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內退市疑雲:虛增收入7億元,會不會遭遇集體訴訟

達內退市疑雲:虛增收入7億元,會不會遭遇集體訴訟

關注傳習邦,深刻洞察教育行業。傳道學習,教育興邦。

撰文 |Bugle X

美東時間11月3日,兩個季度沒有發佈財報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達內科技三天內爆出大雷,達內董事會獨立審計委員會(獨審會)公佈的一項第三方財務報表審計結果,達內科技2014-17財年的報告收入、2018年每個季度和全年的未經審計收入「不準確」,錯報金額高達7-9億元人民幣。

11月1日,納斯達克交易所已正式通告達內科技董事會,由於兩個季度未公佈財報,達內已不符合繼續上市的標準。

10月29日,在第三方審計報告出爐之際,股價長期在1美元以下的達內股價跳水,單日下跌5.52%,觸及0.72美元的年內低點。不願自動退市的達內向納斯達克申請舉辦聽證會,以求重新合規。

上市五年的達內,股價跌去九成,僅剩4000萬美元,不光面臨強制退市,還有集團訴訟的風險,真可謂命懸一線。

- 1-

達內四宗罪:5年虛誇7-9億元收入

獨立審計制度是美股上市規則的支柱之一。紐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必須設立一個全部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納斯達克要求,上市公司必須設立一個大部分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

2019年4月,達內科技的獨審會聘請K&E律師事務所為獨立法律顧問、德勤金融資訊服務公司為法務會計專家,對達內的歷年報表,展開獨立調查。

調查期間,獨審會審查了達內員工大約26萬封電子郵件、電子文件和通信記錄,對達內員工和相關第三方進行了58次訪談,對達內財務數據、內部臺賬、CRM記錄一一審查。達內方面則予以實質性合作。

經過半年的獨立調查,獨審會發現達內的報表至少存在四方面問題:

1. 收入不準確。獨審會發現,達內科技內部CRM系統的學員賬戶「不正確」,存在過早確認學費收入、學員退款會計處理不當的問題,涉嫌故意誇大收入;

2. 成本費用不正確、不正常。獨審會發現,在培訓貸的操作過程中,達內違規向第三方提供資金、為學員的貸款提供擔保,收取沒有適當文件支持的不當費用;

3. 利益衝突和關聯交易。獨審會發現,達內與員工或員工家人實際控制的商業機構存在業務往來,涉嫌利益輸送;

4. 干預外部審計。獨審會發現,在某些時期,某些達內員工存在蓄意干擾外部審計的情況。

獨審會的結論是,2014-18財年,達內科技的財報錯報總額高達7-9億元人民幣,約佔報告期內總收入的8.5-11.5%;隨著審計的持續,實際的收入錯報可能會更多。

- 2-

二次申請財報延期,達內「賴」在納斯達克

由於董事會獨審會的內部調查一直在持續,達內已連續兩個季度未能按時公佈財務報表,也未公佈截止2018年12月31日的年度財報。

根據納斯達克的上市規則,不按期發佈季報,則不符合上市標準。在內部調查啟動之際,達內董事會向納斯達克申請延期到10月28日公佈財報,獲納斯達克批准。10月底,達內季報延期的豁免到期,納斯達克正式通知達內董事會,未按時公佈季報的達內已不符合上市標準。

達內則發佈公告,確認已向納斯達克第二次申請延期發佈財報。一旦獲批,達內又可獲得3-6個月的第二次延期。

達內表示,由於內部調查已基本結束,財報的審計工作馬上即可啟動,在第二個延期內,達內一定會完成審計、提交財報,從而繼續在納斯達克上市。

由於達內股價低迷,達內主動退市的傳聞,一直不絕於耳。但是,達內兩個季度不發財報,並非故意為之,而是內部合規調查一直持續,在內部調查結束之前無力、無暇、無法編制財報。達內董事會兩次向納斯達克申請財報延期的行動也表明,達內並非故意通過不發財報的方式,實現「主動」退市(類似國內某些新三板公司的做法)。

即使是股價長期低迷、市值僅為4000萬美元上下,達內仍在謀求繼續「賴」在納斯達克上市。

- 3-

營收超20億,市值僅剩4000萬美元

2014年4月,達內科技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募資1.3億美元,成為國內第一隻在美上市的教育中概股,亦為國內IT培訓第一股。作為基石投資者,俞敏洪的新東方也斥資1350萬美元購買達內股票,鼎力支持達內上市。

達內退市疑雲:虛增收入7億元,會不會遭遇集體訴訟

達內科技融資數據,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上市之前,達內一共獲得三輪融資,投資人一個比一個大牌,包括集富亞洲、IDG、高盛資本。作為國內培訓行業技術流的代表,達內早在2006年便已推出在線雙師教學系統,成為國內在線教育雙師模式的鼻祖。

上市五年,達內正趕上國內IT培訓行業日益飽和、過剩的危機,再加上轉型動作遲緩,遭遇一場「大敗局」。

財報顯示,2014-16財年,達內的營收、淨利潤一直保持正向增長,但在2017財年,卻出現大幅度的下滑,淨利潤1.85億元,與2016財年的2.4億元相比,銳減5700萬元。2018財年,達內的表現更為慘淡,儘管錄得淨收入22.4億元,同比增長13.5%,淨利潤卻從2017財年的1.85億元變為鉅虧6億元。

達內退市疑雲:虛增收入7億元,會不會遭遇集體訴訟

達內科技股價走勢,數據來自雪球

在資本市場上,達內的股價一路下跌,跌幅之大讓人震驚。2018年,達內的股價跌去60%,由均價18美元跌至不足7美元,市值由10億美元,跌至不足5億美元。

進入2019年,達內更是加速下跌,又從2018年的7美元,跌至2019年10月底的最低0.7美元,市值不足編程貓、小碼王(達內在少兒編程行業的兩大競爭對手,未上市)的零頭。達內董事會獨審會的調查讓境況變得更為糟糕,在調查結果即將公佈的7-9月,達內的市值又縮水了70%。

- 4-

市值不足對手估值零頭,達內怎麼救

成人IT培訓的黃昏,「落水」的達內展開一系列自救(推薦閱讀:股價跌九成,逼近1億美元:拿什麼拯救你,落水的達內),激進營銷、套路營銷,引發連串投訴,被多地工商部門嚴肅查處。2019年5月,達內創始人兼CEO在內部提出「630」戰略,要求進一步加大營銷的力度,在2019年6月30日實現扭虧為盈。

由於達內已兩個季度未發佈財報,「630」戰略是否按期完成,不得而知。

作為國內培訓貸的始作俑者,達內早在2006年便已推出「先就業,後付款」的「IT信貸就業培訓計劃」,標榜零首付、零抵押金,就業後付款,誘引學員支付昂貴費用、報班培訓。數據表明,2010年,「先就業,後付款」的達內學員佔比高達四成以上。

達內退市疑雲:虛增收入7億元,會不會遭遇集體訴訟


達內退市疑雲:虛增收入7億元,會不會遭遇集體訴訟

達內科技相關投訴數據截圖,資料來自黑貓投訴、21cn聚投訴

由於投訴太多、問題連連,達內被迫內部調整,在2017年將培訓貸的佔比降至10%以下。在內部調查中,達內董事會的獨審會同樣指出,灰色地帶的培訓貸涉嫌違規,達內通過擔保、放貸的形式,獲取不當收益。

激進營銷之外,達內也把賭注壓在轉型K12板塊,早在2015年便推出少兒編程品牌童程童美,成為國內少兒編程熱的最早入局者之一。

另一方面,2006-16年擔任達內副總裁的王江有也在2016年5月創辦另一少兒編程品牌小碼王,同在線下發展,與老東家正面PK。2018年5月、2019年2月,小碼王兩次斬獲1.3億元、1億元B輪、B+輪融資,成為童程童美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

在對外PR方面,童程童美號稱多月收入突破億元級門檻,9月更是實現1.4億元現金收入,1-9月份現金利潤超過1億元。由於達內兩個季度未公佈財報,上述數據業內存疑。

2019年11月,在線少兒編程平臺編程貓完成C輪4億元融資,累計融資超10億元,幾乎封殺童程童美線上發展的通路。

市值僅為4000萬美元上下的達內,實際上已喪失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對於達內CEO韓少雲而言,退市,或者剝離童程童美,似乎正是最佳的選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