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进攻列宁格勒,关键时刻,朱可夫当了28天司令员

二战德军进攻列宁格勒,关键时刻,朱可夫当了28天司令员

提起苏德战争中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人们自然想到朱可夫临危受命接替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的事情来,虽然他在这个位置上仅仅干了28天,却对列宁格勒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朱可夫为什么被派到列宁格勒,又为什么这么短时间又调走了呢?

从总参谋长到预备方面军司令员,再到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40天换了三个职务

1941年1月31日,朱可夫从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位置上升任苏军总参谋长,对于这个任命,他当面对斯大林表示了不乐意接受和意外,尽管如此,他依然夜以继日领导总参谋部对可能发生的战争进行了全面的防御准备,尤其是对装甲部队的发展和部署倾注了大量心血。

二战德军进攻列宁格勒,关键时刻,朱可夫当了28天司令员

虽然在总参谋部这段时间,朱可夫尽最大努力为苏军统帅部出谋划策,但在苏德战争爆发后,他的前任和斯大林在战前所表现的消极防御后果,在德军闪电行动中让苏军损失惨重,为此带来斯大林和朱可夫在战争初期都表现出了焦急和烦燥,以至在7月29日的一次对话当中,两人因为基辅的守与战问题发生了分歧,仅一个小时后,斯大林就解除了朱可夫的总参谋长职务,委派他到预备方面军任司令员,并让他对德军发起叶利尼亚战役,以解除德军对莫斯科的威胁。

叶利尼亚战役是朱可夫在心情失意和对德军刻骨仇恨的情况下发起的,这也是苏军自德军入侵苏联以来首次主动进攻战斗,对于朱可夫来说,这场战役也是他自诺门罕与日作战胜利以来的第一次与德军正面交锋。为此,朱可夫调集了预备方面军所有的飞机、坦克、大炮和苏军新研制的“咔秋莎”火箭炮,共歼敌5个师,消灭德军5万多人,取得了苏德战争以来苏军第一次重大胜利。

二战德军进攻列宁格勒,关键时刻,朱可夫当了28天司令员

对于朱可夫指挥的叶利尼亚战役胜利,斯大林显得非常高兴,尤其是基辅战役在他的执意坚持下,苏军遭到重大损失,他不得不佩服朱可夫当初的放弃基辅主张是正确的。朱可夫来到莫斯科后,斯大林当面向他表示了歉意,并委派他到战斗最激烈苏军快坚持不住的列宁格勒。

40天时间内,朱可夫三换职务,但他是个尽职尽责的职业军人,朱可夫二话没说,他只向斯大林要了三名将军,于1941年9月9日飞到列宁格勒,开始了他28天的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的工作。

28天,朱可夫恨不得一小时当两小时用,他结束了苏军混乱的指挥局面,稳定了战场局势,为列宁格勒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可夫一生征战无数,但他对于在列宁格勒28天的指挥生涯记忆深刻,在他的回忆录中,对于那段决定列宁格勒命运的重大决定毫不后悔。

二战德军进攻列宁格勒,关键时刻,朱可夫当了28天司令员

在朱可夫来到苏军列宁格勒军区司令部时,他的前任和指挥员们一直都在围绕列宁格勒战与守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有人甚至提出全城撤退的想法。朱可夫当即立断,以不容置疑的决断迅速接管了司令部,并下达了坚守城池的命令,哪怕是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列宁格勒。

朱可夫首先调整了领导机构,将带去的三个人分别充实到司令部任副司令员和参谋长,再对部队整肃纪律,枪毙了一些临阵脱逃的军官和士兵,并对部队进行了严格管理。一系列的整顿,苏军迅速焕发了生机,整个列宁格勒城重新有了希望。

二战德军进攻列宁格勒,关键时刻,朱可夫当了28天司令员

为了使全城军民充分认识到坚守列宁格勒城的重要性,朱可夫在军事上采取了非常措施,一是集中高射炮火对敌空袭实施集中打击。二是建立纵深梯次防御设施,所有德军可能进攻的地段都埋设了地雷,一旦德军突破该地域,就会拉响地雷,不给德军留下可用之物。三是开辟拉多加湖水上生命线,发挥海军舰炮的助攻作用。四是将列宁格勒城构筑成一个防御堡垒,每处建筑每个工厂都部署了打击德军的工事和武器。

当一切准备妥当后,朱可夫又采取设置假坦克和假军事设施等措施欺骗德军,这是朱可夫在战斗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应该说,朱可夫在28天里最成功的措施就是加强了列宁格勒的防御设施,这种梯次配备的防御纵深,全民皆兵的防御动员让德军寸步难行,以至经过几次进攻受阻后,德军不得不将进攻战斗改成围城战斗,妄图以长久的围困和饥饿迫使苏军屈服,但苏军最终还是克服了困难。

二战德军进攻列宁格勒,关键时刻,朱可夫当了28天司令员

1941年10月5日,正当朱可夫准备对德军展开新一轮反击时,斯大林命令他将司令部交给他的助手,要他迅速到莫斯科报到。朱可夫知道,德军从列宁格勒撤走的部分精锐已经转移到了莫斯科前线,斯大林要他返回莫斯科去的目的,肯定与即将到来的莫斯科战役有关。他二话没说,迅速将手中工作交给了费久宁斯基副司令员,于10月7日飞到了莫斯科,果不其然,斯大林将预备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合并为西方方面军,由朱可夫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一场艰巨的战斗等待着他的指挥。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作者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