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平涼,一小城

它是被遺忘的西部小城

它是絲綢古道重鎮要塞

它有很多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

「熱點」平涼,一小城


軒轅黃帝在這裡拜師求道,不恥下問

前秦苻堅在這裡厲兵秣馬,平定前涼

秦王李世民在這裡打破敵軍,雄才初展

李白杜甫寄情崆峒,佳作傳世

「熱點」平涼,一小城


千百年來

這裡既有成群結隊的商駝

四方征戰的將士

也有往來東西的僧人

「熱點」平涼,一小城


它雖沒有敦煌和西安那麼顯著昭彰

卻深藏著幾十萬年的大歷史

它就是低調有料的西北小城——平涼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平涼,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自古就是神話與傳說的沃土。相傳,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親詣崆峒山,向一千兩百歲的廣成子請教修身治國之道。華胥氏好奇,踩上一個巨大的腳印便感應懷孕,生了蛇身人面的伏羲。周穆王“八駿日行三萬裡”,與西王母相會於回中山。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小城平涼在隴山東麓,涇河上游,是關中西去北上的古道要衝,又依六盤三關之險,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戰爭是少不了的,就連名字也源於戰爭。公元376年(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天王苻堅在這裡滅了前涼,始稱“平涼”,取“平定涼國”之意,置平涼郡。今天的平涼下轄華亭、崆峒、靈臺、涇川、崇信、莊浪、靜寧一市一區五縣。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平涼是古絲綢之路北線東端的重鎮,被譽為“西出長安第一城”。張騫,先後四次出使西域,都在平涼駐足。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平涼是唐朝送親、吐蕃迎親的匯合之地。作為隴東的交通樞紐、往來於長安和涼州之間的商旅、僧人也都要在平涼補給水源,歇腳。由此,平涼開啟了燦爛輝煌的絲路文化。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佛來時,其路有三,秦漢古道、絲綢之路、北魏古道。巧合的是,這三條古道都經過平涼。因此,平涼成為最早得聞佛法的地區之一。那遍佈平涼的石窟群,便是東西方佛教文化傳播交流的最好見證。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絕壁萬仞,怪石突兀,林海浩瀚。傳說遠古仙人廣成子駕玄鶴來到崆峒山,見林木蔥蘢,幽谷滴翠,涇河與胭脂河如兩條素練環山而流,風景如畫,便想住下來養神化氣。

當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雖然崆峒山的高度只有一千多米,但這裡自古就是帝王的問道專場。傳說東方的軒轅黃帝聽聞廣成子住在崆峒山,不顧萬里之遙,一路風塵僕僕前來拜師問道。循著這股仙氣兒,後來的秦皇漢武也都慕名登臨。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春季的崆峒山百花滿谷,夏季綠樹成蔭,秋季滿山紅葉,冬季銀裝素裹。有好山水,必有好詩文。昔日,杜甫、李白、李商隱、蘇軾、白居易、林則徐、譚嗣同等眾多文人墨客紛紛登臨崆峒山,留下佳作無數。42歲的杜甫仕途不順,登臨崆峒山時,也不忘藉此大好景色吹捧一番:崆峒使節上青霄,河隴降王款聖朝。宛馬總肥春苜蓿,將軍只數漢嫖姚。


「熱點」平涼,一小城



崆峒山雖然是道教名山,但它真是將自身的包容性發揮到了極點,因為各路神仙都在此駐足。來崆峒山,可以體驗儒釋道一站式祭拜服務。可見,崆峒山不僅是一個時空的界限,更是一種精神的化身、一種文化交融的意象。也可以說,崆峒二字即是仙境的註解,是宗教的詮釋,也是信仰,是象徵,是寄託。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城市不只有北上廣深,也不只分一二三線。那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小城,恰恰是我們的根系所在。相信,每個人的故鄉都是一個平涼,正是這些我們從未聽過卻大有來頭,真實存在於中國版圖上的名字,組成了今日的中國,塑造了你我或清楚或模糊的面目。

歷史和文化以一種慈悲柔和的姿態,撫摸過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雖說平涼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北小城,但那遍及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古蹟,正是這座小城的最佳註腳,也是你我的最佳註腳。


「熱點」平涼,一小城


「熱點」平涼,一小城

製作:中共平涼市委網信辦

審核:雷勇 李一寧 梁鳳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