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抓住發展新機遇,織密養老服務網 積極承接灣區養老產業

新會抓住發展新機遇,織密養老服務網 積極承接灣區養老產業

“在香港入住私營養老院,每月要付7000元,還只能住上下鋪的多人房間。但是在新會,每月3000元就能住很寬敞的房間,服務也很好,要是想出門逛逛,登記一下就可以了。”近日,在香港生活了20多年、如今選擇在新會幸福壽星養老之家養老的83歲老人陳媛拉著記者的手說。

幸福壽星養老之家是一家民營養老機構,在這裡像陳婆婆這樣從香港或澳門回來養老的老人共有16位。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關於加強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銜接、支持港澳投資者在珠三角九市開辦養老等社會服務機構等提法,備受關注。在大灣區時代,港澳地區面臨的養老問題成了新會的機遇。血緣相通、地域相近,新會作為僑鄉,在承接港澳兩地的養老需求上,有著獨特優勢。

現象

祖籍新會的港澳老人

回來養老

在位於新會區大澤鎮的江門新會康怡頤養院裡,78歲、祖籍新會的香港老人祁淑平選擇“葉落歸根”:“香港養老院的居住環境不好,人多,實在不想住進去。而在這裡住,在新會的兒女可以經常過來探望,十分安逸。我已經住了四年,還想繼續住下去。”自開園以來,康怡頤養院已經吸引10多位港澳老人來此養老。

在幸福壽星養老之家,也有16位從香港或澳門回來養老的老人。為何港澳老人選擇到新會養老?幸福壽星養老之家院長溫貴燕表示,該養老院中高端的市場定位,吸引了消費能力相對較高的港澳老人。當然,更重要的是新會的僑鄉背景。“自2013年開院以來,入住我們養老院的港澳老人中,有12位來自香港,4位來自澳門,年齡從79歲到103歲,全都祖籍新會。”溫貴燕說道。

據瞭解,近年來,新會區重點從政策設計、要素投入、政社互動、鏈接資源等方面下功夫,精心編織了一張實用性強、輻射範圍廣、社會效益大的城鄉養老服務網,推動建立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託、以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元化、普惠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加快養老事業和產業發展,不斷滿足老年人對晚年美好生活的需要。

“新會的城市幸福指數高、養老事業起步早、相對較低的養老成本、僑鄉資源、山清水秀的城市環境,都是承接灣區養老產業的優勢條件,新會完全有條件從粵港澳大灣區養老基地的事業中分一杯羹。”新會區民政局區劃地名股股長梁偉權說道。

優勢

僑鄉新會

山清水秀水質優良

新會在承接港澳老人回鄉養老的需求上有著先天優勢。據香港政府檔案記錄,上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香港有80%人口原籍在新會等五邑地區。時至今日,香港市民原籍五邑的比例仍佔20%以上。澳門同樣和新會有著緊密的聯繫。數據顯示,目前,每三個澳門人中就有一個祖籍新會等五邑地區。

另外,山清水秀的環境同樣是新會的突出優勢。近五年來,新會飲用水水質和近海海域水質的達標率均為100%。新會還擁有圭峰山、小鳥天堂等諸多環境優美的天然風景區,為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養老基地增添了砝碼。

同時,珠三角環線、深茂鐵路、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等幾大交通項目,將讓新會的交通區位優勢愈加突顯。

“醫養結合”

解決老人後顧之憂

“前院是陳經綸醫院,後院是頤逸護老中心,老人身體如出現問題,只需多走幾步就可住進陳經綸醫院住院部,醫院的專業醫護人員可以在老人身體出現緊急情況時直接到護老中心為老人看病就診,將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疊加起來,滿足老人的養老需求。”新會頤逸護老中心主任王志明表示,醫、養、護三個層面的結合,將老人的生病就醫服務、日常生活照料服務、慢性病或康復期間的護理服務結合起來,解決了老人的後顧之憂。

新會頤逸護老中心是今年新建成的一間民營養老機構,集醫療、保健、康復、養老、休閒、安寧關懷為一體,環境舒適,設施齊全。像這樣推行“醫養結合”模式的養老院在新會越來越多。據悉,新會區重點民生工程項目——新會區養老中心將於年內投入運營,該養老中心將依託新會區中醫院的醫療力量,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同時,近年來,新會養老機構的標準化、專業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持續改善,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明顯增強,滿意度逐步提升。

“要把握好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發展機遇,吸引更多高端養老年人群選擇我們的養老機構,就必須採取醫養結合的形式。”王志明認為。

據瞭解,下一步,新會將聚焦大灣區發展,加強民生領域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一是探索跨區域養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養老服務合作,發展優質養生、養老項目。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勵港澳投資者興辦民辦營利性、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港澳投資者設立的民辦養老機構與當地投資者享受同等優惠政策。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