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專業大二學生李肇鵬:對於“水課”的沉思

作者:李肇鵬,上海政法學院大二學生。原題:你還打算選水課嗎?

法學專業大二學生李肇鵬:對於“水課”的沉思

2019年10月3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奮進看落實”系列通氣會第四場:介紹狠抓落實打贏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有關情況中,教育部宣佈印發《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我們先來看看文件裡說了些什麼吧。

“高等學校要嚴格執行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制度,連續三年不承擔本科課程的教授、副教授,轉出教師系列。”

“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視本科教育的書記校長不是合格的書記校長,不參與本科教學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

“嚴格課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課、消滅‘水課’,取消‘清考’等硬規矩,經過三年左右時間,建成萬門左右國家級和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杜絕必修課因人設課,淘汰‘水課’,立起課程建設新標杆。”

“杜絕信息技術應用的簡單化、形式化······杜絕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現象。”

“科學‘增負’,讓學生體驗‘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學習挑戰。嚴格考核考試評價,增強學生經過刻苦學習收穫能力和素質提高的成就感。”(說實話,我覺得這也得看專業吧······學法的我現在也挺吃力的。)

在我們這代人上中小學的時候,聽到的大多是“減負”。為什麼上雙引號呢?因為這不是實質上的減負,課外補習班、興趣班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老師、父母或我們自己總是怕落在別人後面。

在老師、父母一句話的影響下——上了大學就輕鬆了,我們憧憬著自己的大學生活。入學那天,大多數人可能都會想,我自由了,而事實證明,這只是你覺得。你會有參加不完的活動,聽不完的講座,如果你加入了學生組織或者在團裡、班裡有個“一官半職”,你可能有累成狗的大學生活,更不盡的是,如果你選了法學······(其他專業或許也一樣,但這裡不太瞭解)

這樣的話,對本科生“適當增負”還有必要嗎?

答案當然是有的。

教育部《意見》不得不說,問題切的很準。之前由於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優質網課已經上線(雖然我沒看過),像北大這些實至名歸的高校,也開放了允許校外人員參加的講座。這就是進步。

我認為,此次《意見》最大的兩個亮點便是“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制度”和“消滅‘水課’”。

先說“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制度”,不難發現,在眾多高校當中,“大師”級的人物是很少親自登上本科三尺講臺的,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在做著科研項目或者帶著自己的研究生團隊,以另一種方式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但是本科教育畢竟是高校基礎教育,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本科的“厚度”不盡人意,教授們迴歸本科課堂也是對學生最大的福利。當然,我們也不能對教授們要求過於嚴苛,既要要求科研成果、培養研究生,又要回歸本科課堂,教授們的壓力也是很大的,所以,如何從制度層面保障教授們“雙豐收”,不得不說已經成為當下難題。

第二個亮點是“消滅‘水課’”。我相信,當代中國的大學生,大部分都上過“水課”,如果沒有上過,也一定聽過這個詞。“水課”,大概有兩類,且多為後者,大家可以看看有沒有遇到過。一是專業的師資力量較為缺乏,多數專業課皆由非業界或非專業的老師教學,課堂內容乏味,學生收穫小。二是作業少、課堂管理松、課程績點高,利於學生順利獲取學分。其實,隨著我國人才資源不斷增多、師資力量的不斷增強,第一類“水課”比較少了,大多數都是第二類。第二類“水課”對高校學生吸引力是非常強的。在大多數高校中,績點和學分是選課、評獎評優、甚至研招的重要條件,學生希望獲得高績點、滿學分是可以理解的,但很有可能,這門課,他就“划水”了,最初設置這門課對於這些學生也就沒有了意義,更多的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從第二學期選課開始,我一直堅持的一個原則就是,選自己喜歡的、有價值的通識課(專業課大家一般當然不會划水,老師們也都很重視)。的確,我認為自己選過的通識課都還不錯,老師們也都特別用心,甚至有時候會覺得,通識課會帶給我比專業課更深刻的感悟,雖然有幾門通識課給分的確不高,導致那幾門課績點較低,對獎學金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我認為,從課上收穫的,遠比money重要的多。

其實這些現象在很多高校都出現過,但是由於學生不排斥、老師不負責、領導不重視,才出現了今天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下滑的現象,當然這也只是冰山一角。所有人都希望的是,《意見》得到最終落實,實施與監督相結合,多瞭解作為教育兩個主體的教師、學生的想法和觀點,在實踐中推動本科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

今後,“水課”還會存在嗎?

你,還會選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