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專訪:冠狀動脈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診療進展|GW-ICC 2019

近年來,冠狀動脈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日益受到關注。相關研究顯示,在所有接受冠脈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MINOCA約佔5%-6%。MINOCA涉及多種疾病,不同的病因所需要的管理也不一樣,需要進行全面的評估。在第三十屆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上,醫脈通就MINOCA診治的相關問題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張運院士進行了專訪。

張運專訪:冠狀動脈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診療進展|GW-ICC 2019

醫脈通:冠狀動脈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涉及多種疾病,不同的病因所需要的管理也不一樣,需要進行全面的評估。基於目前的研究進展,我們在臨床中,應該如何診斷冠狀動脈非阻塞性心肌梗死?

張運院士:英文縮寫MINOCA實際上是指心肌梗死不伴有阻塞性的冠狀動脈病變。我們知道,冠狀動脈阻塞性心肌梗死的定義是狹窄超過50%,最初我們遇到這種冠脈造影不到50%的冠脈狹窄病變時,因為不太瞭解,還以為是診斷有誤或是考慮為急性心肌炎。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現在有了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血管內超聲(IVUS)等先進的影像學技術,能夠讓我們對這類患者進行更細緻的檢查,從而發現冠狀動脈的問題。

MINOCA的病因是多種多樣的,其發病機制也比較複雜。今年3月份,美國心臟協會(AHA)發佈了《2019 AHA科學聲明:冠狀動脈非阻塞型心肌梗死(MINOCA)患者的當前診斷和管理》。該聲明提到了可以引起MINOCA的七種病症:一是斑塊破裂。二是斑塊糜爛。它們其實與大斑塊、大血栓一樣,但我們在冠脈造影中卻看不到,我推測可能是在發病時,斑塊其實已經阻塞了血管,但造影時卻發生了自行溶解,只剩下不到50%的狹窄部分。三是自發性冠脈夾層,常見於50歲以下女性,美國大部分MINOCA患者是由這個原因引起的。四是原位血栓形成,常見於血液病、高凝狀態等。五是嚴重的血管痙攣。六是繼發性心梗,通常也稱為二次心梗。這類患者可能冠脈沒有問題,但由於嚴重低血壓、休克、膿毒症或因需氧量增加導致嚴重供氧需氧不平衡等原因,導致非ST段抬高型心梗的發生。七是微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是否會引起心梗目前還存在爭議,它通常會引起慢性心絞痛,但一般不會引起急性心梗,不過也有學者認為會引起小灶性心梗。

醫脈通:對於MINOCA的管理,循證文獻比較有限,缺乏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您認為,在冠狀動脈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方面,應該如何考慮?指南或者共識等權威文件又進行了哪些推薦?

張運院士:在MINOCA的治療方面,首先要找到病因,然後進行對因治療。比如,對於由嚴重低血壓所致的休克引起的繼發性心梗,顯然進行擴冠、抗凝治療是不行的,而是需要用β受體阻滯劑把心率降下來,把心肌含氧量降下來;對於自發性冠脈夾層,如果還使用傳統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抗栓治療,可能會適得其反,讓病情更加嚴重。

因此,對於冠狀動脈非阻塞型心肌梗死的病因進行明確診斷非常重要。如果診斷出是原發性斑塊破裂所導致的血栓形成,因其狹窄範圍不到50%,不進行介入治療,除此之外,其它治療手段與一般的斑塊破裂所致血栓形成一樣。但目前還沒有針對這類患者的相關臨床試驗,暫時只能依照冠狀動脈阻塞型心肌梗死的治療原則來進行,比如使用阿司匹林進行抗血小板治療,強化他汀治療,使用β受體阻滯劑進行治療等,冠脈夾層、二次心梗等一些特殊情況除外。

醫脈通:對於冠狀動脈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我們的認識可能還不夠深入和全面。您認為,未來在MINOCA研究方面,還需要做哪些工作?

張運院士:目前國際上對於冠狀動脈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認知還處於初期階段,開始認識到了MINOCA的特異性,並逐漸加以重視。但由於目前關於MINOCA的相關臨床試驗較少,對於其診斷和治療還沒有足夠的循證醫學證據,僅僅停留在專家共識(歐洲)或立場聲明(美國)的層面。

因此,我認為未來在MINOCA研究方面,鑑於目前國際上還未發佈相關的臨床試驗,我們國內醫生應該儘快從診斷學方面組織開展相關臨床試驗。比如在診斷方面,僅靠冠脈造影進行相關診斷還存在不足,對於造影沒有發現明顯狹窄的患者,還應通過OCT、IVUS等進行進一步檢查;在治療方面,進行β受體阻滯劑或新型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在MINOCA治療方面的應用等相關試驗。按照韓雅玲院士建議,我們最近也在計劃編寫MINOCA國內專家共識,希望能夠跟上國際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