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燕赵大地一张靓丽的风景线


河北梆子:燕赵大地一张靓丽的风景线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的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京、津、冀以及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距今已有200年历史。河北梆子是在山陕梆子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在清中叶以后,大批山陕梆子艺人进京演出,山陕梆子也传播到河北各地,此时的演出多采用“京秦合班”的形式,“京”指的是明末清初在北京、河北一带盛行的“京腔”,而“秦”则指的是当时传播到河北各地的山陕梆子。由于河北与山陕梆子发源地在语言、社会环境等方面都不相同,山陕梆子传播到河北一带后,必然要有一个“河北化”的过程,这就是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

河北梆子:燕赵大地一张靓丽的风景线

清代道光年间,在河北定兴与徐水交界的乡村,诞生了第一个培养河北梆子演员的科班,人们一般将此看作是河北梆子诞生的标志。之后,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河北梆子科班在河北一代陆续兴盛起来,河北梆子在几代艺人的努力拼搏下进一步“河北化”,河北椰子这一北方梆子声腔中的重要支脉逐渐形成。它的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板式有大慢板、小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减板、哭板等,辅助板式主要包括导板、大起板、尖板、搭调、哭头、留板、锁板等。河北梆子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梆子、笛子、笙,其他文武场打击乐器大体与京剧相同。

河北梆子:燕赵大地一张靓丽的风景线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是河北梆子的兴盛时期。在这一阶段,先后出现了一大批优秀演员,如“达子红”、“万盏灯”、“十三旦”侯俊山、郭宝臣、“响九霄”田际云、崔灵芝、魏连升、刘喜奎、小香水、金刚钻、王克勤、杜云卿、秦凤云、张小仙等。这些优秀演员的产生,让河北椰子的影响迅速扩大,伴随着他们的演出活动,河北梆子的流行区域也随之扩张,除了京、津、冀的广大城乡,河北梆子的演出足迹,北至现如今的俄罗斯、蒙古国等地区,覆盖东北全境,南至广州等地。此时的河北梆子,已经成长为一个大剧种,进入全面发展的兴盛时期。

河北梆子:燕赵大地一张靓丽的风景线

但是,随着战乱等时局因素,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河北梆子一度陷入低谷。1949年以后,河北梆子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蓬勃发展,又进人一个全新的兴盛时代,一大批河北椰子院团、院校陆续成立,老艺人重新焕发青春,再度活跃于舞台之上;银达子、韩俊卿、金宝环、王玉馨、宝珠钻等表演艺术家正值壮年,精神振奋,艺术光彩夺目;裴艳玲、张慧云、齐花坦、刘玉玲、田春鸟、雷保春等一大批后起之秀也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老、中、青三代演员梯队,演员们革新舞台艺术、排演新戏,河北椰子舞台一片欣欣向荣。

河北梆子:燕赵大地一张靓丽的风景线

剧目方面,众多的河北椰子院团纷纷排演了《王宝钏》、《蝴蝶杯》、《打金枝》、《秦香莲》、《窦娥冤》、《赵氏孤儿》、《辕门斩子》、《宝莲灯》等古装剧目,也创排了《洪湖赤卫队》、《龙江颂》等现代戏,《蝴蝶杯》、《辕门斩子》、《宝莲灯》等剧目还被拍摄为戏曲艺术片。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间,河北梆子这一古老剧种也一直处于探索发展中,京、津、冀三地的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天津河北梆子剧院、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大步前进,创作演出了《钟道》、《袁凯装疯》、《魏征还乡》、《大都名伶》、《女人九香》、《北国佳人》等经典剧目,许荷英、彭蕙蕾、刘凤岭、王英会、王洪玲、陈春、刘莉沙等成为舞台中坚,其中多人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河北梆子:燕赵大地一张靓丽的风景线

在这一历史阶段,河北梆子舞台上还诞生了《美狄亚》、《安提戈涅》、《忒拜城》等多部改编自古希腊悲剧的剧目。河北梆子的艺术特色来源于燕赵文化的“慷慨悲歌”,这一点正好与古希腊悲剧相吻合,因此,当河北梆子遇上古希腊悲剧之后,二者有机融合,完美呈现,这些剧目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展现了河北梆子的独特魅力。在河北梯子历史上,有一个女铃剧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彪炳史册,这便是垂德社。奎德社,初名志德坤社,1914年秋,由河北梆子演员丁剑云、场韵谱创立于北京。

河北梆子:燕赵大地一张靓丽的风景线

1918年刷社改组后,更名奎德社,又名垂德坤剧社。副社领导者杨韵谐等人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潮影响下,并受北京玉成班、上海新舞合改良新戏的启发,采月机关布景,尤其以《一元钱》、《一念差》、《家庭祸水》、《青梅》、《仇大娘》、《渔光曲》、《蔡花女》、《席笑因缘》等时装戏享誉京。奎德社在演出河北梆子之外,也兼演京剧。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奎德社被迫解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