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只投入10萬元,如何能做的起來百千萬的生意?

註冊資本開始實行認繳制之後,公司財務賬面的負債變多了,收到的股東投資反而變少了。然而很多企業老闆思維方式並沒有轉換過來,覺得註冊資本還是越大越好,愛秀肌肉。

實際上現在的註冊資本正確的解讀代表的是股東的責任,一旦公司破產清楚,無法清償,註冊資本未繳足的,股東是要以註冊資本為限,對公司未能償還部分承擔清償責任。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財務規範本來要求就低,即使對於糾錯的要求也是很低,也就是說公司向股東借款,在實務當中,可以秒變股東投資。

股東只投入10萬元,如何能做的起來百千萬的生意?

有個專業名詞就叫做“債轉股”,賬務處理上無論是計入“其他應付款”還是“應付賬款”等其他負債類會計科目,都屬於公司的債(務)。

註冊資本由實繳制改成認繳制後,中小型企業雨後春筍般的出現,由於沒有實繳要求,股東在向公司投錢的時候,就不會將資金的用途寫的那麼明確,財務也就難以判斷,無法區分是投資款,還是一般的資金往來。

中小企業基本沒有財務顧問給公司會計核算出謀劃策,小會計基本上是拿到什麼銀行單據就做什麼憑證,再加上業務不熟專業不精,再加上沒有太過較真的精神,如是完全搞不懂該如何操作。最後批量處理,用途不明的股東進賬往往都習慣於扔到“其他應付款”中進行核算,不作為投資款。

股東只投入10萬元,如何能做的起來百千萬的生意?

中小企業賺到的錢基本上也都是間接入了股東的口袋,很少存在分紅的說法,尤其是企業是夫妻店,家族大集團時,這種情況更加明顯,資金倒來倒去,根本不知道誰欠誰,誰借誰。

公司要用錢,再從自己的口袋中掏出來轉到公司公賬上,支付公司運營的必要支出,例如員工工資、稅費、採購材料、報銷的各項費用及設備等,同時掛賬“其他應付款”。

所以別看一些公司註冊資本只有10萬元,一年能夠做起來百萬,千萬的業務,覺得神奇,背後是需要投入高出註冊本好幾十,百倍的流動資金,都是通過股東控股的其他企業在週轉,基本上沒有哪家發展較好的企業,負債率不在70%左右。

實收資本是個時點概念,按照字面理解,很多人以為是隻有收到真金白銀才算“實收”,其實並非如此。

股東既可以拿實物投資,實收資本的賬面的金額是根據聘請的評估機構評估結果計算出來的。

股東只投入10萬元,如何能做的起來百千萬的生意?

還可以是一些無形的資產入賬,比如之前公司的債權人,一直為公司提供資金援助,幫公司渡過了難關,這些資金是公司救命的稻草。

原股東邀請債權人加入,債權人覺得公司發展有潛力,通常之前形成的債務可以以較低的溢價轉為實收資本及對應的資本公積,實現華麗的變身,入駐股東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