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步婚嫁習俗有講究:聘禮講“心”不講“金”

寮步婚嫁習俗有講究:聘禮講“心”不講“金”

農曆十月是東莞傳統“結婚月”,寮步的準新郎和準新娘忙碌著籌備婚禮,並且會專門挑選一個黃道吉日舉行結婚儀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具有本土特色的婚嫁習俗。

行聘禮、接新娘、擺酒席……結婚是人生大事,婚禮充滿著神聖的儀式感,這既是對新人婚事的重視,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傳統。

現如今,寮步年輕人的婚禮相比舊時有了不少的蛻變,在保留傳統習俗的同時,又不斷推陳出新,豐富了新時代婚嫁文化的內涵。無論是抬花轎迎親的年代,還是乘轎車娶媳婦的今天,不變的是那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這是婚嫁習俗中最寶貴的精神文化,一旦雙方結為夫妻謹記相濡以沫一生一世。

寮步婚嫁习俗有讲究:聘礼讲“心”不讲“金”

婚慶用品老店依舊受到熱捧

“買婚慶用品,就到十三行。”多年來,寮步市民口口相傳著這句話,皆因,這裡有且只有兩家經營了三十多年的婚慶用品店鋪。十三行位於寮步中心區,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商業街,街道長約200米、寬約20米,兩旁有十多家商鋪。店鋪面積不大,但是商品種類繁多,在這裡不僅能找到打金器的店鋪,還能在雜貨店裡淘到各種手工編織的農耕用具,深受本地市民歡迎。

寮步婚嫁习俗有讲究:聘礼讲“心”不讲“金”

走進十三行,很容易就能找到這兩家婚慶用品店,店裡喜氣洋洋的婚慶用品格外引人注目。說來也巧,兩家店鋪正對著門開在街道兩旁,售賣的婚慶用品也大同小異,既有女性的梳妝盒、鏡子、紅鞋子、吉服(新娘出嫁時穿的一套白一套黑的衣服)等,也有手提籃子、籮筐等編織物,各種婚慶商品包羅萬象,而且每樣都有講究。

隨著社會發展,部分婚慶用品也發生了變遷,店主樑姨說,譬如舊時新娘裝嫁妝的木櫃,現在很多年輕人用行李箱替代;過去新娘出嫁時穿的木屐,如今只要是紅色的鞋子就可以了……現代商業化,給婚嫁這種傳統習俗帶來了不少變化,在新理念的影響下,變得更加符合社會發展潮流。

“市民大多會選擇好日子前來購買婚慶用品,有時會忙不過來,有時則會很空閒。”梁姨說,臨近年尾,光顧的市民比較多,有些人過來買“娶心抱”的婚慶用品,有些人則是買“嫁女”用的,禮儀雖然不同但都需要十多樣商品。市民鍾婆婆前來選購婚慶用品,她是一名“資深”媒人婆。“這家店是寮步傳統老店,歷來大家都在此買婚慶用品。”

寮步婚嫁习俗有讲究:聘礼讲“心”不讲“金”

原來,婚慶用品店最開始也售賣鍋碗瓢盆等餐具用品,舊時由於擺婚宴對餐具的需求大,那時的陶瓷店成行成市。“當年賣瓷碗基本上一天坐著,賣個不停銷量非常好。” 店主這樣形容生意的盛況。

寮步婚嫁习俗有讲究:聘礼讲“心”不讲“金”

喜慶堂擺婚宴成為傳統

“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這是寮步人的口頭禪,大家愛分享也樂於分享,“和”文化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婚嫁習俗中表現尤其明顯。每逢家有喜事,本地村民喜歡在村中的喜慶堂大擺筵席,宴請一眾親朋好友以及左鄰右里,通過聚會分享喜悅之情,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這種獨特的“吃大鍋飯”飲食文化是鄉風文明的體現,而喜慶堂則是婚嫁文化的歷史見證。

鄉村民風淳樸,結婚是一個家庭的喜事,也是全村的喜事。石步村計劃建設一座喜慶樓,這是該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之一。石步村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一項民生、民心工程,有利於村民舉辦傳統民俗活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凝聚團結力量。石步村喜慶堂只是寮步的一個縮影,人口數量多的村(社區)甚至建有多個喜慶堂,目的是為了滿足村民婚嫁擺喜酒。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沒有喜慶堂,村民就在家門口的空地上辦酒席。”鳧山村70歲的尹伯回憶道,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村集體經濟逐漸壯大,村民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各村(社區)開始建造喜慶堂,為村民舉辦喜事提供固定場所。“以前物資匱乏,擺酒席的東西全要自己包辦。”尹伯說,過去操辦酒席事情煩瑣,除了要購置好食材,還要到雜貨店選購一批碗碟等餐具。現在也有不少人圖方便,選擇在酒店宴請賓客。

人們辦紅事喜歡討意頭,婚宴的每道菜餚都大有來頭,“紅運當頭、濃情蜜意、金枝玉葉、百年好合……”菜名蘊含著美好祝福,寄託了大家對幸福的期盼。“以前農村的田地和魚塘很多,酒席的食材很多都能夠自給自足,減輕了一些經濟壓力。”尹伯介紹說,當時,儘管囊中羞澀,村民們都千方百計做出九個菜餚,寓意婚姻長長久久。如今,大家富裕起來了,一般都至少做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結婚當天,大擺筵席宴請親朋,富裕者多達百席以上。

寮步婚嫁习俗有讲究:聘礼讲“心”不讲“金”

禮金漲幅不大因人而異

寮步人稱行聘禮為過大禮,結婚要先行聘,男方將禮金、禮物、禮餅如數送至女家。不同時代,行聘禮方式不一樣,禮金和禮物也各有千秋。70年代的結婚“三大件”:“三轉一響”—手錶、自行車、縫紉機加收音機;80年代取而代之的是“新三件”—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而90年代空調、電腦,錄像機是時尚風潮。

俗話說禮輕情意重,行聘禮只是一種儀式,代表著男方對女方的承諾和尊重。

近年來,寮步的聘禮漲幅不大,普遍在5萬元之內,禮金尾數大多帶有6、8、9等數字,比如二萬一千八寓意男女雙方兩家一起發財、兩萬九千六寓意兩人在一起順順利利……除了現金,家庭經濟條件好的還會送一些禮物,諸如鑽石戒指、金手鐲、金項鍊等貴重物品。

新娘出嫁,則有嫁妝隨行,多是臺、凳、箱、櫃,衣物首飾之類。富者則高檔些,多是酸枝臺椅、金銀首飾、小轎車等。在新娘出嫁前,親戚朋友多以布料首飾品送給新娘,叫“送手巾”。

“三十多年前,我結婚那時,家裡收了夫家320元禮金,以及買衣服、豬肉的錢,另外還有六十斤鮮魚。”65歲的葉姨是1980年結婚的,她說,那時候的禮金數目不大,因為人們普遍貧窮。“由於家庭不富裕,我的禮金用於籌備酒席,以及置辦嫁妝。”

隨著生活的改善,禮金比前大為提高,新娘的首飾和陪嫁物品也很講究,迎親需乘轎車。80後的陳小姐結婚5年了,她說自己的禮金不多隻有兩萬八,因為男方家境不好,拿不出更多的錢。而她父母認為,既然雙方相處得來,錢少一點也是能接受的,況且這些禮金也是留給女兒買嫁妝。

禮金該給多少因人而異,沒有明確的標準,很大程度取決於男方的經濟能力。90後的鐘先生今年年頭剛結婚,由於家庭相對富裕,他給了女朋友家十多萬元禮金。他認為,婚姻意味著責任,既要對妻子負責,也要對她的家人負責,結婚畢竟是兩個家庭的事。

全媒體記者 梁盤生 通訊員 尹巧瑜/文

通訊員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