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潮詭異,脫離組織者亡---看權監安德海之死

安德海,生於1844年,死於1869年,年僅二十五歲。同治年間著名權監,在辛酉政變中冒死採用苦肉計,打通恭王和慈禧太后的聯繫渠道,為政變成功立下汗馬功勞,是慈禧太后最信任的心腹,第一得力干將,權傾朝野,納賄招權,干預政事,肆無忌憚。

因為把持朝政過多,得罪了多方勢力,終於被朝野各方齊心協力斬殺。

政潮詭異,脫離組織者亡---看權監安德海之死

權監之死

同治八年,八月初七深夜,濟南府的老百姓在睡夢中,只聽得“嗚嘟嘟”吹號筒,沒有想到居然是半夜“出紅差”,第二天起身,聽說殺了一個太監,奔到街上,只見鬧市中、城門口都貼了告示,才知道殺的是安德海。

太監出京就是死罪,大清祖制早有鐵律。何況是一路招搖,煊赫非凡而來的安德海。

七月初六離開京城的太監安欽差一路招搖,除了帶上在北京天福樓大擺筵席娶下的嬌妻九歲紅馬賽花,還帶著古董珠寶店、綢緞莊老闆和夥計。這一趟來回不空,到江南要把從宮裡偷出來的珠寶首飾銷贓,叫上珠寶店老闆免得被宰,然後讓綢緞莊老闆從江南進一批新奇款式面料的綢緞衣服,回北京高價銷售。

安太監其實並無把持政權,實現自己政治主張的夢想,他時時刻刻想的,就是如何掙點錢,貪點錢,要點錢。他對於地方官員既沒有看法也沒有辦法,但他從通州坐船一進了山東地界,地方官員是既有看法又在想辦法。

小官想的是禮送出境,比如德州知府趙新,沿路暗中監控和保護,送到聊城地界完事。東昌(今聊城)知府程繩武,“馳騎烈日中,踵其後三日不敢動。”也是在後面跟蹤了三天,不敢動手。

山東巡撫丁寶禎,這位四川名菜宮保雞丁的發明人,清正廉潔,為人秉性剛烈。早有殺之立威的心思,親派手下總兵,在泰安境內抓捕了安德海一行三十多人。同時四百里加急飛章上奏:

本年七月二十日訪聞有北來太平船二隻、小船數只,駛入山東省境,儀衛煊赫,自稱欽差,並無傳牌勘合,形跡可疑,派人密訪,據稱系安姓太監。或系假冒差使,或系捏詞私出,真偽不辨,現已飭屬查拿,解省親審,請旨遵行。

直接認為安德海不是假冒,就是私出,反正都是死罪。

朝廷的反應更快,以六百里加急廷寄:

將該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拿。令隨從人等,指證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

八月初六聖旨晚上九點一到,初七凌晨安德海人頭落地,曝屍三日。甚至有好事人演義丁寶禎:前門接旨,後門殺頭,此為增加丁公保的錚錚風骨形象,讓人感覺痛快淋漓。

政潮詭異,脫離組織者亡---看權監安德海之死

四面樹敵

慈禧太后在同治垂簾中期,漸漸掌握朝政主動權,除了她本人政務嫻熟,處事果敢,用人準確外,和同掌政權的慈安太后秉性忠厚,憚於國事也有很大關係。慈禧太后最重要的助手就是安德海,不僅可以收集信息,而且可以出謀劃策,甚至可以代主出征,先行試探。實在是領導不可多得的好幫手。但是一個好漢三個幫,安德海依仗著太后勢力,權傾皇城內外,勢必要侵害其他人的利益,先來看看他都得罪了誰。

首先一個,同治皇帝載淳 。載淳從小害怕的是肅順,曾經被嚇的尿了褲子,六歲天子出此醜態,可不是帝國中興明主之象;恐懼的是慈禧太后,嚴母懦兒,一輩子也難逃母親的掌握和控制;仇恨的是安德海,從有記憶以來,讓人痛恨,他對安德海的恨是最純粹的,沒有權勢財物等利益衝突。他對母親有多恐懼 ,就會對安德海有多仇恨,少年的他,會天然的認為是安德海乾擾甚至奪走了母親應該給他的愛。

慈安太后。這二個人本沒有太大矛盾,但是天無二日,會本能產生對立感,而且對於喜歡打探消息,造謠生事的太監並沒有好感,慈安太后的好惡更多的是來源於同治皇帝的態度。

恭王政府,恭王以同治皇帝親六叔的身份,領銜軍機處。是真正的國家首揆,政府總理。但是安德海一個小內監,干預朝政,擅自與督撫外臣勾結,銷罪鬻官,動了政府權利蛋糕。有個吞沒鉅額公款的貪官趙開榜,被漕運總督吳棠指名嚴參,全國通緝。沒成想,趙開榜找到了安德海門路,以四萬兩的價錢不僅要銷案,還要當官。安德海見錢眼開,矯傳懿旨,責令吳棠照辦。幸虧吳棠還未昏聵,懂得辦事套路,通過關係打探,才發現並無此事。事情捅到了軍機處,政府居然不敢過問,趙開榜雖然沒有升官,但是案子也沒有人敢查,也算解決了大問題。只是這樣的事亂了規矩,上至軍機處,下到督撫道府,無不對敢矯傳懿旨的安德海大起恐慌,害怕給自己來一個趙開榜樣的事件,到時候不辦不行,辦了更不行。因此,政府系統是必殺之而後快。

想殺是一回事,能殺是另一回事。同治皇帝有權,政府有刀,但是隻得罪了他們,安德海根本死不了,不僅死不了,還能好好繼續生活。那麼他做錯了什麼才是他真正的取死之道呢?答案是:脫離組織!

組織?什麼組織?閹人有什麼組織?

政潮詭異,脫離組織者亡---看權監安德海之死

脫離組織

清軍入關之前本沒有使用太監的習慣,立國之後,逐漸適應。鑑於前朝宦官之禍,清政府對太監管理甚為嚴格,順治皇帝繼而規定,太監的級別最高不得超過四品。同時立下6條禁令:“凡系內員非奉差遣,不許擅出皇城。職司之外,不許干涉一事。不許招引外人。不許交結外官。不許使弟侄親戚、暗相交結。不許假弟侄等人名色,置買田屋,因而把持官府,擾害人民。

同時設立太監管理部門敬事房,統一管理宮內太監。安德海是六品藍翎太監,長春宮首領太監。在整個太監繫統中屬於副統領級,並不是太監繫統中最高領導。只不過由於慈禧太后過於強勢,安德海也就不把太監繫統的最高管理部門敬事房放在眼裡,更不會把首領太監當回事。實際上也就拋棄了太監組織,自立門戶。

因此,當他洋洋得意出宮離京時,並沒有辦理正式手續,實際上也不可能有正式手續。太監不得出京是祖制鐵律,而這時候任何人都沒有阻攔,包括恨之慾死的同治皇帝。同治皇帝的太監首領和敬事房太監首領達成默契,都假裝不當回事,迷惑鬆懈安德海的戒備,慫恿安德海犯下大錯,不奉旨出京就意味著腦袋要搬家。

敬事房是太監宮女的管理部門,管理敬事房的上級部門,就是清朝獨有的內務府

內務府是清代獨有的機構,職官多達三千人,比事務最繁的戶部人數多十倍以上,可以說是清朝規模最大的機關。內務府主要職能是管理皇家事務,諸如皇家日膳、服飾、庫貯、禮儀、工程、農莊、畜牧、警衛扈從、山澤採捕等,還把持鹽政、分收榷關、收受貢品。內務府主要機構有“七司三院”,、食、住、行等各種事務,都由內務府承辦。內務府直屬機構有7司3院。內部主要機構有廣儲、都虞、掌儀、會計、營造、慎刑、慶豐七司,分別主管皇室財務、庫貯 、警衛扈從、山澤採捕、禮儀、皇莊租稅、工程、刑罰、畜牧等事。另有上駟院管理御用馬匹,武備院負責製造與收儲傘蓋、鞍甲、刀槍弓矢等物,奉宸苑掌各處苑囿的管理、修繕等事,統稱七司三院。內務府還有三織造處等30多個附屬機構。此外負責管理太監、宮女及宮內一切事務的敬事房也隸屬總管內務府大臣管轄。

如果說安德海脫離組織管轄,自成一派,是權利之爭。那麼安德海出宮採辦龍袍,就徹底激怒了內務府。因為內務府管理三織造處,採辦龍袍事宜是他們的職權範圍和利益弊處,以小安子的聰明和行事為人,可以想象,一旦他下江南瞭解其中的環節奧妙,內務府以後的日子不可能好過。因此內務府上下一條心,一定要把安德海的命交給丁寶禎。

畢功一役

從山東濟南四百里加急承報的奏摺,被內奏事處一送到同治皇帝手上,一場爭分奪秒的送人頭接力賽就開始了。

先是同治皇帝藏下奏摺,防止慈禧太后看到,然後立派心腹通知恭王和內務府,這期間由養心殿太監首領負責隔絕消息,恭王一得到消息,立刻安排軍機大臣全體待命,同時命令步軍統領衙門左翼總兵榮祿,先派兵看住安家,防止其隱匿財產,湮滅罪證。

經過一番各懷鬼胎的御親折衝,還是由年輕的同治皇帝親自下令,立即抄家,就地正法,等到慈禧太后得到消息,時間已經過去了近一天,再無迴天之術可救小安子的卿卿性命。

一刀斬殺!最得分的莫過於橫下決心必殺巨閹的丁寶禎。

“有矯偽之乘徒,馳輦下而莫呵。驚朝至而夕擒,美執法之無邪。昭三聖之嚴法,靖宮府之敖吳。”

後人如此描繪這一段情景,稱讚丁宮保有清君側,正宮氛之功。實際上丁文端公不只是可端,還很有心機。先述安德海插三足烏旗為慈禧辯誣,後曝太監屍體為太后正名。雖然一手料理了慈禧心腹,確簾眷更濃,不久開府四川,造福蜀中十年。

第二得分的是慈禧太后。精明能幹的慈禧太后深明大義,迅速表明態度:

“我朝家法相承,整飭宦寺,有犯必懲,綱紀至嚴,每遇有在外招搖生事者,無不立治其罪。乃該太監安德海竟敢如此膽大妄為,種種不法,實屬罪有應得。

不僅沒有受到輿論指責,還重新掌握了處置政務的主動權,更因為對丁寶禎的態度,得到用人為公的交口稱讚。

至於同治、慈安、恭王、軍機處、內務府,雖然除掉了眼中釘肉中刺,但是僅僅是斬掉了慈禧爪牙,並沒有改變權力結構。很快的,李蓮英接踵而來,成為清末政壇的重要角色,而且他深深接受教訓,牢牢地和太監組織以及內務府結成利益集團,一榮俱榮到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