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鬱亮“大刀闊斧”改制 調整職務工資體系

本報記者 翁榕濤 趙毅 廣州報道

近日,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SZ.000002,下稱“萬科”)新一輪職級工資體系重構在各事業部逐步落地,新體系涵蓋了所有員工,在職務層級進一步簡化的同時,員工薪酬體系加入了對崗位責任、投入程度和風險承擔的標準,隨著標準變化能夠進行隨時調整。

從人出發進行不斷變化,這與萬科董事長鬱亮的設想“一脈相承”。

此前,針對今年上半年公司內部結構變化較大的問題,鬱亮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從組織方面來說,不能盲目地寬容,內部變化是希望激發人的創造性,回到人的價值實現,讓組織動起來,組織不能冗餘,才能應對戰略變化。”

目前來看,萬科對內部的改造正在不斷深化。

薪酬調整 提高績效比例

早在2012年提出地產白銀時代的萬科,就已經開始了“五位一體”變革,主要包括“戰略、機制、文化、組織、人”等五個方面,後來推出的事業合夥人機制,也是配合這個新戰略而存在。

2013年,為了進一步激發管理團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管理團隊與股東之間的利益紐帶,提升組織績效,改善公司治理,萬科開始探索事業合夥人機制,由員工持股、項目跟投、建立任務導向型組織三個部分構成。

這次職級工資體系重構,也是“五位一體”若干變革抓手的一部分。此次職務體系調整,具體是以往V1-V7七個職務層級,轉變為目前三個層級,即只有GP(核心合夥人)、SP(骨幹合夥人)、JP(合夥人)。

接近萬科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此次調整主要是實現管理層級的扁平化,塑造奮鬥文化,打破部門壁壘。”據其表示,在這樣的體系下,根據工作需求,JP級別的員工可以直接對接GP級別的管理層,不存在“越級”的說法。

薪酬體系調整則主要是以往28級的薪酬標準,調整到了50級,薪酬更加細化的原因是為了在全集團有同樣的適用標準。

上述人士表示, 之前的28級是根據地產公司做的,迎合了當時的工種,但是發展到如今,萬科集團數萬員工工種變化非常大,涵蓋了物流、滑雪等各個板塊,之前的28級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工種變化。

此外,萬科將根據崗位的責任大小,風險高低,投入多少來評定薪酬,做到集團內統一的薪酬體系。

上述人士舉了個例子,比如兩位進入到不同城市公司的設計師,他們擁有著同樣背景、同樣經歷、做著同樣的工作內容,但最後拿到手的薪酬卻不一樣,此次改革就是為了儘量消除這種不公平現象。

此外,備受關注的是此次薪酬調整中,萬科採取了提高績效工資比例的調整方式。

針對薪酬調整是否變相降低了員工工資的問題,上述人士指出,“員工收入沒有普漲、普降”。他指出,薪酬調整過後,大約七成的員工工資不變,兩成的員工工資上漲,一成的員工工資下降。

增速放緩 為穿越週期做準備

在地產行業形勢不明朗的現狀下,萬科也呈現出謹慎態度。

11月4日,萬科公佈10月份銷售數據,合同銷售面積為271.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5%;合同銷售金額為433.8億元,同比下降19.8%。

縱觀萬科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仍顯得“可圈可點”。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239.14億元,同比增長28.43%,本公司股東應占期間利潤為182.40億元,同比增長30.43%。

作為龍頭房企,萬科仍保持高速增長,但相比去年增速則有所放緩。財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43.45億元,比2017年同期增長53.30%。

鑑於部分城市樓市面臨調整,萬科對存在風險的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截至 9 月末,萬科存貨跌價準備餘額為30.6億元,報告期內萬科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1.4億元,影響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8億元。

財報顯示,2017年底、2018年底、2019年三季度末,萬科存貨跌價準備餘額分別為16.1億元 、23.1 億元 、30.6億元,增幅逐漸加大。

萬科2016年上半年拿地價為5488元/平方米,但2017年的拿地價卻高達7908元/平方米,2018年僅為5427 元/平方米、2019年上半年也僅為6900元/平方米。

房企一般在拿地後的兩三年推出項目,財報顯示,萬科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前三季度的銷售均價分別為14739元/平方米、15032元/平方米以及15535元/平方米。換而言之,在拿地價上升的同時,萬科的銷售均價並無明顯提升。

鬱亮在今年初的公開信中指出,當宏觀、行業與自身都來到新的階段時,是“危”是“機”取決於我們的選擇和行動。對於我們而言,偏離時代航道是危,順應時代趨勢是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