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餘家企業到滬 進博時間:成都向全球展現機遇

一場全球貿易的盛會已經開始。5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拉開帷幕,來自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赴“進博之約”。

雖然進博會落地上海,但卻是中國所有城市的盛會,廣西、江蘇、浙江、山東……全國各地的城市派出“代表團”,舉辦對接會,進入進博時間。

住在長江另一端的成都,出動1500餘家企業順流而下,推著“購物車”來到進博會,融入全球交易市場。而成都市也藉由進博契機,主動向全球推介自己。在4日舉辦的成都市採購簽約儀式暨營商環境推介會上,成都希望能借進博會這個大平臺,開創成都與世界經貿交流合作的嶄新篇章。

眾所周知,進博會是為全球貿易發展搭建的公共平臺。“我們當然也希望全世界企業能夠看到並且開拓成都市場。”成都市商務局局長陳麟這樣說道。

如今,伴隨著新一輪開放浪潮,中西部城市正在努力站上潮頭,成都也是如此。在進博時間,它又將如何把握這個一年一度的機遇?

數不清的合作機遇

11月4日下午4點半,上海錦江飯店大禮堂的大廳中人聲鼎沸,漢語、英語、西班牙語、法語……多種語言交織中,時不時還能聽到兩句四川話。西裝革履的人們一會兒在這裡熱聊,一會兒又在另一處寒暄。5點會議開始,嘉賓魚貫而入,不僅座無虛席,會場兩側與後方也都擠滿了人。

“今天的成都,是市場巨大的消費之城……成都人民素來以消費理念先進、愛消費、敢消費而聞名。”成都這樣介紹自己。就在不久前,2019前三季度“成績單”發佈,成都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5400億元,增長9.7%。其中,傳統的餐飲消費保持32.5%的增速,新能源汽車、可穿戴智能設備等超過100%。

居民越發豐富、追求高品質的消費需求,正是成都企業此次“紮起勁”採購全球產品的一個原因。“順應消費升級的需要,成都要積極引入來自世界各地的特色優質產品……使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地得到實現。”陳麟說道。

此次共有53家成都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包括食品、技術、服務等多個行業領域。比如浩通供應鏈將向卡爾森採購符合“國6”標準的進口車,進一步擴充進口車的市場容量;聚焦於拉美市場的成都環美易購公司將與哥倫比亞咖啡之友展開合作。“成都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和能力,是我們品牌願意到成都發展的原因。”哥倫比亞咖啡之友公司的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接下來這些成都企業將在進博會上,去尋找更多合作機遇。

同樣,成都在進博會前夕組織這場“採購簽約儀式暨營商環境推介會”,更是希望通過進博會的平臺去展現城市開放的姿態,告訴全球成都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進一步高質量推動對外開放。

“進博會推動眾多國家地區的大小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帶來數不清的合作機遇。”陳麟說,此次推介會帶來了關於產業功能區的“一手資料”,“我們希望能通過採購尋找合作伙伴,進而達到城市產業功能區補鏈強鏈的目的,這也是促進城市產業轉型、推動產業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

把四川人的技術推向全球

實際上,如果近年關注成都的話,應該不會對它這次的主動“投懷送抱”感到驚訝。這已不是成都第一次主動走出去面向國際。

就對外推介活動、經貿對接活動來看,10月17日至21日,成都海外交流協會副會長傅軍率團訪問馬來西亞。在吉隆坡舉行2019成都-吉隆坡城市經貿合作交流會,並與砂拉越州商談促進兩地在旅遊包機、港口貿易、教育交流等領域的合作機會。再早一點,9月8日在迪拜,2019成都-迪拜城市經貿合作交流會舉行,有8家成都企業與6家迪拜企業達成合約。

近兩年,德國、新加坡、哥倫比亞、日本、韓國、波蘭,成都相關代表團可謂是走遍了五湖四海。“一個月也能有好幾次,機會不少。”四川永輝超市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記者還了解到,4日簽約的雙方,哥倫比亞咖啡之友與成都環美易購公司正是在“2017成都·哥倫比亞經貿交流暨美食品鑑會上結緣的。

提升城市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可以說是所有大城市的目標與理想。而企業作為城市重要的細胞,很大程度上城市的國際化程度也取決於當地企業參與國際的“觸手”有多長。近年來成都努力搭臺,不僅為了吸引國際要素走進來,也為了助推企業走出去,更深度地融入全球產業鏈,推進城市、產業、企業和人才的全面開放。“這次進博會,成都組織1500餘家企業參與,希望大家在採購交易之餘也能擴大采購視野,學習世界先進經驗。”陳麟說道。

在不斷推動擴大開放的進程中,今年三季度成都在進出口方面也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外貿進出口突破4000億(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佔比28.3%),同比增長18.6%,這個增速在萬億城市中名列前茅。

營商環境越來越與國際接軌

“我感到近兩年的政策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給了我們寬鬆的發展環境。”四川天林卓創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沒有政策的支持,我們是走不出去的,更別說走得更遠。”

不止一家企業向記者表達了對近年營商環境優化的感受。“應該說成都的營商環境越來越與國際接軌了。”一位外資企業的高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是外資,之前會覺得政務效率不夠高,透明不夠好,現在是越來越規範化、法治化。並且如果現在有什麼困難需要政府幫忙,我們寫一封信上去,很快就會傳達到具體負責的部門,會有人一直跟進我們,做得非常不錯。”

實際上,面向全球去做推介交流,成都吸引企業與人才的一項誠意與底氣,正是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2019年是成都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成都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為投資者提供符合國際規則的、更加便利優質的通商服務。

例如,在企業家普遍關注的行政效率方面,成都推進97項證照分離改革試點,企業開辦流程縮短為4個,時間從平均28.9天縮短到5個工作日,併力爭2020年縮短到1個工作日。

同樣,在營商環境領域,成都也有一些自己率先探索的做法。

比如,今年以來,成都在全國首創性發布“城市機會清單”——整合碎片化供需信息,將城市的發展機會和項目合作具體化,解決以往供需雙方對接不暢、信息不對稱的矛盾。10月28日,成都市新經濟委發佈了第三批城市機會清單,加起來一共約有1400條相關信息。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面還包括了成都邀請的英國、意大利、挪威等11個國家(地區)及省內德陽、眉山、資陽等城市發佈的信息,推進區域合作,鏈接全球資源。

另外,成都也首創“減稅貸”銀稅互動產品,納稅信用評級為A級或B級的成都市納稅人均可申請,不需任何擔保和抵押。還有在全國首推行政處罰“三張清單”,對市場主體實行包容、審慎、容缺的柔性監管等等。一套組合拳下來,今年前三季度,成都交出了“新登記市場主體16.1萬戶”的成績,並且在“首店”經濟方面,已新增落戶國際品牌首店371家,超過2018年全年首店數量。

不過成都的雄心遠不止此——“未來的成都,是開拓中國西部市場和整合全球創新要素的戰略制高點,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世界……”這正是推介會上成都自我介紹的結束語。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