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三国的司马昭,评价居然这么高?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北魏重臣司马懿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他和孙权一样,继承了父兄留下的基业,成为大魏最有权势的人;在他手上,司马氏进一步发扬光大,几乎接近统一当时天下的顶点,“三分天下有其二”,民间有传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他却将自己比作魏王曹操,曰:“魏武帝昔日不肯受禅于汉,恰如今吾不肯受禅于魏也。”

那么,司马昭是如何为司马氏最终统一天下扫清障碍的呢?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结束了三国的司马昭,评价居然这么高?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司马昭(剧照)

首先,初露锋芒,亲征平定淮南叛军。司马昭初获大权时,正逢淮南大将军蜀汉诸葛武侯之族弟诸葛诞,因贾充挑衅而表奏司马昭之罪,司马昭大怒,故尽起“两都”之兵二十六万讨伐淮南。

诸葛诞自引本部锐兵,会合文钦并二子文鸯、文虎,雄兵数万,来敌司马昭。两军在寿春郊外交战,魏军以利引诱诸葛诞军,诸葛诞的智谋真的是比其兄诸葛亮差太远,遂中计大败,逃入寿春城坚守不出。

司马昭下令四面围困寿春,由于孤城一座,诸葛诞军降兵无数,城内人心涣散,不久就被魏军攻破,叛军覆灭。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结束了三国的司马昭,评价居然这么高?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司马昭(剧照)

然后,司马昭亲自制定了统一天下的路线图,即“先定西蜀,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并吞东吴”。此方略堪称审时度势,令众臣拜服。他分析了西蜀的兵力,守成都者八九万,守边境者不过四五万,大将姜维的兵力也不过六七万。魏国首先在兵力上占据优势。

此时又正值蜀汉后主听信谗言、姜维沓中屯田避祸之机,司马昭令邓艾引关外陇右之兵十余万,绊住姜维于沓中,使其不得东顾;又遣钟会引关中精兵二三十万,直抵骆谷,三路攻汉中。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结束了三国的司马昭,评价居然这么高?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司马懿(剧照)

在实际伐蜀过程中,邓艾偷渡阴平,出奇兵,直逼成都,后主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司马昭为防邓艾、钟会生变,令卫瓘监督两路军马。果不出所料,邓艾、钟会密谋造反,卫瓘先发制人,将叛将斩杀。至此,西蜀安定,尽归魏晋。

纵观司马昭伐蜀一役,其展现的谋略完全不下其父司马懿,名将姜维、邓艾、钟会等均不是他的对手;伐淮南叛军,更是远胜其兄司马师。称他是司马氏的“中流砥柱”,一点都不为过;司马氏能最终统一天下也绝非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