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轮状病毒病的剖析详解,区别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

轮状病毒病

轮状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猪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为厌食、呕吐、下痢,中猪和大猪为隐性感染,没有症状。本病多发生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季节。应激因素,特别是寒冷、潮湿、不良的卫生条件、喂非全价饲料等,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 死率均有较大影响。病原体除猪轮状病毒外,从小孩、犊牛、羔羊、马驹分离的轮状病毒也可感染仔猪引起不同程度的症状。

3.1病原学

病愈猪从粪便中排毒持续至少21天。病猪痊愈获得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它对病毒的持续存在影响时间不长,所以痊愈猪可以再次感染。病毒可从一种动物传给另一种动物,只要病毒在一种动物中持续存在,就有可能造成本病在自然界长期传播。这是本病普遍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

3.2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不愿走动,仔猪吃奶后迅速发生呕吐及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黄白色或暗黑色,脱水明显,初生仔猪感染率高,发病严重。10~20日龄仔猪症状轻,当环境温度下降和继发大肠杆菌病时常使症状加重和死亡率增高。

腹泻粪便呈灰白色

猪轮状病毒病的剖析详解,区别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

3.3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消化道,胃内有凝乳块,肠管变薄,内容物为液状,呈灰黄色或灰黑色,小肠绒毛缩短。

肠壁变薄透亮肠内充满黄色液体

3.4防治

疫苗接种用猪轮状病毒油佐剂灭活苗或猪轮状病毒弱毒双价苗对母猪或仔猪进行预防注射。

油佐剂苗于怀孕母猪临产前30天肌内注射2毫升;仔猪于7日龄和21日龄各注射1次,注射部位在后海穴(尾根和肛门之间凹窝处),每次每头注射0.5毫升。

弱毒苗于临产前5周和2周分别肌内注射1次,每次每头l毫升。

1、加强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勤打扫、勤冲洗。仔猪要注意防寒保暖,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

2、早吃初乳在疫区要使新生仔猪及早吃到初乳,因初乳中含有一定量的保护性抗体,仔猪吃到初乳后可获得一定的抵抗力。

3、经常消毒猪舍及用具经常进行消毒,可减少环境中病毒含量,也可防止一些细菌的继发感染,减少发病的机会。

4、隔离病猪发现病猪立即隔离到清洁、消毒、干燥和温暖的猪舍中,加强护理,给易消化的饲料,及时清除病猪粪便及被其污染的垫草,消毒被污染的环境和器物。

5、发病后饮用葡萄糖甘氨酸溶液(葡萄糖22.5克、氯化钠4.75克、甘氨酸3. 44克、枸橼酸0.27克、枸橼酸钾0.04克、无水磷酸钾2. 27克,溶于1升水中即成)。

同时可用5%~10%葡萄糖盐水和10%碳酸氢钠溶液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天,防止酸中毒。另外用硫酸庆大小诺霉素注射液16万~32万国际单位,地塞米松注射液2~4毫克,一次肌内或后海穴注射,每日1次,连用2~3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