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 為誰——城固縣文旅局駐二里鎮韓裕村第一書記鄭軍的故事

他是一名復轉軍人,別人稱他為“鋼鐵戰士”、“黑臉包公”,敢想敢做、身先士卒是他的作風,對黨絕對忠誠,對組織絕對服從已融入他的血液。工作中他認事不認人,同事們都說他是“工作狂”。他是誰?他就是城固縣文旅局駐二里鎮韓裕村工作隊長兼駐村第一書記鄭軍。

是誰 為誰——城固縣文旅局駐二里鎮韓裕村第一書記鄭軍的故事

2015年8月,他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滿懷激情到南部山區二里鎮韓裕村擔任第一書記。履職以來,他牢記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職責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基礎上,從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高村幹部素質、指導經濟發展、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入手,積極投身到駐村工作中。4年多時間一晃而過,韓裕村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全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持續、健康發展。回顧這些變化,他動情地說:“只有真正把群眾當親人,心裡想著群眾,給他們幫忙出主意、想辦法解決困難,才能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把工作搞好!”

是誰 為誰——城固縣文旅局駐二里鎮韓裕村第一書記鄭軍的故事

在這近5年的駐村過程中,每當遇到困難時,他都會一遍一遍問自己,我是誰?我來駐村又是為了誰?弄清了這兩個問題,直性子的他就會平靜下來,鼓足了勇氣面對困難,砥礪前行。

韓裕村是二里鎮深山村之一,距離縣城50公里,這裡山多耕地少,交通條件差。他在韓裕村的扶貧工作就是從爭取資金修橋開始,2015年的時候還沒有扶貧項目資金,村裡的項目全靠第一書記爭取,他主動爭取項目資金40萬元,在韓裕村修建了5座便民橋,得到了老百姓的好評。

是誰 為誰——城固縣文旅局駐二里鎮韓裕村第一書記鄭軍的故事

(到田間地頭逐一核實貧困戶扶貧政策落實情況)

駐村工作隊剛開始沒有地方住,就住村幹部辦公室,生活工作很不方便。經過查看,他發現村委會後面有一所老學校,就及時與村兩委商議,決定在這裡修建幸福院,可以大大緩解老百姓的活動場所,駐村工作隊也有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他把想法跟單位主要領導做了彙報,找了縣法院、縣民政局的領導,也積極和村致富帶頭人陳凱聯繫,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籌備資金27萬,修好了一座200多平米的幸福院,設施齊全、管理規範,後經縣民政局驗收,得到了“你們村的幸福院是全縣最好的幸福院”的高度評價。

村致富帶頭人陳凱在新疆發展,經濟實力大,在鄭軍的動員下,回鄉創業發展,計劃投資2000萬,註冊成立佳聯合作社,吸納貧困戶100戶入社,年年都有分紅。目前,已完成投資700萬元,養殖山雞、肉牛,發展香椿種植、獼猴桃種植等,有三十多名貧困戶在佳聯合作社打工。村上有了穩定的企業,村集體和村民共同受益。

是誰 為誰——城固縣文旅局駐二里鎮韓裕村第一書記鄭軍的故事

(組織村組幹部、 貧困戶代表召開院壩會,徵求工作建議,細化工作思路)

在駐村扶貧近5年中,他自掏腰包1.3萬餘元,幫助特別困難戶購買水泵、籽種、輪椅等,及時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近5年來,他走遍了韓裕村的每一個角落,田間地頭有他的身影,農家舍院有他的足跡,拉家常、聽民聲,成為了老百姓的貼心人,“放寬心些,有困難就找鄭書記!”成了大家遇到麻煩時相互安慰的第一句話。

春去冬又回,近5年來,他在韓裕村住的多,在家住的少。每當他看到韓裕村的道路比以前更加暢通了,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孩子們都在學校裡安心讀書;務農的家裡獲得豐收,養殖的戶裡雞鴨成群、豬肥牛壯,前來收購的汽車絡繹不絕......老百姓多年的皺眉舒展了,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他的內心無比欣慰、自豪。當被問道:“家人理解嗎?向你埋怨嗎?”他露出了一絲絲笑容:“理解,都挺支持我的!”霎時紅了眼眶。是啊,時光如梭,他的兒子在他開始駐村扶貧的時候上高中,轉眼已經是大三的學生了。在這扶貧近5年中,因為駐村工作繁忙而不能時常陪伴在家人身邊,記不清多少次,只是急匆匆回家拿幾件換季的衣服,在家人“注意安全!”的叮嚀聲中,他三步並兩步地趕往開會、爭跑項目的地方。

在這5年的駐村生活中,他付出了真情,收穫了群眾的真心;付出了努力,收穫了一定的成效;付出了汗水,收穫了組織的肯定。2018年韓裕村整村高質量退出。在這近5年的扶貧工作中,他個人多次被縣委、縣政府及二里鎮政府評為“優秀工作者”、“優秀駐村第一書記”,他所在單位縣文化和旅遊局也多次被評為扶貧先進單位,2019年他個人更是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是誰 為誰——城固縣文旅局駐二里鎮韓裕村第一書記鄭軍的故事

他是誰?他是文旅局駐韓裕村的第一書記!

為了誰?為了父老鄉親脫貧致富奔小康!

這就是他,一名共產黨員、一位“第一書記”用心用情用力踐行入黨誓言、勇擔使命的模樣!

審核:張 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