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在中國瓷器的榮光裡,龍泉青瓷是很耀眼的一束。

它曾走進宮廷,為皇室專供;也曾步入上流社會,成為文人雅士的日用珍玩;它遍及過市井鄉村,也登上過遠赴海外的商船;它掀起了南方諸多窯廠仿燒青瓷的熱潮,也深深影響了亞歐一些國家的瓷器燒造。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日本仿龍泉青瓷

這是龍泉青瓷12-15世紀的輝煌史,時間大致是南宋至明代早期。那麼,為什麼是從南宋開始,又為什麼到明代結束?

我們來回顧一下龍泉青瓷的發展史。

晚唐、五代至北宋時期

晚唐、五代時期,龍泉地區因為受越窯、甌窯影響開始燒造青瓷,一直到北宋早期,期間生產的青瓷大都有明顯的越窯痕跡,胎質較粗,胎體較厚,釉層薄,呈青黃或淡青色。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菊花朱雀玄武紋粉盒

之後,龍泉青瓷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隨著燒製能力的增強,釉色逐漸轉變為青綠色,並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刻花蓮瓣紋蓋罐

簡約淡雅的青瓷恰合宋王朝的極簡審美。北宋晚期,龍泉窯躋身全國制瓷最高水準窯場之列,開始受命為宮廷燒造瓷器。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盤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蕉葉紋水注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五管瓶

南宋

宋廷南遷,帶來了以汝窯為代表的北方制瓷技術,受其影響,龍泉窯青釉開始由透明釉向乳濁釉轉變,釉色更顯柔和淡雅,也就此奠定了南宋青瓷的整體風格。著名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這時燒成的,龍泉青瓷的釉色之美被髮揮到了極致。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蓮瓣紋蓋碗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瓶

南宋中晚期,龍泉青瓷已是宮廷用瓷最主要的品種,並在政府鼓勵外貿的政策下,不斷輸出到海外。內需外求的大好環境,促使龍泉窯規模不斷擴大,燒製技藝更加精湛。宋代晚期,還創造性地燒製出宛若碧玉的白胎厚釉青瓷和少見的黑胎厚釉青瓷。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刻花紋蓋瓶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黑胎青釉把杯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塑貼蟠龍紋瓶

可以說,南宋是龍泉青瓷發展的鼎盛時期,也是其燒造水平的制高點。

元代

元代,龍泉青瓷在造型上發生了明顯的轉變。蒙古人的氣魄和審美表現在青瓷上,是器物變得粗壯高大,胎體變厚,裝飾增多,普遍飾有花紋或褐色點彩,顏色上相較南宋,有一種暗暗的青黃色調。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荷葉式蓋罐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褐斑盤

沒有傳統的約束,我們的草原民族在造型上自由揮灑著創意,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創新器形,高足杯、菱口盤、環耳瓶、鳳尾尊、荷葉蓋罐等。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高足碗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牡丹紋獸首銜環耳瓶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兔形水丞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舟形硯滴

這些轉變迎合了元朝統治者及周邊汗國宮廷的日常和審美需求,龍泉青瓷仍然是宮廷最主要的日用瓷器。加之元代海外貿易盛況空前,龍泉青瓷被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為了滿足強大的外貿需求,龍泉窯規模達到頂峰,湧現了許多新窯廠。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帶座大吉瓶

但規模壯大、銷量倍增的背後,是工藝水平的整體下滑,無論是燒製技術還是產品的審美價值都不及南宋。粉青、梅子青釉瓷器這時也很少見了。

明代早期,龍泉窯作為御窯曾有過一定的發展。產品基本延續了元代的風格,碩大厚重,多大型瓶、盤、罐,並出現了一些吸收外來文化的新器形。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八吉祥紋繡墩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蓋罐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印花團蓮紋蓋罐

與此同時,龍泉窯也在模仿景德鎮的燒製技藝,釉色透明,光澤度更強,愈發呈現出一種玻璃的質感,裝飾也略顯繁複,不復宋時那種含蓄柔和的美感。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刻花格紋異獸耳罐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爵杯

明代中期,景德鎮窯不僅自產的青花瓷成為主流,就連仿龍泉青瓷的產品也質量頗高,工藝愈見粗糙的龍泉窯在競爭中敗北,逐漸式微。至明成化時期,龍泉窯已不再為宮廷燒造瓷器,淪為普通窯。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印花獸耳銜環瓶

明晚期到清代,龍泉窯作為普通的民間窯場,雖然仍有小規模的生產,但產品質量明顯降低。崇尚復古的清宮廷一邊收藏著宋元明代的龍泉青瓷,一邊用著景德鎮仿燒的幾可亂真的龍泉青瓷。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刻花紋燈


再回首,龍泉青瓷的興衰榮辱

龍泉窯青釉刻花紋蓋瓶

忍不住嘆息。

但龍泉青瓷的發展史何嘗不是人類歷史的一個維度和縮影,它的背後是政權的更替,經濟發展的規律,民族審美心理的變化以及文化交融的影響。

幸而在沉寂了數百年後,1957年,龍泉青瓷在政府的支持和青瓷藝人的共同努力下,藉助現代科技重新恢復了燒造。但願它能續寫昔日的輝煌,也願後來者能在龍泉青瓷的歷史中讀懂興與衰的道理,變與不變的分寸。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