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緊箍咒”打開教學“黑箱”

曠視科技在校園上課場景下AI視頻監控的輿論風波還未結束,另一家小學生佩戴頭環檢測走神神器的新聞近日又在輿論的風口上,浙江金華一小學應用監控上課走神的“腦機接口”頭環是由一家總部位於深圳名為BrainCo所研發。在輿論的壓力下,教育局已暫停該校使用。

BrainCo官方表示這款產品旨在監測學生上課是否專心,有沒有走神等轉移注意力的低效率聽講情況,從而將其轉化成數據輸出到老師手中,最終通過老師的行為提高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程度。媒體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於這算不算“監控學生、頭環監控的數據會不會洩露,且孩子的個人隱私如何保護,第三點是會不會影響到孩子正常的成長髮育”。當然關於這一切,背後的研發主體一定是否定的。並且在口頭上也會給外界最大的承諾。

腦波監測是這些年科技研究前沿的熱門領域,只不過大多數的方向和產品是面向醫學領域如何去修復損傷的大腦和一些其它的醫學領域,BrainCo最初也是將研發的腦機接口技術應用到醫療領域。這次突然轉向教育領域才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傳統教育中的課堂“黑箱”

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中,老師教和學生學之間唯一的一座衡量的橋樑是考試,素質教育推廣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完全推行開來的原因就是無法找到一個可以代替考試的教學評價體系。雖然在最近幾年在有條件的地區將家長以及其它的評價體系引入到了教學的課外環境中,但是仍然無法補全素質教育推行所具備的核心要素。

考試評價體系不合理之處在於,它不是直接的檢測教學活動,而是間接性的。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老師是無法直接性的獲取到學生效果直接的反饋的。最多是依據老師經驗性的感性思維,並沒有數據支撐。一方面會受老師個人行為嚴重影響,另一方面會產生誤判的情況。因此才會通過考試的形式來評價整個教學活動。

但其實考試一直以來和教學之間是缺少直接的關聯性的,並且考試受外界的各種干擾因素非常大。所以最終的成績也並非完全一致於教學活動。

在這個過過程中,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大腦就像一個“黑箱”只能輸入和間接輸出,其中高效的教學活動轉化率是多少不可能知道。或者說真實的課堂數據是怎麼樣完全不清楚。

“頭環”打開教學“黑箱”

如果真像BrainCo對自己的產品所言,頭環是在用學生的腦波數據打開教學活動的黑箱,讓老師不再依賴於自己感性思維去判斷學生上課的情況,而是基於學生實實在在的大腦數據去做出相應的判斷,相當於將以前依靠考試來間接反饋黑箱的行為直接用數據代替掉。

其實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打開傳統各個領域的“黑箱”將是趨勢,曠視在9月份流出的學生上課AI視頻監控也是在打開這個環節中的某一個“黑箱”。這些黑箱數據是真實產生的,只不過在以往無法用傳統的手段採集而已。

是否應該打開“黑箱”

輿論的恐懼在於通過技術的方式一下改變傳統教學評價體系形成的固有思維,發現了新的數據,這些新數據和傳統的教育方式在已有的思維中是相沖突的。如何定性這些數據就是解決筆者在文章開頭提出的那些問題的關鍵。

如果說這些數據涉及到了孩子的更深的隱私,那麼在商業化的運作中要如何保證數據的安全性,以及說這樣的數據應不應蓋有商業資本介入的問題。但如果數據不涉及到孩子的隱私,衍生為一種新的教學評價體系的話,越來越機器人化的教學體系又該讓老師和家長如何接受。

人工智能在技術落地的商業化進程中會有越來越多和這些類似的案例發生。需不需要打開黑箱是長期性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