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巨头的夹缝中生存,拼多多是如何崛起的?


不讲拼多多团队等内部因素,简单的从外部机会说说拼多多崛起的要点。

1.在天时上卡得非常好——移动互联。

拼多多是在2015年成立的,在这个时候,中国的移动互联技术及网络已经成熟了;与此同时的是,中国市场的消费力场与用户人场,正在快速的由线下实体渠道以及PC电商向移动端迁移与重组;而其成立之前,中国的商业社会也刚刚在团购领域才经历过一轮腥风血雨的“千团大战”。

综上所述,拼多多的崛起很好的卡在了移动互联网成熟、消费力场向移动互联迁移的大趋势兑现、“千团大战”战死者无数的“天时”上——如果“千团大战”往后推迟两三年,也就是在2013年~2015年间发生,拼多多所切入的社交拼团电商赛道,可能就被别人占了,而没有它的事了,当然这是后话。

2.种豆得豆——社交拼团电商

移动互联、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其天然自带的属性是什么?就是沟通、就是社交。

拼多多很好的通过自身的商业模式,利用和抓住了移动互联时代及其智能终端设备的天然社交属性。

3.人和——腾讯生态。

无论是做拼多多,还是做其它的社交拼团电商,没有比加入腾讯这样的流量金主的生态更合适的了。

即便是在拼多多刚刚成立的2015年,腾讯微信的活跃用户都已经超过了5个亿,而腾讯生态的电商成员,还没有人立足于微信生态及其用户流量特征,做相应的社交裂变与流量价值挖掘。

拼多多获得腾讯投资加入腾讯生态之后,笑纳了这个“金娃娃”,对微信生态的用户进行了重组。

4.地利——错位竞争。

在拼多多崛起的“天时”因素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放在“地利”这个环节来讲。

这个因素和阿里有关。

阿里巴巴在2013年启动了农村淘宝这个率先强调“市场下沉”的战略项目,但是“村淘”项目本身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以及之后不久阿里将战略重心从淘宝转到了天猫上,阿里就将一片“沃土”留给了拼多多。

这片沃土就是三线以下的低线市场,就是农(副)产品向城市上行的机会。

拼多多抓住了这些机会,并因此和“城里人”京东、和“弃位者”阿里这两大巨头形成了错位竞争,因此而更好的崛起了。

不过,尽管拼多多已经崛起了,如果仅仅从活跃用户数量上来看,它甚至成为了暂时超越京东的第二大电商平台。

不过在李政权看来,其指数级高增长很快就要结束,而在阿里、京东、苏宁易购等大小巨头纷纷“觉醒”而挤压之下,从现在往后看,注定需要继续如履薄冰、负重前行的……今后有时间,在李政权头条号主页的“未来商圈”里再聊聊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与加入。

更多相关,关注李政权头条号主页相关专栏及圈子。关联推荐阅读《用户重组》。


李政权


笔者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单独拿出来写一篇文章了。拼多多的崛起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有自身的发展策略原因,比如说重视下沉市场。当然也有对手的一些因素,比如阿里和京东,就忽视了拼多多的存在,甚至向“默认”般的看着它崛起了。当然,拼多多在互联网巨头的夹缝中求生存、甚至崛起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点,拼多多的崛起离不开对下沉市场的重视,尤其是三四线城市。这是一个被阿里和京东忽略的消费市场,也正是它助力拼多多崛起。下沉市场的消费者,为什么喜欢在拼多多上买东西,因为便宜!拼多多上的东西是最没有品牌溢价的,就是产品的价格超过了它自身的价值,而下沉市场的用户恰恰最需要这些产品。要知道,这些城市的消费者人均可支配的收入很低,高溢价的产品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其实,中国有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靠着这些下沉用户崛起的。比如说,同样是内容平台的趣头条,就是靠这些用户群体才上市的。

第二点,就是微信社交流量的巨大推动作用,也就是说拼多多的崛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微信在背后的推动。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微信中突然有了拼多多这样一个第三方服务,有微信这样庞大的流量入口,仅仅只是一小部分,也够拼多多消化一阵的了。

第三点,就算有微信的推动,也得有人用微信才行。而2016年~2018年,正是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高速发展的三年。尤其是以红米这样的互联网廉价品牌的推动,才让很多下沉市场的用户,第一次真正用上了智能手机。有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就有近40%的农村人口,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网民。而在2017年和2018年,微信的月活人数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根据数据显示,在2017年微信的月活用户超过9亿人,一年后这数字突破10.8亿人。而这两年,正是拼多多快速崛起的关键时刻。

第四点,就是很多淘宝的买家,跑到了拼多多去做生意。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几年前,淘宝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打假行动,就是将假冒伪劣产品驱逐出淘宝平台。当然了,这主要是阿里为了淘宝的日后发展。但正是这一批被淘宝赶出来的商家,成了拼多多建立时的基础。所以你会发现,拼多多早年特别像淘宝刚成立时的样子,也是各种假货、各种被人所诟病,原因就在此。

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就当大家做个交流了。


远景智联


拼多多能够成功主要有一下三方面:

1.电商模式

对于初次接触网购的人或者经常网购的人来说,一个远低于心目中预期的价格,会让一个人完全丧失理性消费的能力。

还记得0.1元拼团车厘子,还记得0元抽奖,还记得团长免单,这些策略对于一个刚接触的用户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而且在拼多多中任何人都可以发起团购,用户的参与感就很强。

在过去KOL和消费者在网红经济模式下,是不对等的,但是在拼多多模式下,所有人都是对等的。

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向他的朋友圈,好友宣布,这个商品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便宜。

因为是基于熟人社交的电商模式,也解决了信任的问题,这就成了拼多多的优势。



2.推广平台

拼多多站在微信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因为微信,拼多多才能接触到这些用户,利用人们贪便宜的心理,使得拼多多购物的链接在微信中得意大肆传播。



社交平台本来就可以说是当下互联网用户最活跃的一个平台,而拼多多利用“社交电商”的模式成功的通过微信将原本被圈起来的社交人群进行社交营销。

3.运营方式

因为拼多多的团队做过电商代运营,也做过游戏运营,可以说同时吸收了阿里的运营思维又吸收了腾讯的思维。

所以当淘宝和京东在一二线城市竞争激烈,在两大巨头将注意力放在消费升级上,而拼多多恰到好处的将目光瞄准了三四线城市,将较低消费层次的消费用户收入囊中。




对商家免佣金、免费上首页的政策极大的吸引了商家的注意力,为产品的低价提供了前提条件。

策略的成功让拼多多可以

一方面不断获取到新用户;

一方面不断提高了交易量,用户发起的商品链接;

一方面源于用户主动在拼多多发现的商品;

一方面平台会通过公众号向用户发送商品的链接,通过社交分享降低了菜鸟上的不信任性,这一点很重要,至少转换的心理门槛得到降低。

利用微信生态工具,让整个交易体验做到最大的极致,使得使用门款降到最低。

所以拼多多可以从互联网巨头的夹缝中生存并崛起。


罐头饼干


京东达到GMV过千亿用了10年!唯品会用了8年!淘宝用了5年!拼多多用了2年3个月!有篇文章叫“打不到的怪兽——拼多多让阿里慌了!”夹缝中求生存!这个词还是比较贴切!当时中国电商主旋律是阿里耍流氓制裁京东玩商家“二选一”这种制裁的背景是他发现天猫已经没有平台优势!京东却有物流优势!他阻止不了用户选择京东!就只能阻止商家去京东卖!而拼多多阿里却制裁不了!他能夹缝中求生存,我认为有一下几点原因:1.拼多多的生存环境是微信!而微信是阿里的禁区!微信和淘宝支付宝是隔离的!这就使得拼多多获得了战略成长空间!首先是阿里打不到!京东又看不起他!2.砍价拼团的社交裂变降低了引流成本!2016年拼多多获客成本10块!2017年17块!2018年底140块!而2016年京东是140块!2018年是1500块!阿里2018年是390块!更低的引流获客成本让拼多多超速获得用户!3.拼多多用低价的货品获得了渠道下沉的机会!当一二线城市天猫京东市场饱和,进入品牌电商时代!拼多多却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的普及!覆盖了中国三到六小城市的低线城市的线上市场爆发的机会!这个新的电商市场覆盖中国10亿群体!这个群体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第一次网购都是价格敏感人群又都在微信里!拼多多低价的货品!微信生态发力!恰恰搭上了这班车!随后就是办爆发式增长!实际支付GMV超越京东!市值超越京东!威胁阿里! 简单讲讲就是这回事!



祖叫兽


现在貌似更应该关注,拼多多如何保持增长。

拼多多崛起,不容易

在互联网夹缝中生存这样说法的确是一个现状,但从业务推进的角度来说,夹缝又何尝不是机会,也是那些巨头没有涉足或者还在观望的细分。这里说拼多多不容易,不是说夹缝中生存的简单,而是外界对拼多多的看法。

曾几何时,提到拼多多貌似并不是一个正向的代名词,然而随着上市,市值的攀升,拼多多给外界的印象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才是拼多多吸引更多主流用户的关键,才可以更好拓展更多的品类。

拼多多的不容易在于其通过实际表现改变了外界的看法,比如在互联网巨头下的不可能,低价低质的态度,拼多多前期所对应的核心用户的看法。如果拼多多没有引发这些看待事物的些许改变,其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并没有如今这样大。

或许,正因为拼多多做了外界普遍不怎么看好的事情,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拼多多较好的连接了消费的两端

拼多多作为一个平台,连接消费的两端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

当消费升级无火如荼的时候,以往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产能,卖家总要有其出路。相比跟随着消费升级做更好的产品,坚持之前的策略明显风险更低。而众多没有跟上消费升级的用户则成了很多卖家服务的对象,拼多多在中间做了很好的连接。

拼多多的举起不是拼多多自己的崛起,而是围绕拼多多的价值链条的崛起,也可以说成拼多多构建了一个生态系统。这里认为拼多多的所构建的价值链条是其崛起的关键。

说下产品

好的业务表现必然是离不开好的产品,在购物APP这类产品中,能够解决信任的问题非常关键,就像阿里作出支付宝一样。

凭借外界已经对电商形式的接受程度,拼多多在信任建立方面有两个优势。

一个是低价。拼多多里边存在大量低价的商品,价格低到甚至不需要怎么考量信任的问题,这无疑会增加成交的概率。

再一个是基于社交的信任建立。拼多多最被人知道的就是拼团了,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一部分信任问题,无论是拉别人拼团,还是看到有人在拼团,都是对产品可以购买的证明。

总之,拼多多在解决信任这部分做的非常不错。

下沉市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下沉市场的说法,这里更强项认为是对新技术不敏感的用户。

如果把电子商务看成一种技术,那么其在推进和普及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距离,比如用户习惯,信任建立,甚至是个人喜好。

拼多多所满足的更多是那些对新技术不敏感的用户,这也是其能够取得增长的一个原因所在。当电商不断的渗透,渗透到不用不行的程度,对技术不敏感的用户才会跟上来,这时对于拼多多就是一个时机,所以拼多多对时机的把握很好,也可以理解成拼多多发现并加速了这个时机的到来。

其实以往便宜的东西也很多,拼多多在恰当时机把这些东西聚在了一起,聚到了手机上,进而促成了如今的规模。

增长

当一个事物被认为是崛起了,那么其也会面对风险,增长的难度和下滑的趋势。目前京东和阿里都在对拼多多进行围堵,面对这两家的针锋相对,拼多多非常不容易。拼多多需要做到综合实力更强才能成为和仍然成为主要的电商平台。

目前直播、短视频对于电商越来越重要,抖音和快手在这方面也有这不俗的表现,商品的流通正在更加宽泛,而不是集中到一起。从目前一些电商巨头的业务来看,为商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会更加重要一些,或者说更稳健一些。在买家一方,各种变化太过迅速,是真正不容易并不更难把控的部分。


如果把京东和阿里的争锋看成是商城的比拼,那么拼多多,京东,阿里的混战可以看成是对集市的争夺。或许,相比商城,市面上会允许更多的集市存在。


MLTech


互联网巨头可以做大再做大,但不可能一手遮天。拼多多正是找准了互联网巨头们的那几只手还没遮到的地方,以自己的优势攻城掠地发展壮大。再说中国那么大,世界就更大,再大的互联网巨头也不可能独霸中国的市场,独霸世界的市场。大路朝天各走半边,走着,走着,拼多多说不定也变成了互联网巨头,并超越现有的超霸的互联网巨头呢!加油,拼多多!


踏遍青山52108330


拼多多的发展成功还是创始人看中了电商平台发展中的一些不足,创始人对互联网的理解比较深,借助了电商结合社交的框架,也就是看准了为什么是阿里为什么是腾讯形成了两巨头,有没有在中间能形成一种商业模式的可能,电商借微信能形成一种暴发的可能性,再者京东都不算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拼多多几乎没有考虑过京东,超过京东都是早晚的事情,至少在交易额度上面是这样的,创始人对电商,对社交网络,对上市资本市场的理解比较深,拼多多粗矿式的发展在中国更容易成功,高速的发展能忽略掉公司的一些小问题,


多闪a


人们电商的毒中得太深了,那怕下一代没有职业做没有饭吃也要网购,网购的曼延真可怕。


手机用户95592052846


没研究,但还在生死两茫茫间吗。要等到收入可以应付再投资和营运支出,可能还是亏损,算活下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