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中员工薪酬都有哪些坑?从绩丰岩土等IPO被否说起

财务分析中员工薪酬都有哪些坑?从绩丰岩土等IPO被否说起

员工薪酬的支出,在财务报表上表现为各种费用支出,比如研发人员的薪酬费用化之后则是研发费用支出,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则是管理费用支出,当然也有些表现为生产成本方面,比如生产工人的薪酬。由于薪酬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费用列支的形式,且对在过会时薪酬的披露并不够详细,调低报表薪酬数据成了企业调节利润,倒转腾挪的一个手段。本文将从证监会审核IPO员工薪酬的案例入手,讲讲分析员工薪酬的思路,为读者在通过阅读招股说明书或财务报表的员工薪酬部分时来验证一家公司投资价值、财务造假风险时提供一个思路上的参考。

一、员工薪酬成为IPO审核的一大关注问题

2017年6月13日,浙江绩丰岩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IPO被否。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该公司在员工薪酬的财务数据上出现一定问题。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问询:“请发行人代表进一步说明,报告期内,发行人员工平均薪酬呈现下降趋势的原因,是否存在压低薪酬支出调节利润的情形……

2017年下半年以来,也有其他一些因为员工薪酬问题被否决的公司。比如浙江三锋实际控制人支付员工薪酬2015年比2014年相比大幅下降,引发证监会质疑;西藏国策环保科技因报告期高管薪酬总额逐年下降、董事长薪酬大幅下降,住房公积金存在大量未缴纳等问题被否;江苏联动轴承因为员工薪酬偏低被否等等。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员工薪酬成为IPO审核的一大关注问题。证监会在2017年6月9日就已经表态:“下一步,证监会将进一步强化发行监管,严格审核,在严防企业造假的同时,严密关注企业通过短期缩减人员、降低工资、减少费用、放宽信用政策促进销售等方式粉饰业绩的情况,一经发现,将综合运用专项问核、现场检查、采取监管措施、移送稽查等方式严肃处理。”

财务分析中员工薪酬都有哪些坑?从绩丰岩土等IPO被否说起

二、为什么员工薪酬成为监管层关注的一大重点?

1、员工薪酬的披露相对不详尽

在不少招股说明书里,员工的薪酬并不像核心财务数据——营收、成本、利润等那样,有明显的详细对比和说明,只有大致的数据。此外,不少招股说明书有列示高管及核心员工的薪酬,但对于普通员工、每类员工的薪酬数据往往没有进行详细的披露。因此,员工薪酬这一块成为拟IPO公司降低费用,调节利润的一个潜在利器。而这自然也会受到监管层的关注。

2、现实中存在利用员工薪资操控利润的空间

比如在高管薪酬这一块,公司可以将降低的薪酬通过股份支付的方式来弥补。举个例子,为了压低工资调节利润,在上市前公司老板跟员工说,大伙们为了上市,务必勒紧裤腰带,工资少拿点,这样公司利润高一些。此外,为了弥补大家,我给你们分点股权。大伙一听,细想上市之后股权价值翻倍,够自己赚一辈子了,工资低点就低点吧。当年极端的时候甚至出现上市公司高管年薪才一两万甚至不要钱的奇怪现象。这导致后来证监会为了打击这种操纵利润的现象,严格执行股份支付的相关会计准则。

此外,降低的薪酬有可能通过股利分红的方式来弥补,而分红作为利润分配,是不影响利润表的。我们以IPO被否的泰达新材为例,该公司高管薪酬从1.7万到7万不等,换算到月,最高也就六千左右,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高管,这薪酬实在说不过去。而此时,该公司的“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却出现异常上升,从2015年的936.18万上升到4523.59万。这就引起证监会的质疑,你高管薪酬这么低,报告期内却出现股利分红的大量现金流出,你是不是有利用分红来弥补薪酬压低、调节利润的可能?

还有,利用员工重分类来进行利润操纵。一种可能是利用重分类使得费用资产化从而调高利润(至于调低利润避税则是反过来资产费用化的原理)。我们也知道,员工的薪酬也并不总是体现为费用,比如生产工人的薪酬进入生产成本,成为存货的一部分。所以,有的公司会将销售人员分类到生产工人方面去,这样就从“销售费用”变成“存货”。雪球资深投资者唐朝先生也曾开玩笑地说,为了调节利润,公司可以把一个会计主管变成一个车间管理主任。还有一种就是利用重分类来满足某些税收优惠政策,比如调节研发人员人数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应纳所得税。

又比如,将职工薪酬由关联企业进行代支付,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职工人数异常降低、人均薪酬降低等异常情况。

财务分析中员工薪酬都有哪些坑?从绩丰岩土等IPO被否说起

三、如何从员工薪酬中识别出财报粉饰的潜在风险?

那么当我们在阅读招股说明书和财务报表的时候,应该怎么去解读员工薪酬,从而去排除掉一定的财务风险呢?

首先分析该公司高管员工的大致薪酬。这个在招股说明书中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核心人员的薪酬情况”可以查看。在年报中,则体现在“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这一节中。以下是浙江三锋招股说明书高管薪酬的部分。当我们观察高管薪酬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横向上,看看董监高的薪酬与当地工资水平、同行业公司高管相比,是否合理,如前文所讲的泰达新材就因为该公司高管薪酬出现不合常理的低而被否;纵向上,从招股说明书到上市年报进行历史对比分析,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变动。

表一 浙江三锋招股说明书高管薪酬

财务分析中员工薪酬都有哪些坑?从绩丰岩土等IPO被否说起

其次,分析普通员工薪酬。一般情况下,公司是不会直接披露普通员工人均薪酬的。首先,我们要计算出普通员工的薪酬。本年度薪酬总额=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应付职工薪酬期初余额;所以普通员工人均薪酬=(本年度薪酬总额-支付给高管的薪酬总额)/普通员工人数。然后再看看工资水平是否与行业、地域相匹配;上市前与上市后、各年度之间有没有出现异常变动。

再而,分析职工人数的总体变化,以及不同分类的员工数量的变化。首先,看看总体员工数量有没有异常变动,如果员工人数每年呈现上升趋势,那还可以解读为公司在扩大规模,如果员工人数呈现异常波动,那就要看看是否存在关联方代付员工薪酬调节本公司利润的可能;此外,看看有没有不同分类上员工数量的异常变动,如果有,进一步分析背后是否有粉饰报表的财务动机。

此外,还应关注员工薪酬的制度变化。如果员工薪酬制度出现变化,那就要思考是否有阶段性改变政策调节利润的可能。

以上是笔者从员工薪酬角度的财务分析的一些个人总结。出于个人知识的局限性,若有补充,还请各位提出、指正。也欢迎各位关注本人知乎专栏“财务分析与造假碎碎念”与本人进行专业方面的交流。

欢迎点击关注【小毛哥财经】,获取更多优质财经专业知识分享及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