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路】“村村通”以后的忧愁

国家对“三农”工作倾尽了心血,特别是农村道路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使农村道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真是大快人心!但是,他们欢快以后,也有忧愁---在某些地方“村村通”却变成了“村村痛”。有些农村道路坑坑洼洼,下雨的时候由于雨水漫过深坑很容易发生事故,修路本身是好事,这农民也欣然知晓,但是纳闷为啥这路就变了样呢?到底是咋回事呢?有些农民总结出几点原因:

一是道路太窄会车困难。在农村一些道路,人们习惯用“三八路”来形容农村有些道路比较狭窄,也就是宽度只有三米八的距离,双向车辆无法正常会开,而道路两边往往都是沟渠或者树木,如果两个超宽的车辆根本无法对向会开,很容易造成拥堵,有时候两个车还容易出现剐蹭。以前,虽然是土路,但是相对比现在略宽,两个对向车辆还是能会开的,现在道路修成了水泥路,路面宽度却变窄了。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原本修路的时候为了节约一定的成本,加上道路的等级不同,乡村道路原本主要考虑的是农村生产生活,但是现在随着农村车辆增加,对向车辆也越来越多。

二是道路维护不及时,路面破损严重。农村的大多数路面都是水泥路,这水泥地面有个不好地方就是很容易开裂,开裂之后就需要及时的维护,不然这就会使得水泥开裂的缝隙越来越严重。但是,很多农村道路是得不到及时的修缮的。村里不愿出资,村民更不愿意自掏腰包去维护路段,只能等到当地有关部门去治理。

三是公路破坏的因素过多。农村道路之所以出现很多坑坑洼洼,很多都和行驶的来往大货车有关,有些大货车为了逃避检查会通过农村的道路行驶,并且有的货车拉的都是石头、土、沙子这些重物,还有不少超吨的车辆,农村道路本身修建是为了农民生产道路,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大货车通行。可是,大货车可不管这些,即便道路修好,还是会有大货车来行驶,这就导致农村道路循环性地被破坏。

四是村民自己人为的进行破坏。村里的道路是前两年天刚修好的,但是第二天就发现有些地方开始被破坏了。大家都知道,农村是没有下水道的,而有的村民为了方便,将家里的生活用水排出,都会在门前的道路凿开一个比较西小沟渠排水,这就对路面形成破坏,一家这么做,两家三家都跟着这么做,结果就导致路面被破坏,另外有些村民为了门口车辆能减速,保证自己门前的“安全”,就搞几个“阻车道”,给原来道路进行了“改造”,这种做法也无形的给道路造成了毁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