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顺风车回来了,女性打车有限制

文 | 张超

11月6日,在滴滴顺风车全国整改下线过去435天后,滴滴出行终于在APP上公布了顺风车试运营方案。

从11月20日起,滴滴顺风车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等七个城市上线试运营,在试运营方案中,滴滴将引入失信人筛查机制,并积极探索与第三方信用产品企业合作方式,以便进一步提升用户准入门槛。

另外,试运营期间,滴滴将在这7个城市首先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服务。试运营期间,不收取信息服务费。

告别顺风车市场一年多后,滴滴终于回来了,然而滴滴能在顺风车市场一路顺遂吗?

滴滴顺风车回来了,女性打车有限制

滴滴顺风车试运营方案

顺风车贡献滴滴9成利润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此前透露,滴滴顺风车在下线前每天只有100万-200万单,占滴滴全天订单的5%-10%。

然而,顺风车背后却是高利润,有媒体披露,滴滴顺风车GMV每年环比50%,净利润占据了滴滴总净利润的9成,承担了滴滴的主利润来源。

滴滴顺风车回来了,女性打车有限制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此前在滴滴顺风车媒体开放日上演讲

2017 年,滴滴顺风车的 GMV 接近 200 亿人民币左右,收入是 20 亿人民币,净利润接近 9 亿人民币。同年,滴滴的净利润是 10 亿人民币,剩下的一个亿来自代驾。如果顺风车业务不下线,2018 年滴滴顺风车 GMV 的目标是 400 亿人民币,净利润 20 亿人民币。

顺风车无疑是一块大蛋糕,滴滴缺席顺风车,但顺风车市场却没有等待滴滴,包括嘀嗒、哈啰、高德、曹操等出行企业,都在加码或者新加入顺风车市场。

这边滴滴甫一下线,那边竞争对手嘀嗒顺风车就开始高速增长,一位嘀嗒内部人士透露,2018年10月份开始,由于十一出行需求的拉动,有近200万新车主到嘀嗒顺风车平台等待审核,有接近嘀嗒的投资人表示,嘀嗒顺风车的订单量因为滴滴下线直接翻了 6 倍,达到 70 万的日订单。

滴滴顺风车回来了,女性打车有限制

嘀嗒顺风车的界面

除了嘀嗒,更多巨头开始入局瓜分滴滴腾出来的市场。

今年春节前,哈啰顺风车业务开始试运营;6月,高德在部分城市招募顺风车车主,着手重新上线顺风车的准备;7月,曹操出行宣布,在9月推出顺风车业务……今年9月的一次会议上,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共享出行首席专家尹志芳介绍,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有40家企业开展顺风车业务。

滴滴顺风车回来了,女性打车有限制

哈啰顺风车车主注册页面

从数据上来看,有个别企业甚至堪称生猛,比如哈啰顺风车,在今年1月25到2月22日的28天间,顺风车车主注册量突破200万,累计订单量超700万,日均约25万单。

到了今年国庆,哈啰顺风车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哈啰顺风车全国订单总量已突破1600万单,日均228万单。哈啰顺风车的高峰单量已经追上了滴滴顺风车的日均单量。

价格低顺路单少是最大桎梏

然而真正静下来看一看,体验一下,在巨头逐鹿的顺风车市场,却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滴滴缺席的这一年多时间里一统市场。

以嘀嗒和哈啰为例,在北京、上海、深圳、昆明等地,不乏有体验两家顺风车的车主和乘客,得到的反馈大致是一样的。

对于乘客来说,顺路订单少、接单成功率低是最大的槽点,而对车主来说,因为两家企业的顺风车价格相较原本的滴滴要低(不同城市的价格降幅并不相同,从10%到30%不等),导致对于司机的吸引力不大。

滴滴顺风车回来了,女性打车有限制

原本这两家企业希望以较低的价格吸引乘客,也符合"顺风车是顺路而为,不以盈利为目的,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的本质。

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乘车行为,对车主来说吸引力不大。"

车主少,导致乘客车主匹配度不高,引发打车难,久而久之影响用户使用积极性,最终使得车主和乘客更少……这已经形成目前顺风车企业的一个恶性循环。

嘀嗒出行市场副总裁李金龙曾经用"运力、乘客、体验"三个词解释了这个问题,平台的运力能力和获取乘客的能力决定了平台在短期内能不能做起来,车主和乘客的体验决定了车主和乘客能不能留住。

在普遍碰到订单少,接单成功率太低的问题后,让不少人都开始怀念滴滴顺风车。

滴滴顺风车回来了,女性打车有限制

顺风车抢客大战可能又要来了

然而,滴滴此前一直陷在出行安全的漩涡中,去年5月和8月,郑州和温州两起女孩乘坐顺风车被害案所暴露出来的司乘安全问题,让滴滴主动下线顺风车业务进行反思和改进。

顺风车是不是真的能"一路顺风",本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柳青曾经表示,"滴滴有可能在做一个最难用的顺风车产品,尽管把它做成了一个最难用的产品,也不能解决100%的问题,不一定能让它100%的安全。"

滴滴顺风车回来了,女性打车有限制

其实今年以来,包括滴滴、嘀嗒在内的出行企业已经组织了多次顺风车行业研讨会。普遍的观点认为,目前顺风车市场初步成熟,两起恶性事件虽然将市场供给遏制了,但出行的需求一直存在。

有业内人士表示,以顺风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利大于弊。对于用户来说,顺风车也是期望已久,只是要等相关规范成熟,而这个规范除了企业自身的管理规则,更包括了监管部门的规范政策。一旦各方面规范成熟,行业玩家自然而然重新启动,嘀嗒、哈啰、高德等都会加大力度来投入来抢夺用户及市场。

现在,滴滴已经带着更新后的方案重新回到牌桌上,接下来的顺风车市场,可能又要掀起一阵腥风血雨的抢客大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