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御基金卫哲:电子烟要解决减害和防扩散风险

嘉御基金卫哲:电子烟要解决减害和防扩散风险

记者丨朱灯花

来源丨国际金融报

图片丨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

近日,在元禾控股、东沙湖基金小镇举办的“2019东沙湖创投嘉年华”之2019金鸡湖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阿里巴巴前CEO卫哲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的专访。

卫哲表示,非常看好“千禧一代”、二胎家庭、蓝领和农村人口消费人群,以及“相对耐用”和“相对快销”产品。他还谈到,电子烟最大的风险在于青少年滥用,关键在于解决减害和防止扩散两大问题。在投资布局“硬科技”上,嘉御基金有自己的一套打法,依托已投公司寻找投资前沿技术项目。

1 看好三类消费人群和两类产品

很多人喜欢谈细分行业,卫哲表示,还是要先看细分人群。在消费领域相对进入存量的时代,有三类人群最不受经济影响,最有高增长潜力。一是95后“千禧一代”,

他们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所以财富安全感最强,但心理安全感最弱。二是二胎家庭,他们的需求不仅在母婴行业,在房子、车子等方面也有需求,对经济推动力非常强。三是蓝领和农村人口,他们收入不高,但可支配收入不低。

从消费产品来看,卫哲强调应该谨慎对待“两个绝对”,即“绝对耐用”和“绝对快销”;非常看好“两个相对”,即“相对耐用”和“相对快销”。

怎么评价“绝对”和“相对”?卫哲向记者解释:“我们带着互联网思维看消费品,叫购买频率和单位。绝对快销是日活产品,单价可能几元钱,且受经济影响不大。绝对耐用购买频次低,单价可能几万,受经济影响较大。相对快销大概是一个周活或者月活的产品,相对耐用大概是季活或者年活的产品。“我们投的电动牙刷,可以归为相对耐用。”

卫哲举例说:“咖啡在欧美是日活产品,到了中国是周活产品,中国人还没有到每天必须喝咖啡的程度。”

除了三类消费人群和两个“相对”,卫哲指出,“最不受影响的是医疗健康、教育等服务,医疗和教育服务是未来我们最看好的行业”。

当前,单做鸭脖子的上市公司就有三家。那么,在同一个赛道里,如何判断不同选手的潜力?卫哲告诉记者,第一个是看单店的业态,在当下新零售形式下,线下门店要么超级小,可以开很多,也不怕个别开错;要么超级大,比同行业的店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变成大家非去不可的地方,网红也好,目标店也好。最难受的是不大不小。在新零售的挤压下,最难受的是中型店。可以预测的是,中型超市基本上会灭亡,但是便利店和社区生鲜店,或超级大的旗舰店会活得很好。

第二个是看谁能迅速在鸭脖子以外产生第二个杀手级产品。鸭脖子是一个周活、月活的产品,购买频率较低,所以要有另一个杀手级产品。绝味就是从一个赛道走向另一个赛道,从零食走向佐餐,两个赛道都做。“业态选择正确,并且迅速产生杀手级产品,这个杀手级产品最后是进入了另外一个赛道,就会产生新的增量,增加购买频率。”

2 电子烟企业应主动做好防控

卫哲向记者确认,嘉御基金今年投资了全球最大的电子烟ODM厂商麦克韦尔。电子烟是2019年初的投资热点,但在“3·15”晚会上被点名后,一直备受争议。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11月1日发布通告,要求电商平台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

卫哲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电子烟不是无害的,它是减害的。其最大的风险在于青少年滥用,关键在于解决减害和防止扩散两大问题。“我觉得欧美等国家的那些电子烟不应该做这么多广告,确实也应该在青少年防控方面采取措施。另外,没有对传统烟和电子烟进行减害,以及减少伤害的对比。”

“我们用最简单的思路,传统烟草控制也很难,减害也很难再进步。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电子成分在,如果有电子成分还是有机会做到防控。”卫哲认为,电子烟其实是有机会做到防控的。

卫哲建议

,电子烟企业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全行业负责,而创始人及团队就应该有非常强的意识。“如果不能实现全世界禁烟,实现替代则是不可逆的趋势。但是这本身对电子烟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社会责任要求。它们应该主动做防控,采取指纹识别等方法,最终防止青少年滥用。”

3 如何捕获真正的“硬科技”

谈及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科创板,卫哲认为,相对于主板,科创板在交易规则、并购重组、再融资等方面没有太大变化。但其改革意义在于三件事情:其一,对上市企业盈利要求放开了,这个对企业背后的投资人影响最大,提高了中国VC/PE对早期不盈利项目投资的积极性。其二,企业上市发行定价市场化,最大的受益者是创始人,科创板上市融资后,股权稀释相比变小了。其三,企业上市的时间确定性增强了。

从2018年开始,嘉御基金专门成立了“硬科技”赛道投资团队。卫哲坦言,虽然是布局硬科技行业的“后来者”,但嘉御基金在“抓项目”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即依托已投公司寻找投资前沿技术项目,可谓是“站在小巨人的肩膀上往前走”。

卫哲认为,这种“抓项目”方式有两个优势:一方面,所投的这些公司有技术验证能力,可以帮助对“硬科技”项目做投资判断;另一方面,结合所投企业资源对这些早期的没有商业化的公司进行赋能。“只要我们所投的企业敢下订单,我们就敢写支票。这些早期硬科技企业,第一张最大的订单往往都是我们所投企业为它带来的。”

“硬科技”赛道火热,投资人如何辨别项目的技术含量?卫哲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除了通过所投企业捕获并判断前沿技术外,还有一套务实的标准。“我们跟别人思路不一样,别人都说自主创新突破,我们觉得先把进口替代做好,这个技术好判断。我们所投的一些算法、芯片、网络安全等公司,左口袋装着进口替代,右口袋能装一个未来的技术突破。”

对于VC/PE而言,如何获取最大回报收益率?卫哲强调,首先,VC/PE等投资人不应该打不同板块之间价格差的主意。另外,“赋能式投资是嘉御基金成立8年以来一直坚持的。别人认可我们的不只是钱,还有钱以外的能力。别人是投完再赋能,我们是先赋能后投资。别人经常问我们是投哪一轮的,我说我们是V轮(嘉御基金英文名字VKC)投资人,也希望独创这一轮”。

《国际金融报》金融中心等你来爆料!

邮箱:18702514026@163.com

公募 私募 券商一手资讯

财经新闻纵深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