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我原来练的太极拳都不正确

太极者,圆也,圆乃形之谓也;练太极者,柔也,柔为水之性也。故,练太极拳必须要呈现出柔和的圆形运动而不可。否则练的就不是太极拳,哪怕你是叫太极拳那个名字也没有了实际的意义。

我们常说柔能克刚。这在我们人体的两个器官上体现的非常明显。是什么呢?就是牙齿与舌头。舌以柔而至死都存,可齿却以刚而未老即损。这就是一柔一刚之明例。故善养者柔练也。尚刚者易折也。

练太极拳所以养人,养气,养性,养生等等,都是与这种柔和的圆形运动密不可分的。但这说的看似很有道理,也有实际举证,却又不够全面。这恰恰也是我们今天很多高举柔练无错者的症结所在。譬如仍以舌和牙齿为例。

牙齿能碎硬物,而舌不能。牙能咬断舌头,可舌却不能顶断牙齿。因此,真正的以柔克刚绝非我们常人所想的那样。在古谱当中有这么一句至道真言说的好:“柔里有刚攻不破,刚里无柔不为坚。”能做到柔里有刚练的才是真正的太极拳。

柔里有刚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外部姿势在动静开合中的柔和匀称,加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要做到内里要以气化力,或者叫以气代力。这样才能练出太极拳独有的效果来。否则,柔韧性好的人和杂技演员各个都是高手了。太极拳的柔和不是柔软,因为它里面还有一层刚的东西,即气也。

有一些武术,乃至内家拳讲求筋骨,但太极拳不讲。因为太极拳练的是更为深邃的气。也可以说,只要在动态的练习中能将身体合理的放开,那么气的畅通性自然而然就意味着筋骨发生了变化,同时,筋骨也在这种气的状态下保持着密切的参与。

此中关系恰如养气者未必能养心,但养心者必能养气。亦可以树木喻之。勤于枝叶者未必能有益于树根,但养护树之根本者,必能连带养护枝叶。故太极拳言气不言筋骨就是如此这么个道理。

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我原来练的太极拳都不正确

由此可知,外部动作的柔和匀称和内里的以气化力都是太极拳所独有的,重要的内容。但无论内外又都要建立在松的基础上才行。若无松,外部动作怎么可能柔和?若不松,气的感觉为什么平时是没有的?所以,松是太极拳入手以及需要长时间保持的一个重要事项,毋庸置疑。

放松的确可以谓之为松。但人一运动起来就很难保持松。为什么?因为常人认识不到,也找不到人体运动当中的那个平衡点,即重心和中心的确立。找不到这个平衡点就叫做不稳。人都不稳定,重心总是偏移,能保持放松才怪了去了!

所以,练太极拳,稳是松的根,松是气的畅通与动作柔和的根。根上做不到了,什么心静,神意就都是好高骛远的说教。我教人之所以不着急教拳架子,就是因为要符合人体太极运动学的原理,要符合科学的教学顺序。

即从根上来教人。根上的东西掌握了,余下的也就好说一些了。否则,根上的东西永远也得不到的。因为,开发根上的东西是有具体的方法的。是拳架子所不具备和能做到的。这就好似手和脚一样,脚是用来走路的,如果你用手来代替脚那能行吗?所以,正确的练拳首先要从合理的次序开始,那么,你才能学有所成,感受到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太极。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以及评论,把你想说的都写下来吧!

天下太极是一家,理虽同但法不一,各家各练法,传播正确练法练功不练招,请持续关注“太极的秘密” 交流请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