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錄集團張黎明:文化產業要激發人的活力 要在體制上進行三個變革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11月3日訊(記者 辛振東 畢勝)3日,第三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在濟南舉辦。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黎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還存在小、散、水平比較低的問題,從打造國際一流的文化企業角度來看,還有很大的差距。

华录集团张黎明:文化产业要激发人的活力 要在体制上进行三个变革

(張黎明接受媒體採訪)

張黎明說:“文化產業不是個重資產,不像其他的一些產業,它是一個輕資產重人才的產業,要把人的活力激發出來。而影響人的活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體制機制制約活力的發揮。我們覺得現在國有企業在改革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在三個體制上要進行變革。”

“首先第一個體制是產權體制,它制約了整個股東的活力發揮。混合所有制首先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跟誰混的問題。不是誰有錢,我就可以跟他混。所以華錄的混合所有制,首先找準混的對象,是對這個行當情有獨鍾的人才能跟他混。”張黎明說,“另外就是要讓經營者出得起錢,說得上話。出得起錢,就是資本規模不能太大,太大以後出不起錢。第二個說得上話,就是經營者在這個股份中股權比例不能太低,他低了以後說話都不算數。”

張黎明以華錄的兩家上市公司舉例,一家上市公司是易華錄,它的註冊資本當時是800萬,集團公司佔股65%,經營團隊佔35%,所以上市通過發展,現在市值到180億。華錄百納也是這樣的,這家企業是國有控股的唯一的影視製作公司,集團佔股50%,經營團隊佔50%,所以發展了到100多億。張黎明解釋道:“所以產權體制是非常關鍵的,通過產權體制的改革,把股東的活力發揮出來。不然,我說了話不算數,那就沒有意義了。所以這就是第一個體制,叫產權體制。”

第二個體制是管理體制。張黎明介紹說:“為什麼有些國有企業一管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爛?就是管了一些不該管的事,放了一些不該放的權。如果大家都各司其職,大家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作為出資人應該管職能,作為經營者應該經營資產,這樣就把出資人的權力和經營者的權力就劃分出來了。如果說老闆什麼事情都要管,管人管事管資產,那經營者管什麼,他就沒有管的了,所以叫做各司其職。中央也提出來,今後出資人就管資本,就是管資本的幾件事,資本的佈局、收益、運營、風險。真正把經營權交給董事會和經理層去實施,通過管理體系真正使經營者承擔起責任,把經營者的活力發揮出來。特別是董事、監事的活力要發揮出來,現在好多董事是董事不懂事,都是兼職董事,所以要對他們考核。所以真正要培養中國的企業家,企業家就應該是企業經營和經營企業的專家,企業經營就是董事長、總經理。但是經營企業就是出資人、老闆,他的職責是不一樣的。所以必須在管理體制上變革。”

第三是經營體制。張黎明指出:“現在最害怕的是重複經營,同業競爭。總公司也在經營,子公司也在經營,就是搶飯吃。這個子公司也在經營,那個子公司也在經營,互相搶飯吃,內部在互相“殺”。作為一個公司來說,要解決同業競爭、重複經營的問題。所以,每一個層面的經營內容是不一樣的。華錄這些年是雙層經營體制,經營了公司,經營不了體制。各個子公司經營的是產業和提供的服務,所以是產業的實體。這樣就進行了相互補充,才能把各個子公司的活力發揮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