難度。於是,周璞、丁饒等人,與西林合謀,解決了施工難題。這就是蘇聯專家對建造武漢長江大橋的貢獻了。

當你觀賞武漢長江大橋的時候,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這是一座中國風格十足的橋樑,橋頭堡是四角攢頂的亭子;透雕鑄鐵欄杆是中國花鳥畫題材;引橋的雙曲拱等等,到處都是中國建築造型元素。

客觀而言,蘇聯在武漢的7個援助項目,還是相當不錯的。特別是岱家山肉類聯合加工廠,基本上半分鐘可以處理一頭豬,把活豬弄成大片肉塊。但是武漢鋼鐵廠,就不太好說了,那時最先進的鍊鋼法是純氧頂吹轉爐鍊鋼,但一鍊鋼廠沒有。在1960年代,又建了二鍊鋼廠,才有純氧頂吹轉爐鍊鋼。再後來又引進德國的1.7薄板軋鋼技術。武昌造船廠則在1950年代末,成為中國核潛艇研製基地。

如今中國建橋科技,世界之最,沒有之一。不僅在大江大河上開路建橋,還在崇山峻嶺中鑿隧建橋。不僅在中華大地上做基建狂魔,還在世界70多個國家做狂魔基建。不僅造橋樑隧道,還承建任何大型建築工程。中國建橋人的腳步,不斷地走向詩和遠方。

圖1、杭州錢塘江大橋。

圖2、俄羅斯聖彼得堡大橋。

圖3、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大橋。

圖4、武漢長江大橋橋頭堡設計圖。

圖5、武漢長江大橋橋墩設計圖。

圖6、武漢長江大橋建造說明。

圖7、武漢長江大橋技術參數。

圖8、武漢長江大橋桁架設計圖。

圖9、武漢長江大橋地質勘探圖。











華中小隱


因為很多人的回答已經非常完善了,我就來談一下我的觀點。

如果單純從時間上來講,肯定是武漢長江大橋,因為它是1957年就建成通車,而南京長江大橋58年才開始建設。

但是他們兩個各有一個第一。

武漢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的第1座橋,而南京長江大橋是由中國人自主設計施工的第1座橋。

我們先來說說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是萬里長江第一橋,但它是有蘇聯援助。新中國成立以後,有黨中央和國務院開始籌劃籌建武漢長江大橋。

當時有鐵道部第一任部長滕代遠親自領銜,後來成立了專門用於修建的長江大橋局。

1953年,長江大橋的選址設計方案都已經正式定下來,選址在龜山蛇山之間,設計方案採用了唐寰澄設計的帶橋頭堡的方案。

在實際的施工開始前,為了慎重起見,黨中央批准武漢長江大橋團隊去蘇聯,向蘇聯專家進行方案論證,後來蘇聯派了以西林為代表的專家團隊來武漢協助中方人員進行大橋的施工和建設過程。

在西林等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武漢長江大橋1957年10月15號正式通車,從而結束了幾千年來長江上沒有大橋的歷史,因此武漢長江大橋是萬里長江上的第1座橋。

再來說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雖然建成時間比武漢長江大橋要晚,但是它的意義在於,它是由中國人自主設計和修建的一座長江大橋,是中國橋樑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1956年,南京長江大橋開始進行大橋草測工作,1958年8月,建橋設計方案經討論確定。此時,中蘇關係破裂,中國決定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大橋的建設。

1958年10月,南京長江大橋設計方案完成。1960年1月,主體工程正橋橋墩開工,宣佈南京長江大橋正式開工。

至1967年8月,正橋鋼樑在4號墩合攏,標誌著大橋主體竣工。高70米的三面紅旗的橋頭堡隨後建成。據說大橋竣工後,時為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曾調來約百輛坦克同時開過橋面,以檢驗大橋質量。

1968年9月30日,鐵路橋先行通車,凌晨3時,從福州開往北京的46次快車成為鐵路橋上通過的第一列客車。1968年12月29日,公路橋竣工通車,至此,南京長江大橋全線貫通。

也就是說南京長江大橋基本上建了10年的時間。

最後總結起來兩座大橋都是兩個城市的地標建築,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初重要的標誌性的工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花樣武漢


話說為什麼萬里長江上有那麼多城市,而第一座橋要選在武漢開建,是有以下幾個原因的:

一、武漢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很大,建國初期是著名的中南局所在地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摧枯拉朽,敲響了清王朝封建統治的喪鐘,開啟共和之路。孫中山對九省通衢的武漢戰略地位非常重視,在他所著的【建國方略】中,談到對武漢的設想是:溝通大洋計劃之頂水點,中國本部鐵路系統之中心,中國最重要之商業中心也。……至於中國鐵路既經開發之日,則武漢將更形重要,確為世界最大都市中之一矣,所以為武漢將來立計劃必須定一規模,略如紐約倫敦之大。1926年10月北伐勝利,國民政府遷都武漢,雖然只有短暫的180多天,但它對武漢自身發展和建設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解放初期,武漢是中南地區黨政軍首腦機關所在地,也是中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運輸的中心。1949年6月,中共中央華中局在漢口成立,管轄河南、湖北、江西省委及武漢市委,同年12月,華中局改為中南局,廣東、廣西省委及廣州市委也劃入其中。從1949年5月至1955年4月,武漢先後為中原臨時人民政府、中共中央華中局、華中軍區,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南軍政委員會、中南行政委員會、中南軍區所在地。下圖是中南局當年的辦公樓。

建國初期武漢的城市地位,為修建萬里長江第一橋奠定了政治基礎。

二、武漢地理位置優越,是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

翻開中國地圖,可以很清楚的看見,武漢處於中國腹部優越的中心位置,兩條大江在武漢城市中心穿城而過,武漢人沿江而居,整個城市位於河流交匯處,內河航運天時地利、十分發達。歷史上每個朝代需要從南方運糧,漢水與長江交匯之處成了較為繁忙擁擠的碼頭所在。在長江航運中,萬里長江邊有大大小小那麼多個城市,卻沒有一個城市比得上武漢的地位。

明清時期,全國各地大佬及各路豪傑都來武漢爭搶碼頭,寬闊的江面上千帆競渡,岸邊碼頭雲集,每個碼頭都有長長的船隊依次停泊著等待卸貨。由於要靠岸卸貨的船隻實在太多,為了爭搶碼頭難免發生紛爭。

進入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漢口成為租界區,有了外國人造的“洋船”佔據了長江沿岸一帶的碼頭,即現在的江岸區江灘一帶,這是租界區的“洋碼頭”,是外國人用洋搶洋炮打進來的。所以在武漢方言裡,“像個洋人”,“洋裡洋氣”都是罵人的話。

建國後,武漢又當了五年的直轄市,後因經濟總量佔據了湖邊省的一半,湖北下轄市中根本就沒有能挑起省會大梁的城市,所以轉為湖北省會城市。

由於當時武漢城市的經濟地理作用之大,所以在建國初期一窮二白的時候,國家才下定決心投入巨資修建武漢長江大橋,以便於讓武漢更好的發揮承東啟西,接南轉北的樞紐作用。

三、幾代中國人的心願和努力,成就了武漢長江大橋

現在令人驚奇的是,已經歷經了六十多年各種洪水甚至大沖撞的武漢長江大橋,甚至都沒有大修過。在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面對長江方向橋身的左側,立著建橋紀念碑,就猶如歷史的豐碑,銘記著中國幾代造橋人的艱辛歷程:

1913年,在詹天佑的支持下,國立北京大學工科德國籍教授喬治·米勒帶領夏昌熾、李文驥等13名土木門學生,到武漢來對長江大橋橋址進行初步勘測和設計,規劃未獲實行。

1929年,國民政府成立武漢特別市,當時市長劉文島再次邀請華德爾研商武漢長江建橋之事,可惜由於建橋耗資巨大,加之國民政府正忙於蔣桂戰爭、中原大戰等內戰無暇顧及。

1935年,粵漢鐵路即將全線建成通車,平漢、粵漢兩路有必要在武漢連通,當時的鐵道部曾考慮仿照1933年建成的南京鐵路輪渡,由於武漢的長江水位漲落幅度比南京大一倍,兩岸引橋工程較困難,被迫擱置鐵路輪渡的方案。

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夕,63歲橋樑專家李文驥聯合茅以升等一批橋樑專家,向中央人民政府遞交了《籌建武漢紀念橋建議書》,建議建造武漢長江大橋,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的紀念建築。同月21日至30日,毛澤東在北平主持召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一舉通過該議案。

1950年初成立“武漢大橋測量鑽探隊”,開始大橋籌備工作,1953年4月1日,經過中央批准,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正式成立

武漢大橋工程局即為現在中鐵大橋局的前身,從而開啟了中國建橋史甚至世界建橋史上的輝煌一頁。

所以,武漢長江大橋是當之無愧的萬里長江第一橋。

為此,毛主席當年暢快豪情的賦詩一首:

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閒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需要說明的是,武漢長江大橋在建設過程中,雖然橋樑的設計和製造都是中方操作,但中央為了慎重起見,聘請了蘇聯專家做指導,據說,由於我方的設計方案參照的美國標準,而蘇聯標準和美國標準又有很多不同,所以我方工程設計人員在建造過程中對兩種標準融會貫通,不斷改進完善,從而才有了今天的武漢長江大橋。 而南京長江大橋是在大橋局積累了武漢造橋經驗後,獨立設計製造的第二座長江上的公路鐵路兩用橋,屬於是完全意義上第一座由中國人自主設計自主製造的國產大橋。


白雲黃鶴江湖水


在沒有高速公路之前武漢長江大橋是107國道(北京一廣州)必經之路、每天日夜不停的滿載大貨車川流不息,六十多年來只大修過一次而且還只是鋼樑的防鏽處理為主。全國沒有一座橋可以和武漢長江大大橋比質量的。


嚇人183840393


問的有點多此一舉,武漢長江一橋1958正式通車,而南京長江大橋1968才拉的紅衛兵客車(火車)過江——初次。


堅木


這個毫無疑問沒有爭論,就好比鄭州和武漢比誰是中部老大一樣,沒有可比性,估計鄭州朋友都會這樣認為。再說偉人的高峽出品平湖當今世界珠,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就是專門為三峽和長江第一橋寫的,武漢長江大橋比南京大橋年長十多歲,大哥永遠是他大哥


索味依然


誰是第一大橋,毛爺爺的詩作證,水調歌頭裡: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園藝師8746981612415


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萬里長江第一隧道-武漢長江過江隧道,萬里長江第一軌道交通過江隧道-武漢地鐵過江隧道

武漢長江大橋比南京長江大橋早了10年,有武漢在沒有南京的份,長江邊的城市只要涉及到過江的先在武漢搞


唐三藏2039


武漢長江大橋(Wuhan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連接漢陽區與武昌區的過江通道,位於長江水道之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的長江大橋,也是武漢市重要的歷史標誌性建築之一,素有“萬里長江第一橋”美譽。

武漢長江大橋於1955年9月1日動工興建;於1957年7月1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於1957年10月15日通車運營。

武漢長江大橋西起楚琴立交,上跨長江水道,東至中山路;線路全長1670米,主橋全長1156米;上層橋面為雙向四車道城市主幹道,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下層為雙線鐵軌,設計速度160千米/小時;總投資額為1.38億人民幣。

南京長江大橋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橋北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樑,在中國橋樑史和世界橋樑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樑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它不僅是新中國技術成就與現代化的象徵,更承載了中國幾代人的特殊情感與記憶。

南京長江大橋通車

1968年9月9日至26日,由鐵道部會同南京長江大橋建設委員會、上海鐵路局、大橋工程局等單位組成大橋驗收交接組,在橋南往返開行重載列車試驗,測驗數據,取得實測結果,證明鋼樑及其結構等均優良,達到設計標準。

1968年9月30日,鐵路橋先行通車,南京市五萬多軍民舉行了隆重的通車典禮,同時大橋的配套工程南京火車站也舉行落成典禮。10月1日,上海鐵路局正式接管鐵路橋並開始運營,凌晨3時,從福州開往北京的46次快車成為鐵路橋上通過的第一列客車。

1968年12月29日,公路橋竣工通車,南京長江大橋全線貫通。由於鐵路配套工程尚未全部建成,大橋通車後一度只承擔30%的鐵路貨運量,其餘貨運列車仍由火車輪渡接運過江。

1969年1月1日,長江大橋公路交付使用。

也就是武漢長江大橋1957年10月15日通車,南京長江大橋是1969年1月1日開通。

從歷史背景,文化背景,第一橋是武漢長江大橋




近視矯正專家


這個問題問的感覺就像弱智,搞不清誰先誰後出生似的!哎!這個社會不淘汰你還淘汰誰?武漢的第一長江大橋是世界都眾所周知的,就因為武漢是橋樑的龍頭,武漢的橋院參與橋樑設計在國內佔百分之六十二,世界更是數不勝數。就連俄羅斯都與武漢橋樑簽訂建橋合同。武漢的橋樑設計之都的國際稱號,不是浪得虛名的。當然,那時的武漢大橋局早已上升為中鐵大橋局了,這是有史為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