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盟军坦克的“噩梦”:德国“虎王”坦克,竟然不到500辆

虎王:德国装甲部队的传说

【每点新防务(934期)·11月6日】:在二战末期,德国向战场投入了一种堪称“杀手锏”的重武器:六号坦克B型。而这种全新的重型坦克,在给盟军造成巨大伤亡后,盟军士兵却将这种坦克的一个非正式名称给错误翻译了出来,并且还广为流传,这就是——“虎王”!

二战末期盟军坦克的“噩梦”:德国“虎王”坦克,竟然不到500辆

在“虎王”近70吨的庞大体型上,不仅被安装了当时威力、精度都堪称一流的88毫米坦克炮;还具有可以抵御几乎所有盟军坦克炮的厚重装甲。可以说,有“虎王”出现的战场,盟军坦克几乎都将遭受被“点名”的悲惨命运。

二战末期盟军坦克的“噩梦”:德国“虎王”坦克,竟然不到500辆

但因为时至二战末期,德国的工业实力受到了极大削弱,这种虽然威力可以碾压所有盟军坦克的“巨兽”,直到战争结束,其制造总数也没有超过500辆。于是这种威力巨大、原本可以扭转战局的新式装备,只因数量稀少通常只被分配到国防军和党卫队的重装甲营中,导致其经常处于“以少打多”的劣势中,最终被盟军击毁或“生擒”。

88毫米坦克炮和穿甲弹

“虎王”装备的这们88毫米KwK 43 L/71型坦克炮,不仅威力巨大,而且其命中精度也可以睥睨盟军那些著名坦克。据当时测试,“虎王”可以在1000米外对2X2.5米的标靶达到100%命中率,1500米外命中率为95%,2000米外围89-97%(命中率与使用炮弹有关)。而在实战中一般不具备长时间“细瞄”的环境,所以命中率有所下降:1000米内命中率为95%、1500米外超过80%、2000米外则大幅下降到60-76%。

二战末期盟军坦克的“噩梦”:德国“虎王”坦克,竟然不到500辆

但即便这样的精度,在实战中也对盟军坦克造成了巨大杀伤。这其实一方面得益于“虎王”所采用的PzGr39型穿甲弹威力巨大;另一方面则是盟军主力坦克,像M4和T-34的前置装甲太薄所致。“虎王”在使用PzGr39型穿甲弹时,能在100米外击穿202毫米的30度倾斜钢板、在2000米外击穿132毫米厚的30度倾斜钢板。而如果换装PzGr 40/43型穿甲弹,那么上述两个数据可分别提高至238毫米和153毫米。

二战末期盟军坦克的“噩梦”:德国“虎王”坦克,竟然不到500辆

另外,“虎王”的88毫米主炮除了可以发射其主力“穿甲弹”外,还可以发射对付“脆皮”目标的SpGr43型高爆弹。在射程内均可击穿90毫米装甲板的HlGr39式高爆反坦克弹,则对有装甲和无装甲的目标都比较有效。“虎王”坦克的炮塔中存放有16枚炮弹,平均放置在炮塔后部两侧,弹药箱周围还有一块金属板防止炮弹受到震动而脱落。而“虎王”坦克在使用克虏伯VK45.02炮塔时,最多可以携带78枚炮弹,以及32组机枪弹药,每组为1条150发的弹带。

二战末期盟军坦克的“噩梦”:德国“虎王”坦克,竟然不到500辆

虽然后来“虎王”坦克换装炮塔后,可以多携带6发炮弹,达到了84枚。可是炮弹带得多虽然对战时可以射击的更爽,但是如果炮塔中弹就会十分悲惨:1944年8月时,一辆“虎王”坦克即发生过炮塔被击中后,导致内部大量弹药产生了“殉爆”。后来,经过实际测试,“虎王”坦克的炮塔在旋转时如果被击中,则不容易着火和被击穿引起殉爆。并且还发现,如果将炮弹携带量减少到68发,则可以有效减少炮塔被击中后殉爆的可能,而且还有效降低了车体全重,提升了机动性。

“虎王”的装甲够厚吗?

“虎王”在1942年的设计图纸上其正面装甲只有100毫米,但到了1943年按照希特勒的要求被大幅提升到了150毫米。而且从车体前部直到后部覆盖发动机舱的装甲厚度,也从原来设计的80毫米提升到了100毫米。这样一来,“虎王”的装甲厚度是可以满足“硬杠”盟军坦克的了,可是其重量也增加了1760公斤,达到了68吨。

二战末期盟军坦克的“噩梦”:德国“虎王”坦克,竟然不到500辆

而到了1944年4月,“虎王”的新车体新增了一个直径为2.42米的炮塔保护装置,这个保护装置的地步厚度也有100毫米,顶部厚度为54毫米。这样一来,“虎王”更加坚不可摧了。

二战末期盟军坦克的“噩梦”:德国“虎王”坦克,竟然不到500辆

德国武器测试局曾自己使用盟军的122毫米D-25T坦克炮对“虎王”进行了设计测试,结果表示:当射击角度大于30度时,122毫米D-25T坦克炮无法击穿“虎王”正面装甲。而被誉为二战盟军最优秀反坦克炮的英国“QF 17磅炮”,则可以使用脱壳穿甲弹在1100米外击穿“虎王”炮塔、1200米外击穿“虎王”首下装甲——但这个理想的测试数据可能是在射击偏角为0度得到的。

二战末期盟军坦克的“噩梦”:德国“虎王”坦克,竟然不到500辆

但在实战中,盟军根本无法取得如此理想的射击角度,于是盟军坦克在遇到“虎王”时,都会想方设法的对其进行“绕侧”攻击。这样一来“虎王”就无形中对盟军坦克造成了战术优势,而且“虎王”还可以凭借其威力巨大的88毫米坦克炮,最远在2.5公里外就能击毁所有盟军坦克正面。

苏联对“虎王”的装甲评估

1944年8月,苏联在桑多梅日附近俘获了两辆“虎王”坦克,很快,苏这两辆“虎王”坦克就被送到了位于库宾卡的试验场。在运送途中,这两辆“虎王”坦克的冷却系统就因无法适应过热的天气,造成了“虎王”坦克的发动机过热、变速箱出现故障。而苏联人员在试图修复时,不得不将这两“虎王”坦克的右侧悬挂进行了完全更换,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该辆“虎王”坦克性能的下降。平均下来,这两辆坦克每行驶10-15公里就会出一次故障。

二战末期盟军坦克的“噩梦”:德国“虎王”坦克,竟然不到500辆

而在苏联后续开始的测试中,“虎王”坦克的主炮KwK43 88毫米坦克炮在精度和穿甲能力方面与苏联的122毫米D-25T坦克炮相当。经测试,后者经可以在400米距离击穿“虎王”坦克的炮塔所有部位。后来,苏联还对一辆“虎王”坦克的装甲用100毫米和152毫米口径的火炮进行了射击测试,而测试结果却让苏联大跌眼镜:这种在二战末期几乎横扫所有盟军坦克的“战场霸王”,居然其焊接工艺比起其它德国坦克都要差得多!

二战末期盟军坦克的“噩梦”:德国“虎王”坦克,竟然不到500辆

而“虎王”坦克的车体造遭受到炮弹打击后,即便凭借厚实的装甲使得炮弹无法洞穿其装甲板,但是击中后的冲击力,在传导到坦克内部后,也常常会造成“虎王”坦克内部的装甲板大量脱落,严重的还会导致“虎王”坦克的传动受损,立即在战场上表演“趴窝”绝技。在针对这种制造水平严重不符合德国“精工”品质的产品详细分析后,苏联发现:造成“虎王”坦克装甲虽然厚度很高,但防护效果并不太理想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德国德国缺乏钼,所以“虎王”坦克的装甲板用了钒替代,这个行为直接导致了“虎王”坦克装甲板延展性的大幅降低。

二战末期盟军坦克的“噩梦”:德国“虎王”坦克,竟然不到500辆

苏联之后还找来更多口径的火炮对“虎王”坦克进行“狂轰乱炸”。比如即便发现“虎王”坦克的装甲工艺质量下降较多,可是在使用T-34-85坦克主炮发射D-5和S-53穿甲弹进行测试后发现:300米内的射击无法穿透“虎王”坦克的车体并对其造成任何结构损坏!而100毫米BS-3和122毫米A-19火炮在发射穿甲弹时,可以在1000–1500米的距离上击穿“虎王”坦克的炮塔装甲,这说明“虎王”坦克炮塔的质量指数为0.86。不过,被用作标靶的“虎王”坦克的主炮和炮盾在进行测试时都被拆掉了。这使得炮弹能够击穿装甲开口(比如原来火炮所在的位置和观察孔)附近的位置。

二战末期盟军坦克的“噩梦”:德国“虎王”坦克,竟然不到500辆

此前打在上面的100毫米口径炮弹和装甲的损伤也对炮弹对火炮开口右侧的击穿有影响。“虎王”坦克车体和炮塔的侧部装甲则可以被苏联的85毫米火炮和美国的76毫米火炮发射的穿甲弹在800-2000米的距离上击穿。另外,100毫米BS-3和122毫米A-19在向虎II坦克前装甲的焊缝射击3–4次后,也能够在500–600米的距离上将之击穿。

​“虎王”坦克为何无法扭转战局?

“虎王”坦克可能比其主要对手——美国的二战末期装甲薄弱、只有46吨重的M-26“潘兴”坦克要好得多,但如果与其另一个“死敌”苏联的IS-2重坦对比呢?虽然在1944年8月IS-2和“虎王”坦克之间的大战,使得双方都遭受到了巨大损失,但在这场大战中,却暴露出了IS-2这种苏联当时的主力重坦一些缺陷:低射速和较少的载弹量。

二战末期盟军坦克的“噩梦”:德国“虎王”坦克,竟然不到500辆

虽然IS-2的122毫米主炮在理论上可以穿透一英里范围内的“虎王”坦克厚重的炮塔装甲。当然,如果二战能延续到1946年,那么“虎王”坦克就可能会与英国的著名坦克“百夫长”相遇,届时,不知“百夫长”的表现是否会超过苏联的。

二战末期盟军坦克的“噩梦”:德国“虎王”坦克,竟然不到500辆

但即便“虎王”坦克如此“生猛”,然而,在最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面前,“虎王”坦克也无法撑得起德国在二战末期衰落的“国运”:德国的“虎王”坦克制造总数只有492架辆;而苏联生产了将近3900辆IS-2重型坦克。

二战末期盟军坦克的“噩梦”:德国“虎王”坦克,竟然不到500辆

并且,苏联在二战期间大概共生产了超过10.8万辆坦克,美国虽然少了点,但也生产超过了8.8万辆坦克。以德国在二战末期几近被摧毁的工业基础,来与盟军继续打“消耗战”的结局,并不是“虎王”坦克以区区不到500辆的产能可以满足的。所以,不管这500只“虎王”如何强大无比,都不会改变最终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