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曆為何要在乾隆四十三年替八叔胤禩翻案?是覺得雍正錯了嗎?

少俠一號


乾隆給八叔胤禩平反,也許有認為雍正錯誤的原因,更多的是基於一個帝王的胸懷、維護統治的需要、勘透歷史的淡然。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六十八歲。到了這個年齡,就算是普通人,也會對年輕時的恩怨保持平常心,何況當了四十多年的皇帝。乾隆年輕時以康熙為榜樣,要做千古一帝。到乾隆四十三年,國內經濟繁榮,對外平定大小金川,平定西藏,平定準葛爾,降服緬甸越南,乾隆對自己的成績非常滿意,自稱十全老人。人在得意的時候,包容心是最強的,乾隆也不例外。乾隆從一個老人心態和帝王的角度,進行了大規模的撥亂反正:

1:為前朝袁崇煥平反昭雪,主動公佈了用反間計陷害袁崇煥的內幕,為袁崇煥恢復名譽,搜尋其後人進行封賞。袁崇煥是清軍早期的頭號大敵,努爾哈赤的死跟袁崇煥有直接關係。就是這樣的敵人,乾隆也給恢復名譽,體現了政治家寬廣的胸懷。

2:為多爾袞、胤禩、胤禵等今朝的功勳舊臣平反。多爾袞戰功卓著,雖是權臣卻不是反臣,當時的罪名,不過是政治鬥爭的宣傳需要,乾隆肯定很清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恩怨,這麼多年過去了,也該釋然了,對有功的人必須褒獎。至於胤禩、胤禵他們,更沒有大的罪過,又是親叔叔,為了爭奪皇位可以翻臉無情,如今對皇位構不成威脅,更應該寬容對待。

3:讓張廷玉配享太廟。這件事,說明乾隆本質上比較善良。張廷玉配享太廟,本來是雍正欽定的,奈何張廷玉老糊塗了,辦了幾件讓乾隆很生氣的事,被乾隆剝奪配享太廟榮譽,就差獲罪審查了。張廷玉去世後,乾隆還是原諒了他,仍按照雍正的旨意,給了張廷玉足夠的榮譽,繼續配享太廟,其他褒獎一件不少。

4:編纂《貳臣傳》。這件事,說明乾隆對臣子的主要評價指標,看是否有骨氣,有氣節。當然,這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統治的需要。 以上平反的人,都在忠君、氣節上沒有汙點。貳臣傳中不乏為清朝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吳三桂、洪承疇、錢謙益等。乾隆對他們的不齒,在於背叛。如此看來,乾隆的包容也是有限度的,叛徒,永遠不會得到原諒。

所以綜合來看,乾隆對胤禩的平反,只不過是眾多平反案例中的一個,或者說,是寬容施政綱領下的一間不太重要的案例,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雲山蒼蒼


我們來看一下,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下旨為胤禩平反的內容是怎麼寫的。

聖旨說:康熙帝的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互相勾結,肆意妄為,都是咎由自取的。不過,我的父親(雍正帝)僅僅是削去了他們的宗籍,改了他們的名字(一個改為阿其那,一個改為塞其黑),讓他們能夠改過自新。

但是呢,兩個人覬覦帝位,這個是在所難免的,而等我的父親(雍正帝)繼位之後,心裡羨慕嫉妒恨,所以背地裡說壞話,那也可以理解,其實並沒有悖逆的痕跡,也就說並沒有造反的行為與舉動。

我的父親(雍正帝)到老的時候,經常跟我聊到他們兩個人,每次都很悲傷不開心,看得出他還是蠻後悔的(那樣對待他的親兄弟)。

我如今繼位四十三年了,這個事情是個大事,如果我也不說的話,我想我的後代子孫們應該都不說提及此事。

允禩和允禟恢復他們的名字,他們的家人也一併重入族譜。這個確實是我的父親一直想而做而沒有做,如今我就幫他做了吧。

九子奪嫡,我們都清楚,幾個皇子都爭得太兇了,畢竟位置就只有一個,每個人都想要,這其中的艱辛,只有雍正和十三爺幾個人知道,另外再加上雍正的性格,難免會那樣對待他的兄弟。

而雍正繼位幾年之後,尤其快要死的那幾年,內心裡其實還是有點愧疚之心的,不應該對自己的兄弟那麼狠呀。

不過,雍正這樣對兄弟,也不能說錯,只是做得有點過,這個也就是為什麼雍正也被人詬病的地方,所以他的生母也不希望由雍正繼位。

不過,這個事情過了五十年左右,由乾隆來做這個事情也比較合適,畢竟,他們幾個人對乾隆皇帝也啥威脅了,而且還能體現出乾隆皇帝的寬容大度。


歷史簡單說


乾隆之所以能夠給其八叔胤襈平反,主要出自三個方的原因:

一個是政治的需要。乾隆皇帝給其八叔胤禩平反是乾隆四十三年的事,此時距胤禩去世已過去五十多年,當初雍正朝跟隨胤禩鬧事的幾個兄弟和一干大臣,己是死的死老的老,八爺黨勢力早已是灰飛煙滅,已構不成對當今朝政的任何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給八叔胤禩平反,既能顯示出自已作為一個政治家的氣度來,又能讓朝野上下看出來自已是一個多麼富有仁心的皇帝來。仁政最利於凝聚人心,成就大業,江山社稷長久穩固最需要的就是舉國上下號令統一,萬眾一心!

第二是親情的撫慰。不管當初八叔胤禩與自已老爸雍正皇帝怎麼鬥,怎麼爭,畢競都是愛新覺羅一家,皇室血脈一系,且已都是上一輩子的恩怨不是?乾隆這樣做,既能告慰先祖,又能示恩後人,對自己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情,為何不做呢?!相信換了一般人大都會這樣做的。就是雍正在執政晚期的時候,也對當初的做有點後悔,覺得對皇兄皇弟們用力過猛,出手過狠,殺伐過甚。

三是本性的使然。有人對康熙,雍正,乾隆爺孫三位皇帝的人物性格和執政風格評價道:康熙是學習型皇帝,雍正是改革型皇帝,乾隆是文化型皇帝,這個還是比較客觀公正的。文化型皇帝執政必然會使整個乾隆朝的主流行政風格呈現出濃濃的文化和仁政風情。史書記載,乾隆一朝僅皇帝本人主張和主導編箸的就有《四庫全書》、《滿文大藏經》、《滿文老檔》、《八旗通志》等不下十來套(系列)文獻巨箸,是中華文明史上很重要的篇章。同時,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先後於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和嘉慶元年五次普免全國一年銀糧,僅此就足見乾隆恩澤施於百姓之仁政。

乾隆為胤禩平反,是不是覺得他老爸雍正做錯了?這個並不重要,關鍵是要記住“勝者為王敗者寇”,勝利者說什麼就是什麼,好吧!

以上即乾隆皇帝為何要給其已去世五十多年的八叔胤禩平反的主要原因。不足之處誠請批評、指正、補充。


小崔說歷史LanyaLanya


弘曆為何要在乾隆四十三年替八叔胤禩翻案?是覺得雍正錯了嗎?(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

康熙時期,出現了九王奪嫡,讓康熙處於比較頭疼的階段,因為選擇繼承人比較難。在九子奪嫡中,出現了兩股大的勢力,便是八爺黨與四爺黨。除了這兩股勢力之外,還其餘三股勢力,因此,奪嫡之爭非常激烈。

從九王奪嫡中,八爺黨的勢力最大,也最會籠絡人心的。四爺黨的勢力比八爺黨的勢力弱點,從表面上看,康熙要把皇位傳給八爺了,可是,後來出人意料,康熙把皇位傳給了四爺。被稱為雍正皇帝。

四爺當了皇帝之後,八爺依然沒有放棄與雍正的鬥爭,因為八爺胤禩不服輸。他認為雍正能當上皇帝根本不是靠能力,而是康熙指定的。八爺自己受到那麼多大臣的認可,為何會沒有得到康熙的認可。其實,八爺把寬仁做的太過火了,為了得到人心,拿金錢去收買,這違背了康熙的出發點。

康熙未去世時,大爺被康熙永遠圈禁,太子爺被康熙所廢除兩次,後來又永遠圈禁。等雍正登基後,為了安定大局,雍正便封八爺為廉親王和總理王大臣。其目的是為了安撫八爺,不讓八爺有大的動向。八爺安撫好,相應的九爺,十爺,十四爺都不會出現大問題。對於三爺來講,雍正對他也削弱了勢力,如李紱因犯事,要被雍正所處斬,後來,經過眾人說情,便讓李紱辭官歸隱。

儘管這樣,雍正依然不放心八爺,因為八爺的勢力確實很大,比如,當年幫助雍正登基的隆科多,也被八爺所收買;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也被八爺所收買,其實,這些雍正都知道,為了安撫八爺,沒有直接明說而已。

後來經過八王議政,雍正把八爺一家及其門人所流放,對於八爺家人的貶為庶人,諸宗室家族中除去。

那麼乾隆替八叔胤禩翻案又是怎麼回事?

長城君便一一道來。

其一,乾隆認為雍正這樣做是有些不對,因為八叔做的不對,八叔的後人沒有錯,不能削去八叔的宗室之位,如這樣的話,八叔的後人就會跟著受連累。

乾隆是明智之君,知道自己這樣做,也是為雍正皇帝減輕過錯,讓世人對他也有一個好的名譽。上一代的恩怨與下一代沒有關係,這樣也是乾隆這樣想的,因此,他會替八叔翻案,恢復八叔的宗室身份,恢復之前的爵位。

乾隆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八叔的後人以及所流放門人,與大清朝少一點仇恨,讓自己的皇位更長久一些。

其二,為了給自己增加明君的分值。古往今來,都有皇帝為了給自己增加分值,給之前的人平冤昭雪。當年孝莊皇太后,為了安撫鰲拜,就處決了蘇克薩哈,那時,康熙不明白為何要這樣做。後來,孝莊皇太后對他說,我知道蘇克薩哈是忠臣,可是,沒事有辦法,只能拿他的人頭換兩個月的太平。等制服鰲拜之後,你在為蘇克薩哈平冤昭雪,給他的後代加官晉爵,從而增加你的名譽。

對於乾隆為自己八叔平冤昭雪,也有此意,與孝莊皇太后處決蘇克薩哈一樣的道理。這樣也是乾隆皇帝的高明之處,也是雍正為了不給兒子留下,像八爺的這樣的對手,才做了這樣的事情。

長城君曰:乾隆為自己的八叔翻案,明著是為了給自己加分,其實,主要是給自己的父親雍正彌補過失。因為雍正在位時,為了給乾隆留下一片好的家業,不停地工作,不停的剷除異己,就連自己的親生兒子也被處決了。

可見,雍正為了大清朝江山有多狠,為了大清朝能夠長期穩定的發展,他不惜得罪清流書生,以及不顧世人對他的評說。乾隆知道自己在位時,能有如此之好的經濟,老百姓能安居樂業,與其父雍正是分不開的。因此,他才會給自己的父親彌補過失。


長城說歷史


是的,乾隆就是覺得雍正錯了。這一點他在給胤禩翻案時,說的很清楚了。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乾隆帝發佈詔令,正式為多爾袞翻案,不僅下令為他修復墳塋,而且還恢復其封號,補入玉牒。

同一天,乾隆也為多鐸平反,不僅恢復了多鐸親王封號,並且還將其配享太廟。(後來還入祀盛京賢王祠)

如此一來,順治時期定下的鐵案,就被乾隆這麼再度給翻了過來。

乾隆敢翻老祖宗定下的鐵案,文武兩班大臣肯定有意見了。面對大臣們的質疑,乾隆說了一句心裡話:“朕若不言,後世子孫,亦無敢言者”。

這話一說,其實就表明了乾隆的意思:我就是覺得太爺爺做錯了,要是連我這個文治武功的千古一帝都不敢給他們翻案,怕是後世子孫更不敢了。(當時乾隆剛剛平定了第二次大小金川之亂,人氣值很高)

兩天後,乾隆再度翻案。這一次被他平反的對象是他的八叔,已革廉親王胤禩。



估計是怕別人非議,說他連老爹定下的鐵案都敢翻,所以乾隆給胤禩翻案時,直接就表示了自己的觀點:“胤禩無悖逆之實”(悖逆是雍正給胤禩安的罪名。乾隆說胤禩無悖逆之實,就等於說雍正斥責胤禩悖逆是毫無道理的)。

乾隆是雍正兒子,是當朝皇帝,既然他覺得老爹錯了,要給鐵案翻案,大臣們自然也不好說什麼了。於是,胤禩的鐵案被翻,其子嗣後裔恢復宗室身份,並錄入玉牒。

綜上所述,乾隆給胤禩翻案,其實就是多爾袞翻案事件的添頭。乾隆當時認為,反正自己已經翻案了,他翻一個是翻,翻兩個也是翻。不在乎多翻一個。

至於他翻案的初衷,也很簡單——他就是覺得順治和雍正做的不對。他是個自視甚高又自信滿滿的人,在對多爾袞和胤禩的問題上有自己的看法。

既然他有不同的看法,同時又是個極為自信的人,他當然是即便推翻父祖輩的定讞,也要貫徹自己的意志了。



當然了,乾隆不是一個無聊的人。他選擇給多爾袞、多鐸、胤禩翻案,也是有其政治目的性的。

首先,這麼幹可以名留青史。

歷史上的後世皇帝給前朝鐵案翻案,一般都會得到讚譽。比如明英宗殺于謙,他兒子憲宗就為于謙平反,為了把話說的好聽點,憲宗就說這是英宗遺詔要他平反的。後來清朝史官對英宗和憲宗的評價都還湊合。

乾隆仿效明憲宗之舉,給胤禩平反,一方面可以給雍正留個好名聲,另一方面也可以給自己留給好名聲。(乾隆也說雍正晚年經常懊惱對不起胤禩,讓他給八叔平反)

其次,這麼幹可以收買人心。

在某種意義上,多爾袞、胤禩其實也沒犯過什麼對不起大清的事,而且他們是皇族,他們的死後殊榮必然是後世之人討論的熱點話題。乾隆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給前朝的功臣和冤屈的人平反,這不僅順從了民意,而且彰顯他的能力。

總的來說,乾隆給胤禩平反時,他已經快七十歲了。他是一個很在乎名聲的人,他同時又是一個很有自己主見的人。既然給胤禩平反可以給他的人生評價留下“光輝”一筆,同時又可以貫徹他的主見,把憋了很久的心理想法吐露出來,他這麼幹,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呢?


Mer86


雍正在滿清皇帝之中算是一個比較心黑手狠的人,在登基之後,對與他爭位的兄弟們下手是真心狠,比如他就給老八改名“阿其那”,好像是狗的意思,一說是凍魚,給老九改名“塞斯黑”,好像是豬的意思。此二人均是在獄中被折磨至死,而雍正對待其他反對他的宗親也是相對刻薄。


但是乾隆為何要給老八平反呢?這不是打他爹的臉嗎?自詡以孝治天下的乾隆為何會如此做?

乾隆雖作為天下第一的富二代,但其政治眼光其實還是一直很好的,他也不是那麼傻,他做這些其實都是有目的的。前面我們也說了,雍正對於宗親是相對刻薄寡恩的,所以雍正朝宗室和皇帝之間的矛盾是比較尖銳的,所以雍正治國多是靠鐵血手段,也正是這個原因史書對於雍正的死也是有不少猜測,當然在這我們不去深追這些。


到了乾隆即位,乾隆沒他爹有魄力,覺得治國還是要依靠這些宗親的,所以就開始寬待宗親,乃至為不少宗親平反,此時在被雍正虐待了不少年的宗親好似看到了再生爹媽一樣,對乾隆肯定是十分支持,也直接讓乾隆的權位更加穩固,每一道命令都有無數人為之拼搏。

當然這個時候乾隆還是不敢直接去給老八平反,又拖了好些年,直到乾隆43年才著手為老八平反,當然這也是對宗親最好的籠絡。這個時候為老八平反也不會造成太大的政治動盪,而且時間太長了影響也能變的更小。


對於打自己老爹臉的這件事,乾隆也有點不好意思,就說:“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胤禩、胤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意思便是我今年已經登基43年了,如果現在不說,以後也沒人有膽子說了。然後乾隆又說:“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意思是他老爹雍正對於老八的事情也是比較後悔的,所以他這當兒子要遵從老爹的意願。

這樣一來,乾隆打臉老爹的事情就變成了孝順了,既得了宗室的忠心還得了孝順的名聲。


金道人


胤禩等人的罪名,乃是雍正親定下的,作為兒子的乾隆,偏偏要推翻這樁案子,那豈不是在打自己老子的臉?我想,乾隆不會愚蠢到這個地步。不過,弘曆之所以這麼做,還是另有企圖的。

這是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瞭解一下平反的意思是什麼:平反即是對過去的冤假錯案以及不準確的認識、評價所做出的正確修改。

乾隆的確在四十三年,曾為他的一些先祖平過反,包括多爾袞、阿濟格等人,至於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則只是順勢沾了光,乾隆皇帝對他們予以開恩,而並非為其平反。

乾隆四十三年,當時國史館編修史書到了一個階段,需要對宗室進行定位;乾隆皇帝在這一年閱讀《清實錄》這一祖訓的時候,萌生出了為他的祖上多爾袞等人平反的想法。

而這一時期, 隨之獲恩的人還有很多,其中就包括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

表面上看,乾隆為多爾袞平反和對胤禩等人開恩這兩個事件是一樣的,實則不然。乾隆的確為多爾袞平反了,但並未給與胤禩等人平反。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有原因的:

一是,乾隆皇帝認為胤禩等人的罪名屬實。

乾隆在四十三年的上諭中指出:

“皇祖第八子允禩、第九子允禟,居心險詐,結黨妄行,罪皆自取。皇考尚不忍重治其罪,僅令削除譜牒,更改其名,以示愧辱。就兩人心術而論,其潛蓄覬覦窺竊之謀,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伊等怨尤誹謗,亦屬情事所有。蓋伊兩人未嘗無隱然悖逆之心,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是以皇考雖明暴其罪狀,猶為曲示矜全。”——《清高宗實錄》

這句話直接點明瞭允祀、允禟二人是罪有應得的,而且直接指出了他們的罪過便是結黨謀逆。臣子謀逆之事,對於所有的皇帝而言,皆是大逆不道的,但凡這一罪名成立,那麼乾隆便不會為其平反。

謀權篡位的行為,直接危及皇位的穩固。若是明知他們謀逆,還對其加以恩赦,那便是鼓勵自己的皇位為他人所篡奪,就這一點而言,乾隆是不可能為他們平反的。

二是,乾隆開恩是為了昭示乾隆父子的友愛之心。

乾隆在說明胤禩等人謀權篡位的同時,也指出了胤禩等人並非完全表露出篡位的跡象:所謂“未嘗無隱然悖逆之心,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就是說他們雖然有心謀逆,但被雍正杜絕在了未發之際,所以沒有惹出大禍來。

這句話一是為了說明,他們的罪名還有可以挽回的餘地,另一方面更是為了說明雍正的睿智,能夠將事情控制住。當然事實是否如此,另當別論。

而乾隆之所以對他們開恩,主要為了說明雍正也是念及兄弟之情的。他在上諭中直接指出雍正在處理胤禩等人之後,十分悔恨,而乾隆為了了卻乃父的遺願,所以一直想著減輕他們的罪名。按照孔子的說法,三年無改之言,所以乾隆初期沒有為他的叔叔們開恩,如今已過去了很多年,已經是時機了。

他不僅說明了雍正的慈愛之心,也進而說明了自己的仁慈:“朕若不言,後世子孫,亦無敢言者。”直接昭示了他對於扭轉這件事的重要性。既成全了自己父親的遺願,也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一番仁慈之心,可謂一箭雙鵰了。

三是,從乾隆對胤禩等人的處理可見未給其平反。

最初,雍正對胤禩、胤禟二人的處理是削除宗籍,更改姓名。而乾隆所謂的對胤禩等人開恩,實際上只是將他們的名字予以恢復,並收入宗室玉牒之中,但並未有恢復其爵位。單就這一點,直接說明了乾隆並未給胤禩等人平反。

乾隆如此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昭示自己,甚至是雍正注重親情,這當然不排除他自身因為年老而變得仁慈。除此之外,一方面有為給自己的皇子們做兄友弟恭的榜樣之可能。

另一方面也是他自己的性格所致,當時的乾隆對於自己執政的業績已經十分滿意了,而對胤禩等人的開恩,免除其被削宗籍的處罰,更展示了自己的仁愛,為他在位期間贏得好名聲而錦上添花。他處處仿效康熙,這一行為,自然不排除慰藉康熙在天之靈的可能。



史海爛柯人


雍正皇帝時代,對和他爭奪皇位的幾個兄弟都非常的狠,其中首當其中的自然是八王爺廉親王胤禩。後來到了乾隆皇帝時代,乾隆皇帝最終替他的八叔翻了案,最終恢復了廉親王的名譽和地位。


乾隆皇帝這麼做,也許在某些方面是認為他的父親雍正皇帝在某方面做錯了,但更多的是一種帝王之術而已。

首先當時社會的矛盾比較尖銳,乾隆這麼做只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有利於它的統治而已。

因為雍正皇帝在臺上的時候,就那些士紳階層,可謂是相當的狠。很多豪門在那個時候都被打倒,包括寫紅樓夢的曹雪芹的家族。這些家族在社會上有很強大的一股勢力,雖然並不能夠危及滿清的統治,但是長期這樣下去,對滿清的統治也是有所不利的。所以乾隆皇帝選在這個時候給八王爺翻案,同時也包括很多其他的家族,就是為了緩和這些矛盾,更加利於自自身的統治。

其次,乾隆皇帝這麼做,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寬宏大量。

因為這些被打倒的家族,包括八王爺在內,很多都已經歸入到了社會底層,生活非常的艱辛。那使有一些少數僥倖的家族,過得也不怎麼樣。在這個時候乾隆給他們恩賜,恢復他們家族的名譽和地位,對他們來說是大恩一件,只會對乾隆皇帝無比的感恩。

還有一點,乾隆皇帝這麼做,也是為了給自己的父親雍正皇帝塗脂沫粉。

在歷史上,雍正就是一個非常狠毒的皇帝,他打壓了很多豪門的家族,對待自己的兄弟也是非常的狠毒,手下不留情,所以人們雍正皇帝的非議非常的多。而乾隆皇帝在給這些人翻案的時候,都假託是雍正皇帝的意思。比如給八王爺翻案的時候,總是說自己的父親晚年非常的痛惜,說八弟並沒有什麼悖逆之事,一直想恢復八弟的名譽地位,不過一直沒找到機會,現在乾隆皇帝給他翻案,是為了實現雍正皇帝的遺志。


平安讀歷史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對清朝開國以來被處分的官員進行了梳理,改平反的平反,該定案的定案。

他不但為八叔胤禩平反了,這還沒有什麼,關鍵是,乾隆竟然為被曾祖父順治帝打倒的多爾袞平反,這就很了不得了。

多爾袞何許人也?清朝開國時期的攝政王,自封順治皇帝福臨的皇父攝政王,死後被順治皇帝掘墓鞭屍。這種被順治打入十八層地獄的人,作為後世子孫的乾隆怎麼會為他平反呢?乾隆出於什麼考慮?

這一年,乾隆皇帝弘曆已經68歲,過了耳順之年,馬上就進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了。所以,他在這個年紀做的事情,應該是深思熟慮的。之所以要這麼做,並非吃飽了撐的,也不是什麼好大喜功,更不是沽名釣譽,而是政治家的情懷和使命擔當。

就說多爾袞吧,雖然當年和孝莊太后、小順治皇帝存在恩恩怨怨,但是,多爾袞並沒有篡位,而且在清朝入關一事上,的確居功至偉。在這種情況下,為多爾袞平反,並非什麼恩典,而只是撥亂反正。

康熙廢除太子胤礽後,乾隆的八叔胤禩躍躍欲試,很想爭太子位,但是由於表現的太不淡定,被老謀深算的康熙識破,直接被康熙排除在候選人之外。而老八並不甘心,他在明知自己再也沒有機會成為太子的情況下,暗中和十四弟勾結,企圖將十四弟推上皇位繼承人的位子。康熙去世前,把皇位交給了老四胤禛,也就是乾隆的父親雍正。

老四雍正登基後,封老八胤禩為廉親王,作為四個總理大臣之一。但是這個老八可能出工不出力,甚至還可能在有些事上暗中使壞,最終惹毛了四哥雍正。雍正四年,雍正皇帝廢了老八,並將其軟禁起來,不久,老八就死了。雍正皇帝把老八和他的孩子的名字也改掉,改成阿貓阿狗之類的侮辱性名字。

也就是說,老八並沒有謀反之類的大事,說的難聽一點,這種事雍正本身有點做過了頭。但是封建社會,皇帝天大,要你怎麼樣就這麼樣,皇帝是不會錯的。

老八胤禩和老四雍正的矛盾,無非就是兄弟相互看不順眼的意氣之爭,在皇太子之位的爭奪上,兩人也算是君子之爭,其實沒有亂來,老八完全可以被平反。老八這人其實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人緣也好,無奈父皇康熙和他命裡不合,看不上他,而四哥雍正又始終提防著他,以至於半生都不得志,抑鬱而終,也算是個悲劇角色。

乾隆皇帝正是居於這個判斷,才敢給被父親打倒的八叔翻案,恢復戶口和名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恩怨,只要不是謀反、搶班奪權之類的大事,後代人都可以翻案。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就沒能被乾隆平反,因為阿濟格當年有要求侄子順治皇帝封他為皇叔父攝政王,有此等悖逆之事,當然不可平反。

乾隆皇帝想起這些事,所以才於心不忍,於是為八叔胤禩恢復有關待遇。乾隆這人還是不錯的,做事靠譜,有章法,實事求是。當然,這和他年紀大了也有關係,樹老根多,人老情多,心態也寬了,一切好商量。


坐看東南了


雍正四年 (1726年)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

雍正登基後,對於當年參與“九子奪嫡”的阿哥們進行殘酷的迫害,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受到了最為嚴厲的處罰,不僅在雍正四年(1726年)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就連原來的名字也被剝奪,八阿哥胤禩被改名為“阿其那”,其子弘旺被改名為“菩薩寶”,九阿哥胤禟被改名為“塞思黑”。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為八阿哥、九阿哥平反,恢復身份。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以八阿哥無悖逆之實,下旨復原名胤禩(允禩),恢復宗室,並錄入玉牒,九阿哥胤禟(允禟)也被恢復了原名和宗籍。此時距離他們被雍正學宗奪爵、圈禁致死已經過去了整整53年。


這一年,乾隆還為多爾袞、多鐸、豪格翻案,並且正式頒行“鐵帽子王”制度。

其實,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為自己的兩位叔叔翻案只不過是順帶辦的事情,乾隆這一年所作的最為主要的事情,就是為滿清奪取天下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卻被殘酷對待的多爾袞、多鐸和豪格等人進行翻案,恢復名譽、恢復身份、恢復封號,安排其後人繼承爵位,同時將爵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制度正式明確頒行。

對於乾隆為多爾袞等人翻案,為的是在盛世下評價前朝功過是非、粉刷盛世祥和,同時體現的是自己的帝王胸懷,為的就是穩定政局,安撫宗室,也能提升自己的聲望,因而這也是為了強化皇權的懷柔之策。而之後幾年,乾隆為袁崇煥平反昭雪,也是為了緩和民族矛盾,拉攏漢族階層的重要舉措。


乾隆為八阿哥、九阿哥平反,還有以下的原因。

首先,乾隆好大喜功,自認為自己不去處理,未來便無人處理。

乾隆在對胤禩和胤禟翻案時曾說:“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胤禩、胤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意思是說自己已經親政四十三年,這件事情非常重大,我要是再不提,後世的人就更不敢提了,索性就由自己為兩位叔叔翻案,恢復他們的宗籍和原名。

作為雍正皇帝親自下的決定,在歷來看中祖制和傳統的清朝,如果沒有足夠的果敢和魄力,是不會貿然打破傳統的,這是乾隆對於自己的絕對自信,也是他自己希望將此作為自己功德流傳後世的體現。


其次,這也是為了維護政治穩定、提升皇權威嚴的需要。

在為胤禩和胤禟翻案時,乾隆還提到了雍正皇帝:“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按照乾隆的說法,雍正晚年對於殘忍迫害兄弟一事是非常後悔的,至於真假,不好辨別,畢竟,三阿哥也已經在幽禁中去世,被圈禁的十阿哥、十四阿哥也沒有被放出來。即便真的是雍正有此想法,乾隆為什麼在登基的時候放出了十阿哥、十四阿哥,卻絕口不提八阿哥和九阿哥的事情,又要如何去解釋。

其實,乾隆這樣做還是為了政局的穩定。乾隆從雍正手上接過來的是一個好攤子,不僅國庫充盈,同時官場清廉、國泰民安,但是雍正當年的一些做法在民間和皇室中還是廣為詬病的,因而,乾隆這樣做既是為了緩解與宗室之間的關係,讓宗室更加支持自己,同時也是進一步提升皇權的威嚴與自己的地位,保證皇位的穩固。


再次,就是乾隆一直是以康熙為自己的榜樣,而不是雍正。

眾所周知,乾隆對於自己的爺爺康熙是極度的崇拜,所以乾隆在位60年後執意退位,就是因為他不願在位時間超過康熙的61年。因而對於康熙的“仁”的思想對於乾隆也是影響非常深刻的。所以對於他父親雍正的一些鐵腕手段和做法,乾隆並不完全認同,因而乾隆一朝並不是完全按照雍正時期推行的政策去執行的。

但是處理八阿哥、九阿哥既是國事、也是家事,乾隆貿然處理,不免會被扣上不孝的罵名,只能暫時放下,乾隆四十三年,當年參與“九子奪嫡”的阿哥們都已經離開人世,就連他們的子嗣也紛紛過世,經過時間的洗刷,兩代人的矛盾正在逐步的緩和與緩解,這個時候翻案,不僅能夠體現乾隆的仁政與胸懷,同時也不會招致太多內部的反對,反而可以為自己落下一個好名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