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以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助力新時代“中國之治”

“經邦有術,持之以理”。10月28日至31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京召開,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並作出決定,為堅定製度自信、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瞭正確方向。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以持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助力開闢“中國之治”新境界,以有力有效監督檢查保障全會部署任務落實落地,是紀檢監察機關的重大政治責任。

黨的領導是構建我國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主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實現現代化的良政善治,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之必需,也是近代以降無數志士仁人前仆後繼、不懈探索,卻又抱憾而終的夙求。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經過長期艱辛探索,確立並鞏固了我們國家的國體、政體、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並在實踐中越來越清晰地明證了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和最大制度優勢。奮進新時代,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放在首要位置,突出黨的領導制度在國家治理體系當中的統攝性地位。努力使落實全會部署、構建制度體系的過程,成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的過程,成為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的過程,確保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是構建現代國家治理體系題中之義。我們黨長期執政、全面執政,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腐敗;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是其中重要一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紀檢監察“三項改革”以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出招破局、統領牽引,以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創制突破、提升效能,以紀檢監察機構改革配套保障、協同推動,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加強,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四個全覆蓋”的權力監督格局形成,為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深化標本兼治提供了有力支撐。改革只有進行時。以四中全會為新的起點持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須深入貫徹落實全會部署的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各項任務,不斷將改革的制度優勢充分轉化為治理效能,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提高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堅強有力保障。

確保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紀檢監察機關責無旁貸。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紀檢監察機關作為黨的紀律部隊和國家監察專責力量,必須扛起責任擔當,堅持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裡,監督檢查就要跟進到哪裡。要從嚴監督,深化政治巡視,強化派駐監督,加強對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用監督傳導壓力,督促各級黨組織增強學習貫徹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要嚴格執紀,把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放在首要位置,嚴肅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為,堅決防止和糾正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問題,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要精準問責,抓住“關鍵少數”,壓實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抓貫徹落實的政治責任、主體責任。要堅持正風肅紀反腐不手軟,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懲惡揚善、激濁揚清,著力營造有利於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為改革持續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凝聚巨大的正能量。

年終將至,對標對錶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中央紀委三次全會部署的各項任務,認真履職盡責,實現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紀檢監察機關就一定能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社論】以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助力新時代“中國之治”


(本文刊載於2019年第21期《中國紀檢監察》,作者:本刊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