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余庆龙灯简述

余庆龙灯始于唐代。有“正月十一至十六日谓之灯节”、“各村或醵金为龙灯” 记载。康熙1718年间,玩灯达到鼎盛时期,有“迎春东郊,戏陈傀儡,踏歌元夕,灯走鱼龙。”记载。

余庆龙灯分为布龙和草龙。布龙由竹篾、纸、布等扎制,一般未分节,长约30米左右,特殊情况下才分节,每户一节,最多时有100节,龙内点灯,由成人玩耍。草龙由竹篾、谷草等扎制,长约4至5米,龙身遍插燃香,夜间由儿童玩耍。

除重大节庆日外,余庆龙灯一般在正月初七出龙,正月十九日结束。出龙要选择良辰吉日,举行“点灯开光”仪式,下河“请水”,意兆丰年。然后出龙至十三日,在各村、寨玩耍,遍游村、坊,所至迎以炮火。正月十四日则会集县城大闹元宵。正月十五日后、十九日前玩龙结束“清寨”,在县城牛场河坝用火烧龙,称之为“化龙”。

耍龙是玩龙灯的高潮,耍龙时,牌灯开路,乐鼓相伴,鱼虾狮灯随行;用油灯或腊烛遍插龙身之内,龙体通红透亮;1人举着“宝珠”在前上下左右翻滚,另1人举龙头去追逐、抢夺“宝珠”,还有十余人举着的龙头翻滚跳跃,腾挪盘旋,有踩长凳、翻跃八仙桌等舞龙形式。两旁接龙、观龙者用土制花炮朝舞龙喷射。彩龙飞舞,哦金花四浅,锣鼓喧天,颇为壮观。每年正月十四日观赏耍龙活动人数上万人。

贵州余庆龙灯简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