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鄉村路】“村村通”以後的憂愁

國家對“三農”工作傾盡了心血,特別是農村道路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使農村道路基本實現了“村村通”,真是大快人心!但是,他們歡快以後,也有憂愁---在某些地方“村村通”卻變成了“村村痛”。有些農村道路坑坑窪窪,下雨的時候由於雨水漫過深坑很容易發生事故,修路本身是好事,這農民也欣然知曉,但是納悶為啥這路就變了樣呢?到底是咋回事呢?有些農民總結出幾點原因:

一是道路太窄會車困難。在農村一些道路,人們習慣用“三八路”來形容農村有些道路比較狹窄,也就是寬度只有三米八的距離,雙向車輛無法正常會開,而道路兩邊往往都是溝渠或者樹木,如果兩個超寬的車輛根本無法對向會開,很容易造成擁堵,有時候兩個車還容易出現剮蹭。以前,雖然是土路,但是相對比現在略寬,兩個對向車輛還是能會開的,現在道路修成了水泥路,路面寬度卻變窄了。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原本修路的時候為了節約一定的成本,加上道路的等級不同,鄉村道路原本主要考慮的是農村生產生活,但是現在隨著農村車輛增加,對向車輛也越來越多。

二是道路維護不及時,路面破損嚴重。農村的大多數路面都是水泥路,這水泥地面有個不好地方就是很容易開裂,開裂之後就需要及時的維護,不然這就會使得水泥開裂的縫隙越來越嚴重。但是,很多農村道路是得不到及時的修繕的。村裡不願出資,村民更不願意自掏腰包去維護路段,只能等到當地有關部門去治理。

三是公路破壞的因素過多。農村道路之所以出現很多坑坑窪窪,很多都和行駛的來往大貨車有關,有些大貨車為了逃避檢查會通過農村的道路行駛,並且有的貨車拉的都是石頭、土、沙子這些重物,還有不少超噸的車輛,農村道路本身修建是為了農民生產道路,並沒有考慮到這些大貨車通行。可是,大貨車可不管這些,即便道路修好,還是會有大貨車來行駛,這就導致農村道路循環性地被破壞。

四是村民自己人為的進行破壞。村裡的道路是前兩年天剛修好的,但是第二天就發現有些地方開始被破壞了。大家都知道,農村是沒有下水道的,而有的村民為了方便,將家裡的生活用水排出,都會在門前的道路鑿開一個比較西小溝渠排水,這就對路面形成破壞,一家這麼做,兩家三家都跟著這麼做,結果就導致路面被破壞,另外有些村民為了門口車輛能減速,保證自己門前的“安全”,就搞幾個“阻車道”,給原來道路進行了“改造”,這種做法也無形的給道路造成了毀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