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宜昌楷模” 名單出爐,看看都有誰?

近日

宜昌市委宣傳部發布了

“宜昌楷模”2019年10月上榜人物,

興山縣水月寺鎮農村公路管理站站長

王洪山等6人(組)

被授予“宜昌楷模”榮譽稱號。

宜昌楷模”10月上榜人物

1、興山縣水月寺鎮農村公路管理站站長 王洪山

2、宜昌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中隊政治指導員 黃海兵

3、中國農業銀行三峽秭歸支行退休職工 韓啟欽

4、枝江市安福寺鎮三藏村村民 張秀英(女)

5、西陵區葛洲壩西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 馬訓平

6、宜昌長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裝配鉗工

吳林沖

一起來認識這些“宜昌楷模”

王洪山

興山縣水月寺鎮農村公路管理站站長

10月“宜昌楷模” 名單出爐,看看都有誰?

王洪山紮根山村,甘當人民鋪路石。2019年10月,他因積勞成疾倒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6歲。他是愛崗敬業的好站長,經他手立項、建設、管理農村公路500餘公里,一向節儉的他自費購買皮卡方便下工地,他還總是隨身攜帶鋸子、鐵鍬等工具便於及時清理路面,他管理的鄉鎮農村公路建設質量、安全和進度均在全縣領先。他是群眾的貼心人,在王洪山的心裡,工作沒有分內分外之分,只要是和農村道路相關的事情,矛盾糾紛化解、扶貧項目建設、資金項目爭取,處處都有他的身影。他是交口稱讚的“王爸爸”,他把貧困戶家的孩子接到身邊悉心照料4年多。

黃海兵

宜昌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中隊政治指導員

10月“宜昌楷模” 名單出爐,看看都有誰?

出生於1984年的黃海兵於2001年加入消防救援隊伍。他18年奮戰在滅火救援一線,先後參與戰鬥3500餘次,營救被困群眾1500餘人。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救援中,時任武漢消防支隊江岸中隊特勤班班長的黃海兵,擔任湖北第一突擊隊分隊長,他與戰友們整整行軍15個小時,翻越四座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趟過大小溪流12條,冒著生命危險奮戰整整7天,指揮並參與戰鬥13次,與戰友一起搜救面積達13萬平方米,所帶領的突擊分隊成功疏散被困群眾1500餘人,搶救重傷員15人。

2019年10月16日,黃海兵作為宜昌市唯一一名火炬手,也是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唯一的火炬手,參加了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這也是他繼北京殘奧會後再次擔任火炬手。黃海兵先後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獲評公安部“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湖北省“五四青年獎章”。

韓啟欽

中國農業銀行三峽秭歸支行退休職工

10月“宜昌楷模” 名單出爐,看看都有誰?

韓啟欽1925年出生於秭歸,1949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入黨,先後參加貴州剿匪作戰、上甘嶺防禦戰、金城阻擊戰等戰役,多次榮立戰功。1963年,他放棄留在大城市的機會,退伍回到秭歸老家,從此一心撲在工作上。他帶領群眾改梯田為茶園,為九畹絲綿茶打下堅實基礎;他扶持歸州柑農實施品改,規模化種植柑橘,使之成為全縣柑橘主產區。“不給組織添麻煩”是他一輩子的做人底線,全家六口人僅靠他一人的工資養家。妻子只能靠體力活補貼家用,落下一身病。大女兒本可按正常程序進入供銷社,他卻將指標讓給了家庭更困難的人。如今他名下沒有任何房產,仍然住在公租房。

張秀英

枝江市安福寺鎮三藏村村民

10月“宜昌楷模” 名單出爐,看看都有誰?

1982年,22歲的張秀英從夷陵區鴉鵲嶺鎮嫁到了枝江市安福寺鎮。1998年她的丈夫劉光明因意外而癱瘓在床,而此時家中上有近80歲的婆婆需要贍養,下有不諳世事的兒子需要照看,面對家庭突然的變故,張秀英毅然用她柔弱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洗衣做飯、收拾打掃,女人要做的事她一樣不落;栽秧割谷、耕田鋤地,男人乾的活她樣樣都會。為了多賺錢,她還利用農閒時間到附近的打蠟廠打工。打蠟廠每天6點上班,張秀英4點鐘就要起床,幫丈夫洗漱、穿衣、上廁所、吃飯,然後再匆匆趕去上班。她還四處打聽醫治癱瘓的良方,堅持為丈夫做康復訓練。

在張秀英的悉心照料下,躺在床上的劉光明儘管身體瘦弱但面色紅潤,兒子也大學畢業成家立業,婆婆在2005年安詳離世。

馬訓平

西陵區葛洲壩西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

10月“宜昌楷模” 名單出爐,看看都有誰?

馬訓平從醫20餘年,他聚焦社區居民需求,規範慢性病管理。他帶領團隊深入社區,篩查出了3000餘名高血壓患者和1000餘名糖尿病患者,他培養了一支高素質全科醫護隊伍,逐漸將慢病管理模塊化、規範化,該中心慢病患者管理率及控制率均位於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前列。他積極探索醫養結合服務模式。他提出“護士主導、醫生全程參與”的失能老人醫養結合服務模式,親自參與開展“醫養結合”的規範化與標準化探索,培訓服務團隊、規範服務管理、優化服務流程、解決護理難點等,使“安懷病房”成為中心的一項特色服務。馬訓平被聘任為湖北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聯盟首屆委員,獲評“湖北省社區名醫”。

吳林沖

宜昌長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裝配鉗工

10月“宜昌楷模” 名單出爐,看看都有誰?

作為一名機床裝配鉗工,吳林沖20年如一日專注於鑽研插齒機核心部件的裝配技術。他用一雙巧手、一把刮刀、一塊千分表,使其裝配的每一臺機床的精度都達到了業內最高水平。他為公司的新產品試製和技術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通過不斷的查閱資料、開展試驗、組織論證,先後掌握了被世界巨頭所封鎖的電子螺旋導軌和靜壓刀架體的關鍵技術,生產的產品在高速、高穩定性和高精度方面全面領先於競爭對手,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他為企業培養了10多名年輕的技術骨幹,打造了一支極具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和凝聚力的團隊。

向他們致敬

來源丨宜昌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