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如何理解和落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高培勇:如何理解和落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宏觀經濟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發表演講)

11月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出席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第七屆年會並發表演講。他表示,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圍繞經濟領域的制度建設做了兩個方面的高度概括,即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相對於經濟高速度增長的比較分析的基礎上所提出的。對高質量發展的認識和推動,在經濟領域包括財富管理領域而言,有三個方面值得注意的問題:一是必須堅持對症下藥;二是切記慣性思維;三是要注意區分矛盾的主次和政策線索的主次。

“當多個方面的矛盾一併走來,共同造成了經濟下行壓力的時候,我們必須做一件事,給他們排排序,哪個是第一、哪個是第二,哪個是抓住了它就可以牽動全局。”高培勇表示,“當我們面對多個政策選擇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也得看看哪個是主要哪個是次要,抓住主線索能不能把其他方面的線索牽動起來。”

以下為高培勇先生演講全文(未經本人審核):

尊敬的各位專家、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從這兩天大家學習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的內容來看,可以注意到,四中全會圍繞著經濟領域的制度建設做了兩個方面的高度概括,標題就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且對這兩方面的內容,都分別做了高度的刻劃。

當談到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時候,大家可以注意到,它講的是“三位一體”。第一層次是所有制,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第二層次是分配,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共存。第三層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的是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在我的記憶當中,這是從中央文獻的層面,第一次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做出高度概括。

當談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候,也是從三個方面做表述:第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第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第三,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上述的這些內容,應當說大家耳熟能詳,但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意義上,特別是從經濟領域的制度建設的意義上,做出這樣一種高度的概括,我們可能要有一個深刻理解、精準把握的過程。所以我想,對於財富管理,對於經濟工作而言,儘管我們面臨的問題千頭萬緒,但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非常具有基礎意義的事情,就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能夠在深刻把握的基礎之上,做出我們精準的判斷。

鑑於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話題,而且今天的論題主要是經濟高質量發展,我想圍繞後一個話題,談點個人看法。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提出已經有將近兩年的時間。至今,大家已經從各個方面給予了闡釋,但是在多方面闡釋基礎上,要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圍繞著四中全會的文件,做出進一步的高度概括,有三個方面的問題,可能要給予充分的注意。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實際上都是建立在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相對於經濟高速度增長的比較分析的基礎上所提出的。為了能夠精確地理解經濟高質量發展,從教研的角度,我的建議是要堅持比較分析,在比較的意義上,把兩者嚴格地區分開來,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能做除法是最好的,即便做不了除法,也要做加法。

比如說,在四中全會文件當中首先提到的是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無疑是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當談到新發展理念的時候,我建議大家要對照舊的發展理念,因為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舊的發展理念是什麼?我們說以往經濟工作和財富管理工作最關注的無非是兩件事,一是規模,二是速度。 經濟工作圍繞GDP的規模和GDP的增速轉,這是我們傳統的一種思維方式,當談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候,你要做一個替代,拿什麼替代規模和速度?在新發展理念中明確提出,要以效益和質量去替代規模和速度。當然那是要遵循創新、協調、綠色、共享、開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替代,在這個過程當中即便我發現有學者提出我們是轉向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是轉入經濟高質量發展,咬文嚼字的時候說,我們做不了這種替代,不能馬上做這種替代,怎麼辦?至少要做一道加法,你在追求規模和速度的同時,要兼容質量和效益,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要逐步的把質量和效益放在規模和增速之前。我們說這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層含義。

第二,在經濟運行的過程當中我們以往最關注的是什麼問題?無非是總量問題和需求側的問題,我們一般是關注的這方面的東西。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條件下我們強調經濟運行當中的主要矛盾是結構問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這意味著什麼?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要以對結構問題的關注替代對總量問題的關注,對供給側的關注,替代對需求側的關注,當我用替代的時候並非說前者不要了,而是說他位置的一種替代,我們任何事情兩方面都很重要,當兩個問題放在一起的時候總得有個先後的過程,是位置的替代。即便做不了位置替代,我還想說你起碼做一個加法,在考慮總量問題、需求側問題的時候也要把事業拓展到結構問題和供給側的問題。

第三,宏觀政策。當談到宏觀政策的時候,我們立刻會想到我們以往宏觀經濟政策的主線是什麼?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我們是理解的應當說是比較深入的,無非就是站在需求側,緊盯需求總量,搞對沖性的逆向調節以實現短期的平衡,而且所用的手段主要是政策調整,現在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而且在很多場合都講過這個問題,供給側結構改革是對需求管理的顛覆性調整和方向性的改變。無非是做一個轉換:

第一要從需求側移動到供給側,第二關注的需求總量的問題現在更多的要關注的是供給結構的問題,第三原來著眼的短期的對沖調節現在要關注經濟長期的發展,第四原來主要用的是政策調節,現在更多的立足於改革形的,通過制度調整,通過制度變革的辦法實現你的目標。這個過程當中我也說做不了除法也要做加法,起碼在我們的心目中要注意,除了需求管理這條政策之外,你還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也在其中,不能只說只記得需求管理不記得供給側結構改革,而且按照四中全會文件的要求,供給側結構改革是主線。

當我們對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做了上述的這樣一種高度概括之後,在當前其實我們所需要注意的問題,我想就是不言而喻的。我覺得值得提出的至少有如下三個方面的問題和經濟工作有關,和財富管理有關。

第一,對症下藥。剛才幾位領導都講了,經濟持續下行,特別是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非常之大,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非常之大,面對這樣一個複雜嚴峻的形勢,我們將怎麼去做,需要注意到,經濟下行源於多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不僅僅是總量問題的作用,不僅僅是需求方面的作用,是多種矛盾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結果,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千萬要注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萬用良藥,只能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於總量問題需求側的問題我們可以用擴大需求擴大內需的辦法去對沖,但是對於非週期性的因素,比如說體制性的問題、比如說結構性的問題,長期性的問題,你操作有對沖需求的辦法,擴大需求的辦法是無濟於事的,因此對症下藥非常之重要。

第二,切忌慣性思維。因為我們在高速增長的環境當中浸泡的時間太久太久,我們不管在實踐上還是在理論上對於那樣一種行為的方式和政策的依據已經是爛熟於心,甚至說遇到問題第一個閃現在腦子中的東西都是過去30、40年中反覆操練的東西,面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環境新形勢必須注意,不能用老辦法來面對新問題,用傳統的觀念來看待當前的形勢。能夠有意識的告別傳統思維,對於我們來講不僅意義非常重大,可能是一個及其痛苦的過程,但是這道關必須要過。

第三,要注意區分矛盾的主次和政策線索的主次。當多個方面的矛盾一併走來,共同造成了經濟下行壓力的時候,我們必須做一件事,給他們排排序,哪個是第一、哪個是第二,哪個是抓住了它就可以牽動全局,當我們面對多個政策選擇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也得看看哪個是主要哪個是次要,抓住主線索能不能把其他方面的線索牽動起來。

本文根據財富50人論壇年會速記整理。經財富管理50人論壇授權發佈。本文編輯:王蕾

我們期待您的來稿

高培勇:如何理解和落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宏观经济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