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偏執,魔鬼的交換

《少年的你》|天使的偏執,魔鬼的交換

文|藍建豐

校園霸凌叫人痛心,在國內卻鮮少有電影涉獵這個題材,這次由港籍青年導演曾國祥出手,頓時驚豔之聲不絕於耳。

影片《少年的你》的發行之路可謂一波三折,先是參加柏林電影節臨門一腳時宣佈退出,再則計劃6月底上映也遭遇撤檔,幾乎要陷入今年審查

技術原因的無辜少年,終於在宣發聲勢未盛時挺上院線。開畫口碑很快炸裂,觀眾再次成為自來水,驚羨這又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青春力作。


《少年的你》|天使的偏執,魔鬼的交換


真的要感謝周冬雨貢獻了精湛的演技!易烊千璽也用上佳的表現證明自己是一塊經過打磨的璞玉,此番亮相相當吸睛。影片並非寫實,但敘事已然有了詩意,鏡頭的呈現和剪輯節奏讓人信任,有的意圖更充分表達了霸凌事態的嚴重性,抽離出受霸凌者內心的痛苦——法外之地,藏著少年深深的恐懼!

誰曾想,青春竟是如此的齷齪不堪?小大人們造起孽來卻心安理得,且不自知,亦無分寸。這些個人們十分熟悉的莘莘學子,在高考的龍門陣前,無形的壓力籠罩著整個身心……對於沒有未來的魏萊們,就是一場糾合放肆的狂歡。更可怕的是,這些霸凌者對所造成的後果認知不足,縱然致死也深覺事不關己!這就是影片所指少年的你,實包含一個個叛逆的、恐懼的、高壓下戰鬥著的自我。電影如果堅持這個命題,勢必會難如警察,面對盛氣凌人的少年雛兒,怕也只能往少年犯題材影片上靠了。


《少年的你》|天使的偏執,魔鬼的交換


曾國祥卻別出心裁,可謂完美避開了這個雷區。片中對高考的渲染特別充分且也有些誇張,看著有種傳銷情結的既視感。可假如沒有這場人生大考,少年霸凌之惡便沒了身心重壓之負,任何的釋放都將指向少年犯,更何況高考之於陳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情此景讓很多有過高考經歷的觀眾倍感親切,腦海中昨日重現,瞬間拉近了與角色生活的距離。也就是這個煽情的堆砌,把主人公陳念與觀眾的共同命運捆綁到一起,於是也寧可認同她將“逍遙”法外。

之所以令觀眾產生這種情愫傾斜,足見人物塑造的功力,已經超越了一定程度的理智。但影片卻在繼續,好像延伸到另外一個命題,在人性的真相上角力。這時看年輕的鄭易警察,他簡直是一條狗,怎麼就咬住陳念不放呢?長達135分鐘的青春影片,總該有它與眾不同的原因。


《少年的你》|天使的偏執,魔鬼的交換


影片的主要看點落在患難少年之間的真情實意,緊緊相依,不離左右,卻不是身體的滾燙依偎,而就是內心的依依相伴。正是兩位落魄少年之間抱團取暖,共克時艱,才能譜出如此一段別樣的心曲。“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是一種出自本能的宣告,是小混混心中最為堅定的光明和未來。影片對此沒有更多的解讀,包括警察的視角亦未拋出犯罪心理學,反倒說出了暖心的標籤臺詞:“我和你不會,但他們還是少年。”一個警察能有這樣的體察,也難怪他最後順藤摸瓜,像電流一樣擊中了陳唸的心坎!


《少年的你》|天使的偏執,魔鬼的交換


細細想來,這三個人都有一種神奇的特質,或該叫天使的偏執。陳念能夠找到自己的守護神,那一刻的瑟瑟發抖發自內心,幾疑要付出巨大的青春代價。殊不知此舉溫暖了小北的內心,激發了他的保護欲,也對未來有了責任和憧憬。全片最終圍繞這兩個人的心靈走向和微妙轉化展開,這在命題上已經高於霸凌引發的命案,也必然要通過同樣的情感途徑去突破。


《少年的你》|天使的偏執,魔鬼的交換


警察審訊這條線也比較豐富,不過最後的攻心計有些讓人窒息,一開始對校園霸凌事件很難案件化,直至命案悲劇再次出現,警察對嫌疑人的推定當即成立。這種審訊特點確為國內所無,也可以說是日本片特有,開著東野奎吾的腦洞,再加上日本探案畫面風格。所以我們看到每個警察都有個性,軸得可以,神入骨髓。這就是融梗說法的由來,所謂抄襲爭議雖為熱點,但大多數觀眾並不關心。倒是攻心為上的審訊套路應該值得注意,在人物之上構建了縝密的光彩,已經到了高智商或高情商犯罪的地步。面對這種天衣無縫的串口供,警察也是束手無策,只能採取攻心為上的方式,說到底也是用情。


《少年的你》|天使的偏執,魔鬼的交換


夠得上真情,才換得來化解,最終以情量法,這是有情的無情,也是無情的有情,人心的密碼交換,人性的因情傾注,這就是日本電影的內陸陣地。注意這可不是國內影視劇用爛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完全是警察同樣作為一個人的良知,某種程度上說與職業無關,卻跟人之所以成為神的節奏趨同。也就是說,日本片在人物的樹立上,一直傾向於用神性來演化人性,也用神性來融通人性,這是可怕的神覺思維,已經滲透在大和民族的血液裡。


《少年的你》|天使的偏執,魔鬼的交換


通俗點來說,按照科技產品的說法,應了一句“索尼大法好”,換作“少年犯罪強”了。所以,抄襲云云絕非重點,以情量法才是觀影時值得思考的核心,在進入少年內心時,究竟應該如何扮演一個值得信賴的角色,必須共情,才能讀心,必定用情,方得執法。這就是魔鬼的交換!

天使與魔鬼永遠是殊死的較量,它在陳念心中,卻是登上彼岸以後的偏執回頭。這就解釋了一些觀眾寧願看到陳念逍遙法外,電影就結束好了,說明人性上已可矇混過關了,但神性上卻絕對不行,因為神覺是上等知覺。你去看日本的經典動畫片,看日本的經典劇集和電影,經典的角色都有這個特點:人物最初是天使的存在,接著偏執成魔,最後成神。日本人就如此喜歡造神嗎?不是的,它是講這個人經歷了心靈磨礪之後,真正成為普通人的歷程。


《少年的你》|天使的偏執,魔鬼的交換


如同影片中,當命運的守護神已經堅毅上路,再去換取真相的代價何其大,陳念不是不知道,她卻也有神一樣徹底的堅毅。於是二人在探視時相對無言,唯有淚千行,這一刻的情感留白,竟讓我想到了弘一法師彌留之際的留寶:悲欣交集!


《少年的你》|天使的偏執,魔鬼的交換


影片的結尾呼應了開頭,已將陳唸的人生轉換到講臺角色,開始自己保護世界的師者,興許她能讓校園霸凌不再在眼皮底下發生,自己也贏來一生的守護神。

這兩個人,終於成了普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