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阿里Q2財報:“一賺三虧”中迎戰雙11

當京東在大肆宣傳雙11首日成交額時,阿里巴巴發佈了2020財年Q2財報。

在過往十年中,這家企業始終站在電商行業的風口浪尖上,其業績的起伏甚至被看作中國互聯網發展的興衰。

這一次,阿里的財報數據依舊亮眼:截至2019年9月30日,第二季度營收1190.2億元,去年同期為851.50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歸屬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725.40億元,去年同期為200.30億元,同比增長262%……

值得注意的是,與拼多多在下沉市場廝殺許久後,淘寶活躍用戶又增加了3000萬,可被看作是下沉戰役中的階段勝利。

亮眼的數據背後尚存隱患:此次營收同比增40%,創近十個季度的最低值。不過,在電商行業普遍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40%只能算“小跌”,總體走勢依舊“穩健”。

同樣“穩健”的還有創新、文娛和雲計算三塊業務。只不過,它們均實現了“穩健虧損”。

解讀阿里Q2財報:“一賺三虧”中迎戰雙11

友商“助攻”活躍用戶?

核心電商業務永遠是阿里的根基。這種現象保持了20年,縱使“盤子”再大,核心電商始終沒有“掉隊”的趨勢。

財報顯示,來自核心電商的營收達到1012.2億元,同比增長40%。橫向對比發現,在近10個季度中,40%處於歷史最低點。近3個季度中,增速始終在40%至55%之間徘徊,不過營收總額正持續走高。

雖然核心電商的營收增速有所放緩,但相比於其他互聯網巨頭,阿里的增勢依舊強勁。

此外,中國零售市場的移動月活躍用戶在9月達到了7.85億,較上一季度末的7.55億,再增3000萬。在過去九個季度裡,淘寶天貓移動活躍用戶和年度活躍用戶增量,分別達到2.56億和2.27億。

這意味著,阿里深耕下沉市場一年後,已取得明顯成效。

此前,阿里巴巴大聚划算事業部總經理劉博在接受新浪科技專訪時坦言,拼多多做的很多渠道下沉用戶都是首次滲透,“比如,一個新用戶只是在紅包助力,但是他會綁定帳號和綁卡,領紅包這件事情把很多新用戶的基礎鏈路打通了”。他認為,在友商幫助打通鏈路後,未來會有更多的用戶轉移到淘系平臺上,這對阿里來說反而是件好事。

如此看來,3000萬的新增活躍用戶中,不排除有競爭對手拼多多的“助攻”。

解讀阿里Q2財報:“一賺三虧”中迎戰雙11

虧損是在“投資未來”?

核心電商的光環未能掩蓋其他業務的短板。根據財報,雲計算、大文娛以及創新業務均有不同程度虧損。

展開來看,阿里雲計算營收為92.91億元,同比增長64%,對比上一季度的77.87億,環比增長了19.3%。

好消息是,在全球雲計算3A(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雲)陣營中,前兩家的增速分別為35%和59%,阿里雲64%的數據領跑,這說明未來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但壞消息是,其調整後的EBITA虧損擴大:虧損額為5.21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為2.32億元。阿里方面解釋稱,這主要是由於在人才和技術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

實際上,近兩年阿里雲的定位正在不斷升級。按照願景,阿里雲要升級為雲智能提供商,這也是未來10年數字經濟轉型的核心基礎設施。因此,在技術方面的大額投資支出也算情理之中,換言之是在“投資未來”。

而這種在技術和人才方面的投入已取得成效。該季度內,阿里在芯片、AI和區塊鏈等領域都發布了一系列核心技術突破,包括AI推理芯片、第三代自研神龍架構創造新型雲服務器等。

大文娛已擺脫萎靡?

阿里大文娛業務似乎擺脫了之前的萎靡態勢,但依舊處於持續虧損狀態,只不過同比縮窄了。

根據財報顯示,文娛版塊歸屬的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營收72.96億元,去年同期為59.4億元,同比增長23%。不過,經調整後的EBITA虧損為22.07億元,利潤率為-30%,而去年同期為虧損38.02億元。

阿里方面給出的解釋是,這主要是由於優酷對內容的支出進行了衡量,在確保成本效率和投資回報的同時保持原創內容的生產能力,從而在本季度縮小了EBITA虧損。

雖然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但阿里始終保持對該板塊的熱情。

馬雲曾表態,以“文化娛樂”為代表的“快樂版塊”是阿里未來重要的戰略方向。而在今年6月,張勇在全員信中明確了大文娛的一號位,稱要聚焦大文娛各項業務的緊密融合,實現戰略投資業務和財務體系一體化。

這在外界看來,大文娛似乎逐漸又回到阿里C位,此時的虧損同比收窄,對該板塊的正向發展較為有利。

結語:

可以說,此次財報只是對阿里的“摸底小考”,真正的“大考”將在擁有雙11數據的下份財報中。

不久前,天貓及淘寶總裁蔣凡公開表示,今年雙11淘系的用戶將增長1個億!

這對阿里來說似乎充滿挑戰,它能完成目標嗎?

10天后的雙11,見分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