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矛盾論》的主要內容

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辯證法唯物論》,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就是《實踐論》和《矛盾論》大約佔了講授提綱一半的內容。核心內容是從認識論和辯證法的角度論證了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原則。《矛盾論》完整而嚴謹地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在辯證法體系中的核心地位,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的內容。

《矛盾論》原題目為《矛盾統一法則》,具體內容有八個部分組成:導言、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統一性和鬥爭性、對抗性在矛盾中的地位、結論。毛澤東開宗明義提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列寧稱這個法則是辯證法的本質。

毛澤東《矛盾論》的主要內容

(一)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關於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二者之間的對立關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將其概括為“兩種思維方式”的對立;列寧在《哲學筆記》中將其概括為“兩種發展觀”的對立。毛澤東則從更高的層面將其概括為“兩種宇宙觀”的對立,並系統地論述了二者對立的根源、描述了各自的思維特徵。

在人類認識史上,從來就有關於宇宙發展法則的兩種見解,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辯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種宇宙觀。所謂形而上學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和永不變化的。如果說有變化,那也只是數量上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而這種增減和變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外力的推動。因此他們不能解釋事物質的多樣性,不能解釋一種質量變成他種質的現象。與此相反,辯證法的宇宙觀則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切事物對他事物的關係去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的發展看作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他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繫著和互相影響著。也就是說,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是主張用聯繫的、發展的和全面的觀點去觀察一切事物。

毛澤東《矛盾論》的主要內容

(二)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也就是說,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矛盾的特殊性有五種情形:(1)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具有特殊性。(2)每一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運動中的每一個過程中的矛盾具有特殊性。(3)每一發展過程中的矛盾的各個方面具有特殊性。(4)每一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上的矛盾具有特殊性。(5)每一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各個方面也具有特殊性。

毛澤東在分析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後,進一步論證了二者之間的辯證關係。(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即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寓於矛盾的特殊性、個性之中,絕對的東西存在於相對的東西之中,二者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即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共性可能轉化為個性,個性也可以轉化為共性。

因此在承認矛盾普遍存在的前提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辯證法思維的精髓。毛澤東指出:學習辯證法的目的就是教導人們善於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運動。基於這樣的目的,他花費了大量的筆墨來論述矛盾的特殊性問題,並認為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自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本質。只有認識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確定一事物不同於他事物的本質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特殊原因和根據,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毛澤東《矛盾論》的主要內容

(三)善於抓住主要矛盾

在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主要的矛盾,起著領導的、決定的作用,而其他矛盾出於次要和服從的地位。在一定條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互相轉化。在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其他方面是次要的。矛盾的性質、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互相轉化,事物的性質也就隨之發生變化。

毛澤東指出: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可以帶動全局,其他矛盾就比較容易解決。抓不到主要矛盾,就如墮煙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決主要矛盾。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忽略非主要矛盾,按照辯證法的觀點,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主要矛盾固然決定這非主要矛盾的存在和發展,但是恰當地適時地解決好非主要矛盾,也有利於主要矛盾的解決,所以在集中精力解決主要矛盾的同時,必須適當考慮次要矛盾。

(四)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同一性、統一性、一致性、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依存、互相聯結或互相合作,這些不同的名字都是一個意思,說的是如下兩種情形:第一,事物發展過程中每一種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同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第二,矛盾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想著相反的方向轉化。毛澤東特別重視對矛盾雙方互相依存的條件的研究,之處唯物辯證法所講的矛盾是現實的、具體的矛盾,所說的轉化也是現實的、具體的轉化,他們都是在一定條件下構成的,離開一定的條件,就不可能成為現實的、具體的矛盾。

鬥爭性、互相對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相分離的傾向揭示了同時存在、緊密結合的矛盾的兩種相反的本質屬性。同一性和鬥爭性的區別在於,同一性是有條件的,是相對的,而鬥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二者之間的聯繫在於,絕對的鬥爭性存在於相對的統一性之中,沒有鬥爭性就沒有統一性。列寧也認為統一是有條件的、一時的、暫時的、相對的。互相排斥的對立的鬥爭則是絕對的,正如發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

在強調矛盾的鬥爭性的同時,毛澤東進一步闡明瞭:“對抗只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不能到處套用公式”。矛盾的鬥爭性的表現形式有對抗性的,也有非對抗性的,我們必須具體地研究各種矛盾的情況,解決矛盾的方法則因矛盾性質不同而不相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辯證法的精粹,它不是生拉硬拽的套入公式,而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把具體的現實問題同普遍性的規律結合起來分析具體的矛盾關係和矛盾存在、轉化的特殊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