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十年寒窗终成状元,殿试时却拆不开考卷,乾隆:换一个状元

自从隋唐确立了“科举取士”的制度以后,众多的贫寒子弟通过科举考试,而成功实现跃升的例子可谓是层出不穷,甚至于科举本身已经成为了社会评价一个人才华的唯一标准,所以唐朝诗人孟郊虽然年少时候便已经名动天下,但因为没有考中进士,所以依然将其称为“昔日龌龊”,在考中进士以后便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此人十年寒窗终成状元,殿试时却拆不开考卷,乾隆:换一个状元


能够考中进士都能够让一个大诗人如此高兴,何况是三甲第一中的“状元”呢?如果说能够成为进士是很多人毕生的理想,那么成为状元便是许多人毕生的奢想,不是唐伯虎那一种天纵奇才之人,几乎没有人能够放言自己必成状元,哪怕是个人的才华已经极其厉害了,但依然很难肯定自己必然可以成为状元,在某种意义上那与运气相关。

在满清乾隆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人,在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以后,终于考上了进士并且成为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成了状元,但是在殿试的时候却因为拆不开考卷,以至于被当时的乾隆皇帝给放到了二甲第一,不仅状元直接换成了另一个叫做戴衢亨的人,而且此人也连榜眼、探花都失之交臂,成为了第四名,此人就是邵自昌。

此人十年寒窗终成状元,殿试时却拆不开考卷,乾隆:换一个状元


邵自昌出生在顺天府大兴县,虽然勉强也算是“四九城中,天子脚下”,但是家境却相当贫寒,父母都只是普通老百姓,并没有人在仕途与教育方面有所发展,所以在对待邵自昌的教育方面也就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状态。不过邵自昌此人虽然没有特别优厚的教育条件,但是本人的天资却极为聪颖,而且非常热爱学习,在经年累月的苦读以后,他先后考中秀才、举人,最终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参加了进士考试。

此人十年寒窗终成状元,殿试时却拆不开考卷,乾隆:换一个状元


此次进士考试的考官一共有七个人,所有人都是前科的状元,这在中国科举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盛事,所以也是备受关注,令所有考生都是压力倍增。不过邵自昌的发挥却极为出色,被所有考官一致判定为头名,在考官们判断出了考生的考卷的优劣之后,便会将前十名的卷子送给皇帝进行呈阅,最终由皇帝根据考卷与考生进行最后的判断,也就是所谓殿试。

不过皇帝虽然拥有最后的决策权,但是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改变考官们所决定的这个名词的,因为一来主考官们确实才华渊博,所评选出来的基本没有什么差错,二来也是为了不驳了主考官们这些朝中大员们的脸面。乾隆皇帝在收到十份考卷以后,根据先后顺序一一翻看,认为邵自昌的文章确实不错,准备将他钦点为状元。

此人十年寒窗终成状元,殿试时却拆不开考卷,乾隆:换一个状元


但是这个时候却出了意外,原来名词确定以后,便是需要进行一个叫做“金殿传胪”的叫名仪式,把考生们叫进去受赏赐,但是叫名首先得知道名字啊,而科举考试为了防止作弊,考生的名字都是被密封起来的,称为“弥封”,只有等到要叫名的时候才拆开。

此人十年寒窗终成状元,殿试时却拆不开考卷,乾隆:换一个状元


然而邵自昌的考卷却长时间都没有被拆开,乾隆皇帝也是等得不耐烦了,就下令先拆其他考生的,结果一直等到第四位,邵自昌的这个考卷“弥封”才被拆开,乾隆认为这是一种天意,于是就将邵自昌钦点成为了第四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