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小白:职场中那些正在不断变老的小白

他突然一个箭步迈到我的面前

“总部不要总针对我”

“什么针对?”我很疑惑

“所有政策调整是面向全部分店的”

“调整人员配比,难道不是针对我吗”他肯定的说道,音调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信,“如果总部再这样针对我,我就辞职了!”

他情绪激动,手舞足蹈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但很快就停顿下来,似乎是感觉不太合适,脸色涨红的伸手示意我去办公室聊一聊。

本应属于他自己的办公室,现如今堆满了前台的货物,货物破损的外包装与他自己杂物摆放在一起,这走进的似乎并不是一个店面负责人的办公室。

“似乎更像是库房”我由衷感觉

“不好意思,我不是针对你”,他拧紧了眉头

“我只是觉得政策总在针对我”,说完后他的情绪由激动变为拘谨,双手不断的移动,一时放在扶手、一时又拿起了笔。

接下来,我向他详细的讲解了政策的因由,对话最终也以一句谢谢结束,但我知道这并不是结束,因为每一次政策变化,以上的对话与场景总会发生一次。

而政策当然也并没有针对他,毕竟这次政策调整,涉及40多家店面,他所认为的“被针对”,不过是大部分“老龄化小白”都存在的认知偏差罢了。


老龄化小白:职场中那些正在不断变老的小白

越来越老龄化的

小白

小白,原先是一个具有贬义性的称呼,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小白已经越来越偏向中性词,有新手、菜鸟的含义。

每当我们进入一个新领域、尝试掌握一种新技能时,为了降低姿态,获得他人的热心帮助,也会使用小白自称。

当我们自称为小白,也就意味着即使我们在语言、行为上表现的外行、幼稚,也无伤大雅。

小白还有一种称呼,称作“萌新”,虽然经常提出错误、外行、幼稚的问题,但由于是新人、由于提出的问题有恶意卖萌的嫌疑,故此被称为萌新。

但不论是“小白”、还是“萌新”,所指向的群体,都是虽然语言、行为中有一些外行与幼稚,不过由于是新人,所以大家也会理解、帮助他们。

“老龄化小白”,指的是进入一个领域、尝试掌握一种技能时,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长时间处于小白状态的群体。

“老龄化小白”由于长时间处于语言、行为外行与幼稚的状态之下,由于长期需要他人的帮助,不免引起与他交流、共事人的厌烦。

职场中“老龄化小白”更是屡见不鲜。

老龄化小白:职场中那些正在不断变老的小白


老龄化小白:职场中那些正在不断变老的小白

你看

那就是“老龄化小白”

一个与你共事了2年的同事,还在一项基本的工作中纠结不断,每到一个环节就不停地向你提问。

你不敢将工作完全交给他,因为他会搞砸;你不敢批评他,因为他不认为自己做错了。

老龄化小白存在于职场的各个岗位,他可能是混日子的老油条、可能是10多年的老主管,但不论年纪、不论岗位,他们有具有一些相同特征。

老龄化小白:职场中那些正在不断变老的小白


01 毫无知觉的依附他人

人生是艰苦的。对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夜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可是有时连最强的人都不免于在

苦难中蹉跎——罗曼·罗兰

在企业中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对某些工作进行团队协作,但团队中总会出现一些无法独立完成相应模块的人员。

“数据这块你负责一下吧”

“啊?这个数据怎么做”

即使无数次的参与了数据分析工作,但仍无法建立自己的工作思路,每当面临新的工作,都需要依附于他人。

团队中的其他成员,需要手把手地帮助其梳理思路、定向数据,而他只负责简单的数据录入工作。

而更可怕的是,在工作结束后,他并不认为自己拖累了团队,而是认为自己作为团队的参与者,付出了足够的努力。


02 毫无支撑的盲目自信

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职场中的小白、萌新,通常会准确知道自身的能力定位,言语谦逊、态度诚恳,即使有时需要其他人帮助,也是以低姿态去进行请求。

而老龄化小白,由于工作年限的原因,往往无法意识到自身的能力缺失,反而形成了盲目自信的行为。

具体表现为,在团队合作中,经常在没有职位的情况下,依托自身的工作年限,来对团队进行盲目的指挥。

往往受到团队的反抗,而并不自知,反而会更加认为同事们工作“有问题”。

老龄化小白:职场中那些正在不断变老的小白


03 毫无根由的被陷害感

人类的最大弱点之一是自命不凡的幻想——周作人

正如前文所说,老龄化小白通常处于依附他人,并且希望管理他人的思想之中,但团队并不会遵从他的思想。

“趾气高扬的要求别人帮助、无礼的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思想工作”

对方稍有不满与反抗,稍有不遵从的地方,则会使老龄化小白产生被陷害的感觉,自己的工作出现问题,就去埋怨被针对、出现不良后果受到批评,则认为自己背了黑锅。

本质上这种心理的根由,还是希望将自身能力不足而产生的工作问题、能力不足无法承接的工作,转嫁到整个团队、企业之中。


老龄化小白:职场中那些正在不断变老的小白

他说

他并不是老龄化小白

正如前文所说,老龄化小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不断地影响着团队的协作,与其共事往往感到无力与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老龄化小白自然是不讨领导与同事喜欢的,晋升加薪也是遥遥无期,但为何即使如此,职场中还是存在着大量的“老龄化小白”?

原因很简单,因为许多人不知道、不了解、不承认自己是老龄化小白。

老龄化小白:职场中那些正在不断变老的小白


01 长时间的原地踏步

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罗曼·罗兰

能力并不会随着时间增长,40岁的人并不一定比30岁的人工作能力强、50岁的人也并不一定比40岁的人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

能力不是随着时间增长的,而是随着学习,才能获得相应的提升,许多人虽然年纪很大,但可能从某一个时间开始,每一年不过是对上一年的重复而已。

有些人从步入社会开始就在原地踏步、有些人在步入某一个岗位之后开始了原地踏步,正如我前文所说故事中的主角,则是步入某一岗位之后开始的原地踏步。

未掌握学习能力:幼儿园老师说上小学就轻松了;小学老师说上中学就轻松了;中学老师说上高中就轻松了;大学老师说,出了学校就没有人管你了。

学生步入社会后,就真的没人管了,也就开始放飞自己,尽可能地逃脱之前24年使自己万分痛苦的“学习”。

停止学习,也就停止了成长,但时间仍是不断流逝的,因此在不知不觉间,也就成为了“老龄化小白”。


志高意满的停止学习:除了由于未掌握学习能力的人外,还有一种隐藏的更为隐秘、隐晦的情况,就是由于通过学习,而获得了相应的提升,从而导致志高意满。

“掌握一门手艺,一辈子饿不着”

许多人会抱有这种思想,认为自己掌握了一门技能,就可以确保自己不会被社会淘汰、也保证自己在社会中生活下去。

于是“学习”也就变为了没有必要的事情,正如前文故事中的男主角,每当总部的政策变化,都意味着他需要重新学习相应的管理方式。

而重新学习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没有意义、没有必要并且没有精力的事情,并且认为这份能力,可以保证他在任何企业都一帆风顺。

“维持现状,不做更改,大家和和气气、安安稳稳的生活不好吗?”


02 认知困境

克利福德·格尔茨,美国人类学家,解释人类学的提出者,认为任何人都不应该相信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

而老龄化小白,由于心理意识深深的信任一些观点,从而致使自己无法感受到这些观点的错误,反而认为是正常、正确,并且不需要进行任何改变的。

因此,当某些人对自身的能力、观点抱有绝对信任的时候,也就不免的无法感知到这些观点的错误性,致使自己陷入了认知困境之中。

例子1. 比如心理意识深深的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当工作出现问题时,很难接受别人的帮助与指导,也就更别说指责了,由于对帮助、指导、指责的不认同,更加坚信了自己的虚假能力,从而使自己更加地陷入认知困境,出现了毫无根由的骄傲自大表现。


03 自卑感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轻松获取到自己想要信息的时代,这是一个每个人都明白着道理,却不肯承认、面对他们的时代。

老龄化小白,其实早期在内心深处,是可以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合理性,但承认则意味着需要作出改变。

承认自身能力不足而去学习,是痛苦的;掩盖自身能力不足,是轻松的。

在痛苦与轻松之间的抉择,也就正如亚当与夏娃选择了那颗“悦人眼目的”苹果,小白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轻松”,从而踏入了老龄化小白的道路。

但工作并不会随着选择而改变,每天的每时每刻还是会面临工作压力,每时每刻还需要参与团队协作,而每一项工作、每一次合作,都会深刻后悔自己的选择,陷入无力的焦虑之中,并且产生深深的自卑感。

那么,如何的抵抗这种焦虑感与自卑感?

虽然停止了学习,也停止了成长,但心理会本能性的来调整自身的行为模式,进行抵抗。

通过反向形成的心理机制,表现出自大、自满的外在行为,寄希望于逆向合理化来使自己消除自卑,重获自信。

老龄化小白:职场中那些正在不断变老的小白


老龄化小白:职场中那些正在不断变老的小白

被保护的人

与老龄化小白背道而驰

不想变为老龄化职场小白,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职场中“被保护”,这里所说的被保护,并不是指所有人都迁就你、帮助你。

而是凭借自身能力,使企业、领导认为你在某一岗位、某一环节,是不可或缺的,而在我的从业生涯中,不管是在长时间在一个公司、还是去一个新公司,经常可以感受到自己“被保护”的。

“喜欢批评、责骂人的老板,对我特别温柔;当别人推卸责任时,领导会主动出头;即使只工作2个月,也可以拿到别人一年的年终奖;”

这种被保护的瞬间,数不胜数,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出现自卑、纠结、懊恼、不忿的情绪。

而最关键的在于,我明确地知道这些所有的“保护”,是建立在我可以持续的发挥个人价值,并且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目的,不去提出过分的要求。

而希望在职场中,可以免受各种令人烦恼的流程、关系、猜疑问题,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 能力:持续、稳定、超出平均水平的岗位能力发挥。

“有许多人能力非常强,但只体现在部分工作之中,或者经常性的工作出错,整体能力发挥不够稳定。”

2. 情绪:具备可控、平稳的情绪,不会无故暴怒、沉沦、烦躁、消极。

“许多人虽然能力发挥稳定,但经常无法控制自身情绪,顶撞领导、讽刺同事”

3. 要求:可以清晰掌握企业目标与经营状况,提出合理的要求。

“能力出众、情绪可控,但无法明确企业现状,经常提出过分要求,比如在小团队要求配车、配秘书等等”

4. 忠诚:未在领导、同事面前吐露过离职倾向,未在领导、同事面前抹黑企业。

“所有的保护,都是建立在希望你继续工作上的投资,一旦吐露离职倾向,这种投资可能会戛然而止”。

以上4点,是我认为最主要,也是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通常来说越是符合以上情况的人,在企业中越会受保护。

而受保护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继续工作上的投资,因此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虽然自身能力出众,但既然想要继续在这个企业工作下去,就必须要保持理智。

老龄化小白:职场中那些正在不断变老的小白


老龄化小白:职场中那些正在不断变老的小白

他去哪了?

职场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老龄化小白”,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老龄化小白”,但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考虑一下。

自己是不是老龄化小白?

我们在一个企业中,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工作,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收获知识、获得成长。

回想去年,似乎已经模糊不堪,因为每一年,都没有令人深刻的记忆、也没有令人激动的时刻。


我离开那家企业已经多年,近期我受邀重新回到那家企业,也故意重新回到了那家店面。

但这次并没有遇到一个箭步迈到我面前的他。

“之前的店面经理去哪了?,辞职了吗”我不由问道

“辞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