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职场“老鸟”不如“小白”值钱了?

什么时候开始职场“老鸟”不如“小白”值钱了?

常常听说超过35岁的青壮年找不到工作,面试官在面对35岁和22岁的选择时更倾向于后者;而裁员政策都更倾向于35岁以上“老鸟”。

IBM对40岁以上老员工采取裁员和强迫退休的措施,名曰:引入更年轻的“千禧一代”变成一家“更年轻的公司”。

华为对45岁员工采取“退休政策”,因为45岁的“老鸟”被“Over pay ”了。

Facebook的小札似乎尤其青睐年轻人,甚至说过“年轻人更聪明”的豪言,所以Facebook的平均年龄仅为28岁。

让我们看一看美国高科技公司2016年的员工平均年龄:

什么时候开始职场“老鸟”不如“小白”值钱了?

数据来源:Statista 2016年数据统计

再看看2018年《财富》美国500强最赚钱的公司前25名:

什么时候开始职场“老鸟”不如“小白”值钱了?

结论:高科技公司占据了三分之一。

对比一下高科技公司赚钱能力和年龄的关系:

什么时候开始职场“老鸟”不如“小白”值钱了?

结论:全美最盈利的高科技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均在39岁以下,或者说除Oracle以外最赚钱高科技公司的员工平均年龄都在35岁以下。

同理,我们对照中国2017年500强企业中的高科技和互联网企业的盈利能力,以BAT和华为为例,最赚钱的高科技公司的员工平均年龄都小于32岁。

什么时候开始职场“老鸟”不如“小白”值钱了?

结论:中国高科技公司赚钱能力与年龄的关系与国际接轨,没有例外。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年龄低于35岁的年轻人在高科技领域更有价值了。企业都是现实的,所谓的“年龄歧视”,就是因为年轻人比“年老”人更能赚钱,创造的剩余价值更多。

无法忽略的事实是“时势造英雄”。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不创新就要死的时代。正是由于年轻人的创新优势远远高于中年油腻的大叔大婶:年轻人不仅赚钱能力强,身体素质,进取能力,都更有优势,这才使得“老鸟”不如“小白”值钱了。

要知道在以往的时代里,“老鸟”也曾经很值钱。因为“老鸟”之所以为“老鸟”,是用时间和犯错换来了被称为“经验”的东西,可以避免企业犯错,可以帮助企业快速盈利,所以“老鸟”被赋与更高价值。但是现在这个职能似乎不需要了,因为现在的创新和未来的创新,很多都是对传统行业的颠覆。“老鸟”一点一点积攒的经验在颠覆者面前,毫无意义也毫无价值,反而会束缚颠覆和创新。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有任何时代比当下更适用于这句老话了。所以,对于处于焦虑、彷徨中的、对于未来充满不确定的职场“小白”,一定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善于思考和学习;否则不久的将来你也会落入“老鸟”的陷阱,年轻的你们正处于最好的时代,更需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至于“老鸟”,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倘若35岁就面临淘汰,或退居二线,又没有足够的退休金提前养老,在离Life ending之前又能做些什么呢?

让我们再看一组关于传统行业的数据。

2018年《财富》美国500强中最多员工年龄超过50岁的行业前十排名如下:

  1. 航空公司
  2. 公用事业
  3. 保险
  4. 零售
  5. 化学制品
  6. 航空航天与国防
  7. 包装和容器
  8. 森林与纸制品
  9. 食品生产
  10. 饮料

结果显示,航空业中超过50岁的中老年员工数最多,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在全美排名第一,其中40%的员工数超过50岁;对比谷歌,只有12%的50岁以上员工比例。

跟高科技和互联网公司相比,传统行业的利润率也要低得多。除去财务金融公司,2018年美国大部分传统公司的平均利润率仅为6%,而高科技公司为两位数的利润率。

现在的传统行业,即便是传统的能源行业也已经进入新能源时代;传统的矿产、原材料行业也将要被新材料所代替。

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的丧失,年轻人口已然是个稀缺资源。除了涌入高科技行业的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年轻人外,其它行业仍然需要发展,如健康医疗和专业护理、零售、政府行政服务、计算机数据统计、临时机构等;也许这就是35岁+ “老鸟”的宿命,再就业的重生机会。

35岁+可以凭借:更强的领导力和沟通技巧、更好的专注力、更加忠诚、更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更加强大的关系网络,在职场中找到更合适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

35岁+还可以重新进入学校接受培训,跨界去学习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经验和经历,增加自己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广度和深度,重新进入就业大军中,成为知识或服务的新传递者,摇摇欲坠、日落西下的传统行业更需要35岁+的重振旗鼓。

此外,创业也是一条出路。即便Apple 是乔布斯21岁创建,Microsoft是盖茨20岁创建,Google是佩奇和布林在大学读研究生时创建,Facebook是小札在哈佛读大学时创建,Amazon是贝佐斯在而立之年创建的,所以这些都不妨碍麦当劳的克洛克大叔在52岁创业,完成从底层蹿升到顶层的逆袭;也不影响任正非44岁创业,成为中国最成功的民企领袖之一;更阻碍不了老干妈陶华碧42岁绝境逢生,扬名海内外。

毫无疑问的是,任何时代都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如母系社会让渡于父系社会,氏族社会的劳动主力从女性过渡到男性,也正是由于男性创造的价值更多。今天的时代,年长的“老鸟”(实际还不老的青壮年)也即将让渡于更年轻的“小白”,

既然年轻人创造的社会价值更高,就让年轻人唱主角于高科技领域,年长些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也仍旧可以活跃于其它传统领域和新服务领域以及金融投资领域,这也算是时代的进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