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村两级河北梆子剧团结对共建现场 大兴这些孩子成了焦点

近日,安定镇徐柏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锣鼓喧天,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与大兴区安定镇徐柏村河北梆子剧团在此正式达成结对共建。除了徐柏村河北梆子剧团深厚的历史积淀外,安定镇中心小学通州马坊校区学生表演的戏曲韵律操更让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王洪玲感到,戏曲传承的未来可期。

关注 | 市村两级河北梆子剧团结对共建现场 大兴这些孩子成了焦点

安定镇徐柏村河北梆子剧团是由村内爱好戏曲的群众在1953年自发组建的。剧团现有演职人员32人,平均年龄58岁,资历最老的白荣庆老先生已经92岁高龄,剧团发展存在很多难题。得知与北京市剧团结对共建的消息后,剧团精心准备了一场《秦香莲》大堂选段,在仪式现场演唱。“来徐柏村以前就有很多朋友说,这里的村民对河北梆子的热情极高,爱听也爱唱,一定要去看看。”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王洪玲说,“看了他们表演的作品后,对这次的结对共建充满了信心。除此之外,开场时孩子们表演的戏曲舞蹈更让我印象深刻。”

关注 | 市村两级河北梆子剧团结对共建现场 大兴这些孩子成了焦点

△学生们表演戏曲韵律操《戏舞少年》

王团长口中的戏曲舞蹈,是安定镇中心小学通州马坊校区的学生们表演的戏曲韵律操《戏舞少年》。正在读三年级的小演员冯琳轩告诉记者,对于更多的戏曲知识还不是很了解,只知道舞蹈中的很多动作都和戏曲有关系。因为自己喜欢,父母也支持,二年级时便报名了学校的舞蹈兴趣班,一年的时间自己学会了《戏舞少年》《小花旦》等舞蹈。

关注 | 市村两级河北梆子剧团结对共建现场 大兴这些孩子成了焦点

△徐柏村河北梆子剧团表演《秦香莲》大堂选段

关注 | 市村两级河北梆子剧团结对共建现场 大兴这些孩子成了焦点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王英会为徐柏村河北梆子剧团表演的《秦香莲》大堂选段点评

传承戏曲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重要。安定镇中心小学艺术教育负责教师刘茜介绍说,戏曲韵律操是将舞蹈艺术与戏曲中手、眼、身、法、步等手段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让学生接受,以此感受、体验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也正因如此,让王团长看到了希望。

关注 | 市村两级河北梆子剧团结对共建现场 大兴这些孩子成了焦点

△刘茜老师在为冯琳轩小朋友化妆

据了解,不只是徐柏剧团,包括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在内的诸多剧团都存在演员老龄化的现象,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爱好、从事戏曲工作,是摆在传承中华戏曲文化面前的难题。王团长坦言:“与徐柏村河北梆子剧团结对共建容易,传承优秀戏曲文化却不简单,今天孩子们的表演让我看到了希望。”

戏曲韵律操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一种探索,目前,安定镇5个小学校区均在利用“课后一小时”,积极学习和推广戏曲韵律操。“学习戏曲文化非常辛苦,它的传承除了‘戏曲文化’、专业教师进校园外,更重要的还是学生自身的坚持。”刘茜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