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兩個剛果怎麼回事?

打開世界地圖關注非洲歷史地理的時候就會注意到桑海和剛果了......剛果(金)全稱剛果民主共和國,偶爾也簡稱為民主剛果;剛果(布)全稱剛果共和國。括號裡的金和布分別是兩國首都金沙薩和布拉柴維爾的簡寫,以示區別。中文裡如果單說剛果,有的情況下指的是剛果(金),但一般如果和“民主剛果”或“扎伊爾”對應出現,則指剛果(布);英文裡如果只說Congo,多半默認指的是剛果(布)。只看現在的話,這兩個剛果本質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都把剛果河作為了國名,但是歷史上,這兩個剛果以及旁邊的安哥拉是有淵源的。

非洲兩個剛果怎麼回事?

剛果河及兩個剛果

剛果河全長4700公里,是非洲第二長河(僅次於尼羅河),也是世界上流量第二大的河(僅次於亞馬遜河),流域面積覆蓋非洲的13%,可以說是一條很重要的河了。這條河的名字來源於河邊的部落。最初,剛果河的流域有很多從事農業和採摘的小部落,其中有很多部落使用某種班圖語,因此被稱為班圖人。在這些班圖人裡,有一支居住在剛果河下游附近的山上,而山坡在當地的班圖語裡(比如Lingala和Kikongo等語言,都屬於班圖語的分支)是Kongo,因此這一支被稱為Kongo人,也就是剛果人。英語和法語裡的Congo就是從Kongo變來的。

1380年到1390年左右,有個叫尼米,他的真名其實不知道是啥,在當地人口述歷史的時候用了這個名字,後來歐洲的歷史學家就採用了這個名字)的剛果人,在馬塔迪(今天剛果金在大西洋邊的港口城市)附近建立了一個王國,並自稱“穆韋尼剛果”,意思是剛果之王,所以他建立的這個國家就被稱作剛果王國。他的繼承者們在隨後的一兩百年裡,為剛果王國開疆闢土,征服了剛果盆地雨林裡的許多部落。在15世紀後期,剛果王國已經是非洲南部的一個強權,疆域北到加蓬、南到安哥拉,首都是姆班扎剛果(今天在安哥拉境內)。

非洲兩個剛果怎麼回事?

極盛時期的剛果王國

15世紀末、16世紀初,大航海時代到來。葡萄牙探險家迪亞哥·康在1483年“發現”了剛果。康和剛果人進行了友好的交流,還帶了幾個剛果貴族回到葡萄牙去旅遊。這些剛果貴族到了里斯本之後,看到了超乎想象的先進世界,恨不得眼珠子都掉到地上。幾年後,康把他們送回了剛果,這些人把在歐洲見到的不可思議的一切都告訴了國王。國王聽完以後,立刻決定學習葡萄牙,於是他皈依了天主教,連自己的名字也改了。當時葡萄牙的國王是若昂二世,於是剛果的國王就把自己改名為若昂,後來史稱若昂一世(......)。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籤訂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兩家瓜分世界。西班牙主要往美洲跑,而非洲沿岸成了葡萄牙的地盤。從此,葡萄牙人和剛果人的交流頻繁了起來:在剛果開始了奴隸貿易。其實剛果王國內部早已在進行奴隸貿易,連交易奴隸的市場都是現成的,所以葡萄牙人到達之後,水到渠成地做起了奴隸貿易,把剛果的黑奴運往他們在美洲的殖民地巴西。

非洲兩個剛果怎麼回事?

《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深色區域歸西班牙,淺色歸葡萄牙

這時,若昂一世國王已經去世了,在任的剛果國王是1506年繼位的阿方索一世。阿方索思想比老爹更開放,他正式地把天主教定為了剛果王國的官方宗教,並且還支持葡萄牙人的奴隸貿易,因為他能從中收稅。他還把他的兒子送到歐洲去讀書,準備全盤歐化。等到三角航線建立之後,奴隸貿易的利潤超高,葡萄牙人賺了很多錢,因此他們也和一直很配合的剛果王國保持著友好關係。剛果內部有部落造反,葡萄牙還派兵幫忙鎮壓。

可是,這樣的“合作”完全建立在利益輸送上,日子久了就要出事。葡萄牙人橫行霸道慣了,開始在剛果無法無天。原本,剛果王國規定,境內只有特定的地位低下的部落和人群,才能作為奴隸,但到後來,葡萄牙人早就不管這一套了,有時候他們會強行擄走那些不屬於被販賣範圍的人。阿方索有點鎮不住了,於是他寫信給葡萄牙的若昂三世,表示希望葡萄牙人在剛果販奴的時候,也要遵守剛果的基本法律。

阿方索畢竟和葡萄牙人合作多年,葡萄牙人還是多多少少買他的面子。可是在阿方索去世以後,葡萄牙人就不買賬了,開始干涉剛果的內政、佔領剛果的國土。與此同時,剛果王國的內部也發生了王子王孫爭奪王位的混亂。動盪持續了好多年,等到迪奧哥國王繼位、形勢稍微穩定以後,剛果王國已經元氣大傷,其南部的恩東哥地區(今安哥拉)脫離王國,獨立建國,後來被葡萄牙人趁虛而入佔領。從此,葡萄牙得以從剛果王國的南部,逐漸蠶食它的疆土。剛果對葡萄牙只能採取守勢,迪奧哥國王的下一任國王就是被葡萄牙人殺死的,連個名字也沒留下。

1568年,剛果的阿爾瓦羅一世國王繼位,王位還沒捂熱,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起義軍迅速佔領了西部的很多地方,並直逼首都,阿爾瓦羅慌了,逃出首都的他只能飲鴆止渴,向駐紮在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葡萄牙軍隊求救。這一下,起義軍倒是被消滅了,但原本屬於剛果的海濱要地盧安達(見前面的地圖,現安哥拉首都)也被葡萄牙人佔著不還了,成為了葡屬安哥拉的一部分,後來剛果的首都也改成了葡萄牙語名字聖薩爾瓦多。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從此以後,剛果的國王就成為了葡萄牙人的傀儡,幾乎是一代不如一代。葡萄牙人在剛果王國肆意妄為,不斷肢解這個國家,國內的反抗也一波一波地被葡萄牙鎮壓下去。而被葡萄牙人控制的國王和王室貴族們,還忙著進行黨爭,拉幫結派勾心鬥角,正好被葡萄牙人利用。

1622年,葡萄牙趁剛果國王去世,對剛果發動了正式的入侵戰爭,但在新國王佩德羅二世的御駕親征下,葡萄牙的行動失敗。戰勝葡萄牙後,剛果人信心爆表,決定一鼓作氣把葡萄牙人徹底趕跑,於是他們想到了一個外援——海上馬車伕荷蘭人。當時英法的殖民歷史才剛起步,大西洋上除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外,實力最強的就要算荷蘭了。荷蘭正好也眼饞盧安達的港口,於是在1641年,剛果和荷蘭聯合進攻葡萄牙的盧安達,把葡萄牙擊敗。葡萄牙暫時從剛果撤出,時任國王的加西亞二世趁機整理內政,剛果的實力稍稍復興。可惜沒過多久,葡萄牙捲土重來,薑還是老的辣,這一次荷蘭被打跑了,丟下個爛攤子給剛果。葡萄牙對剛果展開了報復,從此剛果再也沒有喘息之機。1665年,剛果的一個附屬小國發生內亂,葡萄牙以干涉這個小國為藉口,入侵剛果,徹底打垮了剛果的軍隊,還把剛果國王安東尼奧處決了。剛果王國群龍無首,分裂成一堆割據政權,互相攻伐,開啟了長達百年的內戰,首都聖薩爾瓦多被燒燬。不過,在各地勢力的不斷襲擾下,葡萄牙人在剛果也是損失慘重,不得不從這一區域撤退,回到了安哥拉。

在接下來的一百多年裡,剛果一直處於混亂的狀態,各方勢力此起彼伏,1709年,佩德羅四世重建了首都,他的繼承者曼努埃爾二世開啟了一段中興局面(雖然實際控制範圍很小),剛果王國逐漸恢復,到了1769年,內戰基本結束。此後的剛果王國在大局上基本上保持穩定,但內部還是偶有政變發生。葡萄牙還是在這裡販賣奴隸到中南美和美國南方。1839年,在英國的壓力下,葡萄牙同意在赤道以南的地區停止奴隸貿易。剛果的奴隸貿易史這才畫上了一個句號。

非洲兩個剛果怎麼回事?

1709年佩德羅四世的實際控制區域

1856年,最後一個有威望、有影響力的剛果國王恩裡克二世去世,阿爾瓦多八世在部分貴族的擁戴下繼位,並把王位競爭者佩德羅五世(其實前面1763年已經有個佩德羅五世了,但他只當了一年就被廢掉,很多人排世系的時候沒把他算進去,所以這裡又出來一個佩德羅五世)驅逐出境。佩德羅五世跑到了葡萄牙人那裡,借葡軍殺回了首都,幹掉了阿爾瓦多八世。作為回報,佩德羅五世在繼位後,讓剛果王國成為了葡萄牙的附庸國。從此,獨立的剛果王國就不復存在了。

1871年,著名的英裔美籍探險家亨利·斯坦利跑到剛果河探險,他發現當地資源非常豐富,值得進行進一步的勘探、開發。他回到英國,把自己的想法報告給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但維多利亞女王表示她對剛果不感興趣。於是,斯坦利跑到比利時,找到了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向他推銷剛果。比利時國王表示對剛果河流域有興趣,於是他資助了斯坦利,讓他重返剛果做詳細探險。1875年,比利時建立了國際剛果協會,支持斯坦利的探險,於是斯坦利完成了讓他名留史冊的超級遠征:從非洲東岸的坦桑尼亞出發,橫穿非洲大陸,到達西岸的剛果河下游(非洲第三高峰,剛果金和烏干達之間的斯坦利峰,就是以他命名的)。幾年後,他再次來到剛果,這次他帶來了比利時國王的親信,他們經過威逼利誘,迫使剛果河流域的許多原本臣服於剛果王國的部落,成為了比利時的附庸。同時,他建立了一大堆據點,幫助比利時牢牢地控制了這一區域。

非洲兩個剛果怎麼回事?

斯坦利探索非洲

這時候,非洲的殖民時代已經進入了高潮,非洲基本被歐洲各國瓜分完畢。為了解決列強之間的糾紛,在1884年,德國首相匹斯麥在柏林召開了著名的“柏林會議”,英、法、德、荷、俄、美、葡、意、丹麥、奧匈、挪威、瑞典、比利時、奧斯曼土耳其等14個國家的代表齊聚一堂,開始了對徹底瓜分非洲的談判。談判的焦點之一就是剛果河流域。比利時在剛果河流域插了這麼一腳,讓葡萄牙很不爽。同時不爽的還有法國。當時法國佔據著剛果以北的赤道地區,也在向剛果河進發,在剛果河北岸建立了一系列據點,一度作為奴隸貿易的中轉站。三方都覺得剛果河流域是自己的。不過,雖然葡萄牙人捷足先登,但他們沒有建立貿易站,也沒有什麼軍事據點,對當地的影響力遠遠不如後來者居上的比利時和法國。經過漫長的談判,三國達成協議:葡萄牙繼續擁有傀儡剛果王國的實控區域,由葡屬安哥拉控制;此外,剛果河下游的三個袖珍小國家成為了葡萄牙的保護國(類似於中國古代的都護府形式),後來這裡就成為了安哥拉的飛地卡賓達;實控區域以外的剛果河流域,分為兩塊:剛果河北岸歸法國,成為法屬剛果,後來併入法屬赤道非洲地區;剛果河南岸以及東側的剛果盆地歸比利時,建立了一個“剛果自由邦”。1908年,比利時廢掉了這個名義上獨立的自由邦,把這片區域變成了直屬的殖民地,即比屬剛果。

非洲兩個剛果怎麼回事?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剛果

到1914年,葡萄牙徹底滅掉了剛果王國,剛果王國的南部併入了葡屬安哥拉(姆班扎剛果/聖薩爾瓦多就是這時候正式劃到安哥拉的);北部一部分被比利時吞併。同時,比屬剛果和其東側的英國意大利殖民地也重新劃分了盧亞普拉河和剛果河-贊比西河分水嶺之間的疆界,獲得了今天剛果金東南側的長條形國土(加丹加高原伸入贊比亞的那一塊)。至此,今天的剛果金、剛果布、安哥拉三國的雛形其實已經有了。

在1960年代,非洲迎來了一場獨立運動,一大堆殖民地脫離宗主國,成立了新國家。1960年6月,比屬剛果脫離比利時獲得獨立,以剛果為國名,全稱剛果共和國,後改為剛果民主共和國,定都利奧波德維爾。8月,剛果河對岸的法屬剛果也獲得獨立,同樣以剛果為國名,全稱剛果共和國,定都布拉柴維爾。為了便於區分,這兩個國家就分別被簡稱為剛果(利)和剛果(布)。從此,這兩個名字相似的國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1966年,剛果(利)為了徹底擺脫殖民時代的陰影,把首都改回了傳統名字——金沙薩,所以簡稱也相應地改為了剛果(金)。剛果(金)其實國土又大、人口又多、資源又豐富,但卻沒有能好好搞開發,不僅沒有做資源開發,國內形勢還一直動盪,境內許多部落還處在幾乎與世隔絕的狀態。1965年,蒙博託發動政變,當上總統。1971年,他把國名改為了扎伊爾,剛果河也改名叫扎伊爾河,據說也是為了進一步去殖民地化。蒙博託在扎伊爾一直當總統當到1997年,最後又在內戰中被政變推翻。新政府組建之後,為了去蒙博託化, 又把國名改回了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不過就在改名後的第二年,他們又爆發了內戰,一直打到2003年才停火,正因如此,他們也是聯合國維和部隊駐紮得最多的國家。如今,剛果(金)是世界上最落後的國家之一,坐擁南部的鈳鉭鐵礦、鑽石礦、鈷礦、北部的熱帶雨林、西部的沃土、全國各地的水產等各種資源,結果一手好牌給打爛了。當然如果你想給剛果(金)開脫一下也是可以的,比如你可以說,它海岸線太短,國內大部分河流不適於通航,原始森林太茂盛,總體地形太封閉等等,不利於發展,周圍各國的總體經濟環境也不好,區域發展帶不起來,民族成分太複雜,向心力不夠之類的。

剛果(金)從前是比利時的殖民地(比利時官方語言包括法語和荷蘭語),後來他們選擇了法語來作為通用語言。法語不是他們的官方語言,只是為了交流才採用的通用語言,為什麼需要個通用語言呢?因為剛果(金)有250多個部族,雖然其中大部分屬於班圖語族人,但班圖語是個很大的概念,下面分了很多種語言;並且除了班圖以外,剛果(金)還有許多別的非洲原住民部族,以及少部分的白人後裔。他們各個部族的母語各不相同(比如斯瓦西里等語言),所以才要通用法語。由於剛果(金)人口眾多(非洲第四大人口國),因此它超過了法國,是世界上使用法語人口最多的國家。因為使用法語,他們也和非洲別的法語國家(比如科特迪瓦等)關係不錯。

河對面的剛果(布)獨立以後就沒有這麼折騰。首先,剛果(布)的人口組成比較簡單,幾乎全是班圖語族的人,而在剛果(布)的班圖語族人裡,又有一半左右是剛果人、剩下一半幾乎是桑哈人、姆博齊人,或泰基人。這四部族佔了全國人口的95%以上,剩下的基本是白人後裔,所以它不像剛果(金)一樣,有兩百多個部族,比較容易團結。獨立之後,剛果(布)很快擺脫了法國的影響,反而成為了蘇聯的盟友。蘇聯帶著社會主義陣營,幫忙建設剛果(布),讓這個國家高度城市化,目前大約八成的人口居住在鐵路沿線的城市裡,而國家剩下的地方基本上是空的(原始森林、沼澤地之類的)。剛果(布)最初倚重於伐木業,後來發現了石油,開始了石油開採(韓國的主要石油來源之一),所以比剛果(金)富裕得多,人均GDP是剛果(金)的8倍左右。蘇聯解體之後,剛果(布)有點迷失方向的感覺,1997年打了場內戰,但也沒持續多久,總之它的情形比隔壁剛果(金)要好得太多。

這是它們的GDP和中國、美國、南非的對比(注意橫軸是對數排布的):

非洲兩個剛果怎麼回事?

民主剛果畢竟人口多,要略勝一籌,但這兩個剛果的GDP比起南非來都差了兩個數量級。

再來看人均GDP:

非洲兩個剛果怎麼回事?

雖然剛果的人均GDP也不高,但民主剛果的人均GDP基本上是全球倒數的。再看幾個別的數據:

非洲兩個剛果怎麼回事?
非洲兩個剛果怎麼回事?
非洲兩個剛果怎麼回事?

總結一下就是,雖然比起剛果(金)來說,剛果(布)混得不錯,但總體來講,剛果(布)在全球來看,也算是各方面比較靠後的國家了,大部分數據都是屬於給世界平均拖後腿的水平。

這兩個剛果之間的關係還算不錯,畢竟文化相近,歷史同源。比如,仔細看地圖,你會發現安哥拉的飛地卡賓達沒有鎖死剛果(金),讓剛果(金)有一小段海岸線,以及剛果河的入海口;剛果(布)雖然海岸線長一些,但首都布拉柴維爾沒法直接連接海運。於是在卡賓達那一段,剛果(金)允許剛果(布)的船隻抵達馬塔迪,然後貨物在馬塔迪通過一段鐵路繞過剛果河下游的瀑布,再從自己一側的可通航的剛果河直接送到布拉柴維爾。這倆國的首都隔河相望,估計可以算是世界上互相離得最近的兩個首都。但是它們也沒有好到想要合體的地步(雖然有很深的歷史淵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